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2)

坚烘分享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浅议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

  摘 要:本文从中职德育课程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引导中职学生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他人,培养中职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世界变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社会公民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其中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荐使用《时事报告》(职教版)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0] 78号和粤教思函 [2010] 65号}文精神,明确将《时事报告》(职教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指定辅助教材。中职学校要切实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德育选修课程,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落实教材、落实课程、落实时间、落实教师、落实检查督促,选修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可见,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时事政治敏锐性,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德育课程,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状况。

  在一些中职学校,德育课普遍不受学生的喜爱,觉得理论多,枯燥乏味,学不学无所谓。尤其是在大力强化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技能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容易形成一个误区——中职教育只要重视专业课,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就足够了。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成为不少中职学校教育办学的普遍现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培养技术性人才是不是中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在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公民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急需弄清的问题。

  从用人单位的现实情况来看,如今的用人制度已经打破过去的讲学历的用人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准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才又有德。两者之间的关系曾有这样的比喻:有德有才之人是优等品;有德无才之人是次品;有才无德之人是危险品;无德无才之人是废品。若以这样的一种用人标准来衡量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决不能称为优等品,这样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想而知。从社会发展来看,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更需要具有远大抱负、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社会公民。在此背景下,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出卖自身劳动力,单纯控制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劳动者。因此,要让学生更体面的劳动,更有尊严地工作,更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必须成为中职教育中刻不容缓的工作,应得到普遍的重视。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渗透在德育课的全过程。

  我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怎么样的人”的问题实施教育活动,提出“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与素质,完善的人格品质,良好公民素质、具备独立批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良好的职业素质等品质的社会公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坚持在德育课程和学生德育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模式。

  (1)坚持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发挥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如今的中职生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享受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变,但对于国内外时事、中国历史与国情却缺乏了解,对社会事件缺乏社会参与意识,以致在对某些时事问题的认识上容易受社会中非主流意识左右,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必须的,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更是中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增强主人公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公民意识,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该课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还要紧紧抓住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时事内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身边的时事政治经济事件成为教学的“素材”,成为学生们提高思辨能力的“养分”,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大胆尝试,废除以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把课前的时政播报模式作为学生考核成绩之一,教师上课前组织学生做好素材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进行提炼,利用课前5分钟对全班学生进行时事报道。另外,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时政手抄报小组项目工作,也成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之一,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以团队完成小组的手抄报工作,有利于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

  (2)坚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入各年级德育课堂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时代敏锐性。我校结合德育的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把时事政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时事报告》(职教版)杂志纳入该课程辅助教材。事实证明,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更多了解社会大事,可以开拓个人视野,拓宽人际交往空间,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现该杂志成为我校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又一重要途径。辅助教材的使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学生对最新的国内外大事日益关注,开始对各种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反思,学生普遍对该杂志的使用表示满意。

  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们选用《时事报告》(职教版)2010-2011学年度第一期的“职业教育的新蓝图”内容,向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介绍。通过具体数字和事例,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意识到“读职校,成为第一线技术人才,同样可以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以更自信的心态面对中职学习和生活。

  三、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实效

  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不仅在德育课堂,而且贯穿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抓住具有教育意识的时代事件,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摸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在每日下午5点10分向全校师生进行时政专题播报。根据每月的主题项目,定期开展多种时事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工作。

  此外,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每年国家的重大节庆假日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时政教育工作。例如,2011年我们抓住日本大地震之事件,开展“爱是最大力量”等多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2010年,我校紧紧抓住亚运盛会在广东召开这一契机,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公民,为亚运添光彩”系列活动。2010年9月,我校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开展“争做文明公民”校园热话座谈会等多种活动,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文明习惯和提高文明修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育活动,笔者发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能有效地弥补德育课本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能有效培养中职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途径。而中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合理发挥,更需要教育者们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符合校情、学情的方式,不断创新时政教育的模式,不断整合资源,方能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起到重要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永智,刘秋明等.开创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创新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是高校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方法 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自1987年在高校开始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关于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政策措施屡屡出台。虽然,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但在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形势下,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没有完全显现,没有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因而,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以确保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实现,是高校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一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参与性和吸引力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都是密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课堂做专题报告的形式上。要么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讲义说天下”的传统灌输教学模式,要么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罗列大量声光材料,忽视了政治理论的系统阐述和新闻材料的深度解析,尤其是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单向枯燥的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缺少积极参与的热情,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特别是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课艺术,教学气氛就会沉闷,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内容随意,缺少系统性和时效性

  自1987年《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程在高校开设以来,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还没有一套统编权威的教材,再加之《形势与政策》课由于自身的变动性、时效性特点,致使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任课教师不能结合系统的政治理论,全面深入地把握当前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临时拼凑新闻材料,应付了事的现象。由于没有把握住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系统讲解深度剖析,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就难以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教育意义。特别是对这门课的考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是通

  过写一篇论文考查,过关率几乎百分之百。学生受这种随意教学和考试的影响,缺少归属感,缺少主动学习的压力与动力。这是《形势与政策》课始终不能成为一门真正课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多数的任课教师没有真正投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没有结合当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讲解,因而学生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性和稳定性

  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点,使得长期以来在高校基层的一定群体范围内,形成了轻视《形势与政策》课的不良氛围,课时少并且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等闲暇时间,缺少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大多是由政治辅导员等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兼任。这些兼职教师缺少讲授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和稳定性,由于本身就是兼职,日常事务繁忙,人员变动性又很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热情投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研究。因而教师大多是疲于应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效果不佳。

  二 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探究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确保《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效果。首先,通过选拔优秀的专业政治理论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和政治地位确保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其次,通过系统的师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形势与政策是宣传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要想使其教育的内容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自身是身体力行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动及时了解中央的有关精神和宣传口径,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对国内外重大社会政治热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恰如其分地评论国内外重大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教师的讲课艺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以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恰当而巧妙的方法,把教师体验和感受过的新闻时事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传达给学生,使之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并达到师生的情感互动交流,潜移默化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即便是以讲授为主的报告,课堂气氛也可以通过教师高超的讲课艺术热烈活跃起来,听课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而发生变化,为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所折服。

  2.充实教学内容是根本

  虽然《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特别强,教学内容更新的特别快,不可能有现成的和比较稳定的教材可供长期使用。但必须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好这门课的最大难题。按理说,《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上具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所以,当前《形势与政策》只有与整个课程归属体系的理论内容相衔接,与其教育方法相对接,才能彻底改变课程建设“单打一”、理论存在“噪声”、课堂采取“独唱”的被动局面。首先要紧跟形势,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通过聚焦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做系统讲解和深度分析,更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树立以研究、发现、解决大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并满足其理论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关注自身来关注社会、关心国事。把爱国、爱党与爱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3.创新教学方法是保障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索学生能积极参与、师生良性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其核心内容在于形势政策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如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课堂辩论、互教互学等方式,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积极作用,建立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网页,及时上传各类新闻资料,通过QQ群、BBS等形式与学生互动沟通,尽可能创造师生畅所欲言双向交流的和谐氛围,如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创新教育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影视音像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生动性,拓展教育教学空间。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纪录片和影像资料,可以增加理论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与形象性,帮助学生加深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理解和接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最后,要重建考核机制,加大综合考核力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按照教育测量学和考试学的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中,应该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表现与课堂参与情况,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

  总之,作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头等大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政治形势,认同和维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并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大胆改革创新,以增强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自勇.新时期地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4):59

  [2]彭洪志.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271

  [3]操菊华、邓新洲.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9):112

  [4]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72~77


猜你喜欢:

1.关于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3.2017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4.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

5.浅析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4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