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

斯娃分享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需要学习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范文一:中外高校合作办学下的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高校学生群体,在文化基础、家庭背景、价值观念、学习动机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性。通过对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群体的个案分析,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中“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方法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第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败归因;第三,与教学管理者商讨考试难度系数的调整。

  [关键词]学习动机;中外合作办学;心理健康;激发;高校学生

  一、引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在高校中发展迅速,办学形式上以学历教育为主。例如,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创办的北京—都柏林学院,双方联合培养本科生,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两所学校的学士学位证书。2010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这四百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从学生角度而言,不出国门而“留学”,花费远远少于国外留学的费用接受国外的课程教育,获得国外的文凭,是介于留学和在国内攻读学位的一条“中间”出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合作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的情况值得关注。

  二、对象学生群体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某高校所属学院与澳大利亚某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工科学士学位课程)下的学生群体。该项目目前学生数量为200人,分属大三、大四。研究人员作为项目管理者之一,对该学生群体进行特征观察与总结。

  (一)生源文化基础

  本项目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生的高考分数在三本线上下,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本项目所有课程都是用英语讲授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了语言障碍。为缓解语言障碍,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项目常年开设英语口语和写作课程。然而,英语口语和写作课程的效果并不明显,经访谈得知,一部分学生更认可社会办学机构提供的雅思考试辅导课程,认为那些课程能更直接地帮助自己获得留学读研究生的机会;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和写作课程难度大,自身英语水平欠佳,跟不上外教的教学进度,因此出勤率低。

  (二)家庭背景的特殊性

  本项目学生大多数来自较富裕的家庭,可以较为轻松地承担学费(该项目的学费相当于国内一般本科学费5倍),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较高。部分学生就业压力小,或继承家族企业,或父母已经为其确定就业去向,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对自身要求的标准降低。

  (三)生活习惯上的特性

  学生大多数可以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少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缺乏科学的作息习惯,经常晚睡、晚起,甚至耽误专业课程学习,还有学生有打电子游戏、吸烟的习惯,部分学生个人卫生状况较差。经过宿舍管理人员和班主任教师的多方面说服教育,学生的卫生状况有改善,但作息及吸烟习惯没有明显改善。而女生多数有化妆的习惯。

  (四)人际交往特征

  学生在与教师交往过程中,多数可以做到尊敬师长,遵循基本的交往礼仪。但学生之间的交往缺乏亲密度,彼此间熟悉度不够,在信息交流方面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追求校园生活个性化,有独来独往的倾向,或是少数结伴,与班集体其他成员交流少;二是教育管理者针对该学生群体组织的活动较少,客观上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机会互相了解。

  (五)学习状况

  根据专业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整体学习状况与课程体系规定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时,语言运用不够自如。然而学生方面,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不强,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重视不够,没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其中,有20人左右因为两次以上考试不及格,被列为“学习困难学生”。办学双方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经过多次商讨,采取了与学生面谈、开设课程重修班、开展考前辅导等多项措施,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

  三、项目管理者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基于以上对学生特征的思考,项目管理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需要任课教师、管理者、班主任等协力配合,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通常,专业课教师可在课堂获知第一手的学生反馈信息。就本项目而言,项目管理者是所有课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第一,管理者保持与学生的充分沟通,通过班会、课堂访问、课下谈话、邮件及电话往来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了解管理工作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其他相关动态,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第二,在主题班会的内容编辑上下功夫。主题班会是管理人员在讲台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内容编辑上应注重细节,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阐明班会主题。本学期伊始,班会主题定位“一年之计———ABetterSelf”,在帮助学生规划这一学年学习的同时,告诉学生,“你所做的所有努力并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你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学生通过班会真正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而且自身是最大的受益者,班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真心帮助学生。无论学生有任何问题,管理人员都通过多方面努力,争取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问题,并做好后续的沟通。因为管理者注重沟通细节,学生更加信任管理人员,彼此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第四,鼓励学生,提升其学习自信心。赫洛克在一项实验中证明,表扬与奖励比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管理者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向学生反馈其进步的信息,并给予恰当奖励。其中,英语课程中出勤率高的学生会获得集体奖励,学生的名字将公布在学期总结大会上,同时学生将获得荣誉奖状。每学期,学业优秀学生将获得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奖学金覆盖率高达40%。

  (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败归因

  项目管理人员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进度档案,可以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业遇到困难的学生,另外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管理。首先,向每一位学业困难学生发送正式信件,告知其学习状态,警醒学生。然后与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帮助其找出症结问题,鼓励其努力学习,以上所有步骤都进行文字记录。最后,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与学业困难学生保持经常联络,督促其赶上学习进度。在与学业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过程中,管理人员注重科学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归因。在沟通过程中,管理人员会帮学生找出学习成败的真正原因。通常,学生倾向于将学习失败归为外部原因。学生需要当面填写一份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家庭、生活、兼职工作等情况的问询。学生在填写问卷后,能够较为清晰地讲出课外生活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以利于今后平衡学习与生活。学生内部动机不足,往往是学习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这一点需要管理者与学生面谈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果不断成功,学生的自我概念中的自我效能就会比较高。因此管理者以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学习成败归因的方式,调整其今后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其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与教学管理者商讨考试难度系数的调整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管理人员在熟悉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与教学管理者充分沟通,建议教学管理者将授课及考试难度系数调整至最佳值。

  参考文献:

  [1]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2.

