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势与政策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政策应在 稳中求进 的经济工作主基调下,加大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求进 的政策力度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减速,物价涨幅继续回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经济论文范文一:2072年经济形势预测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又处于关键时期,对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判断,2012年经济是一个什么样态势,宏观调控要不要转向,都是目前各界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对此,本文将提出以下当前和今后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既影响当前也影响2012年的经济发展。
第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恶化,经营困难明显加大。进入2011年以来,在货币连续紧缩情况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链条开始断裂,加之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提高,造成企业利润增长持续回落,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甚至有些企业还被迫关闭停产口当前,企业发展环境恶化主要是由宏观政策环境造成的。2008年以来,我国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行了扩张型货币政策,向市场大量投放货币,大幅度增加贷款,当时大量贷款都贷给了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相对较少。而2010年2月--后,为了防治通胀,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紧缩措施,这些措施在信贷收缩方面形成了对大小、国有与民营73切的效应。这种“放”对国企、大企业有利、“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利,正是当前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的真实反映。
第二,地方债务和资金体外套利,导致金融风险在上升。根据审计署摸底,到2010年底全国地方债务高达10.7万亿元,其中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占46.38%。对这些债务的偿还,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寄希望于非预算收入,特别是由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带来的收入。但是,当前以及今后土地流拍、房地产“双降”必然使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减少,偿还债务能力降低,由此将使地方债务矛盾暴露,风险增加。另一方面,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四大银行还出现负增长。在货币紧缩背景下出现如此现象,表明大量资金脱离金融监管进行体制外套利活动。一些银行资金通过理财、信托投资等形式流向民间,一些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从国有银行获得资金后大量贷给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套利,一些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和民间金融也利用货币紧缩环境大肆筹资并高息放贷。这些脱离正规渠道监管的金融活动蕴藏着很大的风险。
第三,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尽管从2011年7月CPI冲顶后连续回落,但刺激价格上涨的不可控因素仍然较多。首先,2008年以来货币超经济发行形成的流动性过剩,给经济增长排放了过多的潜在刺激因素,短期内要消除这些因素还有很多困难。2002年以来,我国M2/GDP比例关系_直很高,而且还迅速上升,在2002-2008年间,二者比例保持在150%-160%,从2009年到2011年,该比例由179%上升到192%,而目前日本的M2/GDP比例关系是163%,欧元区为111%,美国为68%。显然,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还比较大。其次,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美联储在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又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同时,欧洲领导人为了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规模扩大到1万亿欧元。美国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EFSF扩容,都会使金融市场形成大量流动性,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抬高国内物价,加剧通货膨胀。再次,劳动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和基础商品价格上调,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将继续存在。2010年我国有31个省市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又有21个省市区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12月1日政府又宣布电价平均上调3分钱,同时水油气价格上涨的冲动依然不减。这些都会给物价上涨形成压力。
第四,以征地、拆迁、污染、食品安全、维权事件为代表的社会矛盾增加,影响经济发展。近两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社会矛盾事件有上升的趋势。2011年上半年,全国公开披露的有关征地、拆迁引起的死亡事件就有11起,大连福佳大化污染要求搬迁事件上万人上街,内蒙锡林郭勒盟因煤矿开采运输扰民事件,百事中国成渝等五地罢工事件等,充分反映了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中社会矛盾又加剧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
几点思考和建议
目前,当经济增长幅度从高位连续六个季度持续下降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又面临挑战和选择,是继续坚持既有的宏观政策组合,还是实行新一轮的调控转型,对经济学家和决策者都是考验。
一、要认真总结政府干预经济周期运行的经验教训,实行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比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曲线变化,我们发现2007年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波动最大的时期之_,在16个季度里我国经济增长率先是下降后是上升尔后又下降。为什么在短短4年时间里经济增长如此波动,重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周期作用,一个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但是宏观经济调控在短期内实行强度紧缩和强度刺激政策也起了_一定作用。应该充分肯定的是,2007年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方面是十分成功的,但我们在运用宏观调控政策的技巧、节奏、力度把握上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今后在宏观调控政策运用上,要科学把握节奏,合理掌控力度,慎重运用组合政策。
二、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转向,由实际上的从紧货币政策调整为中性货币政策。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走势看,我以为应该改变目前的宏观政策组合,在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的同时,实行中性货币政策。2010年2月以来,我们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同时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准备金又决定上缴央行,2011年10月份M2增长已降到12.9%,M1增长更是降到了8.40,已经形成了从紧的货币供给环境。在经济增长幅度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下降的条件下,出台的紧缩措施已对经济面形成了较强的约束。因此,为了矫正从紧的货币政策,保证经济健康增长,适度放松货币供给是必要的。同时,全球经济下滑风险加大,国内通胀与房价下行,制造业PMI进入收缩区,也给宏观政策转型创造了条件。考虑到2012年外汇占款增速减缓因素,建议货币供给增长速度M2可从目前的12.9%逐渐调到14%左右,可从8.4也分步提高到12%左右,贷款投放也要相应增加。在2011年12月底下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后,2012年可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国际环境变化,相机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
