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4000字(2)
2017形势与政策4000字论文篇三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系统介绍国际国内时事态势,系统学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作为一门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处境颇为尴尬,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缓解这一尴尬处境,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形势与政策”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选题难以把握
“形势与政策”课除了介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政策,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等,还要对当今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具有很强时效性和现实性。当前形势与政策发生改变,或是出现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授课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可以说这是一门需要时时更新的动态课程。所以“形势与政策”一般没有固定教材,高校一般会根据当年总的形势与政策制定一个教学大纲,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本人。而教师在内容或是角度的选取上往往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社会焦点上,疏于将选材与学生层次和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容易割裂开来,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认可程度不高
“形势与政策”作为通识教育课,普遍不受学生重视。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等内容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对个人成才没多大帮助,是一门形式大于内容的课程。这种看法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宏观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形势关注程度不高,缺乏政治敏锐度;另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没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联系起来,缺乏宏观意识。
3、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日益重视,在师资结构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同时具备知识性和现实性,并且结合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不同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而任课老师往往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或是辅导员担任,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很少,甚至没有。学校在优化师资结构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任课老师的学历或是教龄,却忽略了这些老师很可能只具备单一专业背景,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经历或经验。任课教师不具备跨学科讲学的能力,就容易在选题、备课、讲解的过程中陷入僵化,难以将不同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教师在授课时就容易照本宣科,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授课效果自然不尽理想。
4、考核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式不科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一般以考查为主,方式为由学生提交一篇课程论文,任课老师根据论文的完成情况打分。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作为平时表现,只在总成绩中占10%到30%的比例。可见,成绩主要来自课程论文的得分。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时往往是对网上资料的抄袭或拼凑,论文质量不高,雷同率却高得惊人。这样的论文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批阅时也不好拿捏评分标准。
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对策分析
1、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无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2。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个人的成才必然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而形势与政策的大环境决定了大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空间的上限和个人发展的方向,也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把握现实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才能正确定位,为自己的发展确定适合的职业和发展方向3。
任课老师在选题之初就应该针对性的选取一些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作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加入就业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而引导学生及早确立自己的定位与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情况分析、思考专业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使枯燥的政策理论知识获得鲜活的生命力,也能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在自身学习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真正进入到学生的意识中。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教学内容就必须以实际为本,以学生为本。任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4等。教师在备课之初就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和专业特点,同时密切关注与该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行业新闻动态,并收集整理形成素材,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及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做好准备。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实际,将专业发展趋势、职业素养等贴近学生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一般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这些“非专业”的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不一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跨文化、跨专业的背景。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并将新的形势和政策发展介绍给教师,同时也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了解新的时事动态、政策导向,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态势,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的,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4、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以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引入理论教学的案例分析法;模拟真实社会环境,让学生体验社会情境的情境体验教学法;选用适当教学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生动了解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法等。
5、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现阶段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评定体系以课程论文的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形势与政策素养,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当适当加强平时表现和实践教学的权重,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可以从上课的考勤、课堂发言、分组讨论、平时作业等环节纳入平时表现评价中,再结合课程论文的撰写情况,将过程性表现与结果性评分综合起来,做到成绩评定与学生能力发展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开放式的课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也需要持续的创新与突破。
2017形势与政策4000字论文篇四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现状》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德育 教育 的一项重要 内容 ,具有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些高校和部门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具体落实措施的监管,致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笔者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 问题 ,提出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现状 问题 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分述如下。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精神,不少高校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统一部署,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因此,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起到了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有些高校和部门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兼职教员,致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时效性非常强,难以把握好具体教什么。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是以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 发展 的事情为基本素材,传达和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 学习 和领会中央精神,防止产生错误思想,消除不良倾向的重要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时刻强调实效性、政治性、方向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则应将教学内容以 专题形式划分,广泛收集相关内容,查阅 参考 资料。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成为一个 组织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应地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增加了授课难度。
比如,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在召开的同时,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师就应主动、自觉地搜集、收听相关资料,把其内容、主要议题、群众反映等等问题融入到课堂中,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认识、 分析 、判断、评论事情的发展变化。因此,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就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一大难题。
2.组织领导不力。有些高校领导仅仅是口头上重视,没有实际行动;有些领导没有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因为行政事务繁多而忽视了对各个部门的指导和协调;有些领导因为这项工作的收效低,缺少在这方面的精力、财力的投入。有少数高校的领导对上级部门的部署满足于照发照转,认同为简单的提高政治觉悟课、增强基本素质课,对教职员工的安排比较随意,缺乏针对自己学校特色、学生特点而制定的具体监督、检查、 管理、落实措施。致使形势与政策课往往流于形式,只有原则上授课的要求,而没有周密的 计划和系统的安排,随意性和变动性较大。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偏低。从 目前 来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组成有几种情况:一是由专职教师承担。二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三是由兼职教师承担。
部分高校根本没有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由于兼任教师自身所担任的课时较多,加之“形势与政策 ”课涉及的领域较宽、跨度较大、涵盖面较广,造成他们上课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保证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在时段上直接 影响 了学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国际上重大事件的认识。
4.教学手段落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手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 方法 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纯粹的 “一本讲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厌倦,单一的 理论 教学也越发显得缺乏说服力,虽然有些学校也采用了其他一些辅助手段,如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不是水平偏低,就是流于形式或过于简单化。
三、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 教育 问题 的对策
1.把握教学的针对性,坚持 内容 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 社会 与时俱进的形势,坚持教学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 分析 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从而引导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校领导需高度重视,落实教学 管理制度,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加规范。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因此,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首先就是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 计划,明确教学课时、学分数。其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课程建设和与本校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明确教学实施部门,切实重视此课程的建设和做好相关协调 工作。另外,在管理上应该像其他课程一样严格,才会使教师增强责任心,避免教学上的混乱。
3.优化师资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是高校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关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 方法 的改革。其次,要加强 理论 与 实践的结合,切实有效地深化理论 学习 。第三,要加强考核环节的改革,积极探索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方法,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起来考核。
4.要创新教学模式。要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通过开展新闻评述、形势分析等方式的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手段上,积极运用 现代 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 网络 资源,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及时、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 体会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变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程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务必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同时,必须建立起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网络。面对现实,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不断更正、不断完善,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键!
参考 文献 :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3]张德松.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1).
猜你感兴趣:
1.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