  [3]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5.

  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范文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摘要 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基本学科,隶属不同,然而,这两者却密切相关,不仅存在相同点,还存在不同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高校学生中涌现出了更多的问题,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发展的瓶颈,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制约。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着重研究这两者的关系,最后探讨整合策略。

  关键词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 研究

  1前言

  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不可避免地会让大学生陷入心理困扰、产生冲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逐步增加,极端事件日益涌现。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除思想观念、政治文化与道德修养会引发这一问题外,还和心理问题存在关联。因此,本文对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内部关系的探讨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代表一种心态,心理健康的人可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看待客观世界,映射着自我调控能力,不存在人格缺陷与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可与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合理的自我观念,可正确评价他人,心理满足行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指借助心理学原理,面向学生围绕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是该项教育活动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防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坚定、健康、优良的心理品质。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指代依托政治观点,依照思想体系,借助道德规范,发挥针对性的影响,帮助和引导人们构建满足阶级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借助特定的手段,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来感染和影响人们,使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发生改变,实现为阶级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在人的思想,强调意识形态的显层次,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思想觉悟,提升道德品质。

  4心理健康和思政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4.1相同点

  4.1.1工作内容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思想道德素质,且不允许背离三观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心理状态,从工作内容层面而言,这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前提。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方能主动接受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转化为内部信念与行为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其的开展创造心理条件,且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舒缓学生的心理矛盾、攻克心理疾病、调整心理偏差、强化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途径。相反,优良、崇高的思想道德可增强心理素质。通常怀有崇高理想、具有远大追求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可正确评价自我与辨别是非,并会借助顽强的品质与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调整心理活动,主动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格。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方法。

  4.1.2根本任务相同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质层面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转变,进行了外延深入,这是对知识体系以及方法论的全面整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借助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从学生的层面而言,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构建科学的认知理念,进而满足当代社会思想标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等。另外,高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咨询辅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方面具有相同性。

  4.2不同点

  4.2.1工作动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预期宣传效果,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心理疾病,及时消除困扰。一般可借助主题讲座、专项辅导和活动宣传来拓展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利用课堂传授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综合来说,前者强调个性化选择,后者则是在非主动状态下进行知识学习。

  4.2.2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心理与医学方面的知识共同构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指导性。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学与性学等多种学科。从理论层面而言,除拥有社会意识形态,还具有个性化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建立在社会意识形态之上,主要涉及马哲理论,并紧追时代发展,推陈出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对应。

  4.2.3对工作人员的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正处在初级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数人员是从其他学科转调的,专业学科知识牢固性不够,接受的系统化培训与专业化指导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最终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却恰恰相反,都受到过专业培养,同时择优录取,相应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必然会很高。

  4.2.4具体任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仅具有心理学的相关特点,还拥有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强调学生自身的调节能力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和平相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研究品德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育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育德,在具体任务中存在差异。

  4.3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和谐统一。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意志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明的处事方式等方面,且也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其创造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还可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效果。若想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单纯进行心理指导是不够的,还应强化思政教育,重视引导,只有这样,方可获得可理想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与素质关乎着思想品德。坚定的意志与健康的情绪是健全的品德结构的基本组成,且必不可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优良品质的塑造与形成,同时,有利于思想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效果良好。心理教育作为核心教育,若想提升教育水平,则一定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综合来说,这两者的融合既是可行的,还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的平台,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实现综合发展,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整合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5整合策略

  5.1更新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应强化心理健康辅导,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情操。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应积极贯彻上述政策。高校领导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明确开设和发展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全面整合。另外,还应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发挥的作用和具体的作用方式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强化人文关怀,以此来提升教育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5.2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方法,培训队伍

  现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各所高校纷纷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特定的管理体系,各不相同,有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状况复杂,问题突出,单纯借助几个教师是不能解决的。因此,高校领导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从多种渠道共同着手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与合理的辅导,同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相应的主体人员不仅要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还应开阔视野,深入研究,并掌握一定的原则。其教育人员肩负着沉重的教育任务,且区别于心理健康教育。这要求思政政治教育者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日常工作。另外,这两支队伍还应多多交流,积极分享工作经验,定期培训,不断改进,共同进步。

  5.3扩大渠道,充分发挥正面教育功能

  教育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组成,还是教育实践效果存在的理论支撑。在新时期,教育发展除了彰显本质规律外,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应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改进教育方式,以此来让学生主动接受、有效吸收教学内容,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可借助网络技术大面积开展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最终冲破传统观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实践活动中,理论的丰富与实践的落实都很重要,并折射在教育方式上。因此,可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全面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可实施同辈教育,以此来辅助教育活动。从心理学层面而言,大学生的性格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封闭性,在面临困惑时,倾向于自我调整与朋友倾诉,因此,同辈教育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共同影响着人才培养情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且都服务于高校总目标,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应明确这两者的内部关系,除要加大抽象研究力度,获得理论成果外,还应妥善把握实践层面,全面整合,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共同影响,积极配合,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2]赵联.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学术月刊,2010(3).

  [3]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胡新峰,李威娜.以研究式教学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3.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4.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121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