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防治资金体外套利行为。一是建议成立中小企业银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国家每年拨付一定的财政资金,贴息支持中小企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二是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范围,解决农村企业和农民贷款难。三是研究探索民间金融发展和监管办法,促进民间金融发展阳光化、法制化。四是初步推进资金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考虑首先扩大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五是组织专门力量清理整顿地方债务,研究出治本的办法,杜绝地方债务风险发生。六是为了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矛盾,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一方面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另一方面研究在伦敦、东京甚至纽约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可行性。
四、要高度重视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问题。应从法律和行政赋权上限制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利与资本结合,政府应该坚决站在公正立场上解决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纠纷事件,教育城乡居民学会依法维权,避免采取过激行为。还有,从现在起就应着手解决地方政府财权过小、事权过大的矛盾,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使地方政府的财事权能相匹配,约束地方政府“借地”、“借房”生财和为资本护航的行为。
形势与政策经济论文范文二: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欧美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持续动荡,对于处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需市场惨淡、内需依旧不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短期内未可奏效,必将拖累已经极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换而言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充满变数。
其次,由于通货膨胀的拉动和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我国物价上涨势头明显,不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从而与以收入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换而言之,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物价上涨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最后,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拉动经济操作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鉴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时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因此,在我国面临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国内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压力下,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目标之间,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
在全面评估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议。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即便仍旧维持着名义上的“积极加稳健”的经济格局,如今,其实质性内容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当前预调和微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其对经济扩张性的操作可相对从缓。我们尚不需要如2008年和2009年那样大规模扩张性的操作,如今经济形势不宜于反应过度。
其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复杂性的变化,但是不足以改变2011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换而言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稳定物价水平应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最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下,即便我国经济下滑势头有所显现,宏观经济政策着重在刺激的力度,其扩张性操作也必须着眼于精细化,即在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不能以牺牲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为代价稳定经济的发展势头。
三、结构性减税与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结构性减税是来自官方的正式提法。自2008年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结构性减税由积极财政政策的配角转为主角,在反危机的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显而易见,在变身主角的今天,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性减税。其特点在于:一方面要通过减税,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减税与增税并行,优化整个税收收入结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在实施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七章第三节中,写入“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下,流转税或间接税的税制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所占比重最大,是全部税收收入的37.75%。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增值税无疑应当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不仅是增值税,其他税种都会迎来一场降低税负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
鉴于当前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定物价水平仍是我们的的重中之重。并鉴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调节经济结构两大目标,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心地带,也应当锁定改善民生,切实办好有关民生的大事。
具体而言,有关增加财政支出的安排,除了继续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外,要把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为主要线索的支出项目及其规模的增加,来拉动消费需求,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有:支持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积极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等等。
可以预期,以增值税为重心的结构性减税及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增加支出的操作,将有可能在2012年走出一条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契合、同整个宏观经济布局相协调的经济发展之路。
浅谈形势与政策经济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