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最新论文范文2017
在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事政治主要是指国内国外当前发生的热点性的、且非常有意义的新闻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时事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时事政治论文范文篇一:《试谈时事政治》
摘要:
和谐社会的话题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尽管人们对贫富差距所引发的关于效率与公平、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乃至贫富分化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但在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走向和谐。
关键词:
贫富差距 利益不均 差距 公平 和谐
三、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现状
1、比基尼系数
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对此,应当用多个标准综合来衡量,其中基尼系数属于综合性的指标。
自90年代深化改革阶段以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研究表明,表征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0.3~0.4),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577。到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45。这一数值比1983年的基尼系数的估计值高出16个百分点,比1988年的估计之高出7个百分点。全国的基尼系数平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上升。 根据大多数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在0.458以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0.49以上。即便是按0.458来算,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2、城乡分化
我国工业布局及社区建设,自1949年以来,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再分配格局中,以牺牲农业及农村发展为积累,使得持续发展的社区资源集中于城市,并形成了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及较尖锐的城乡发展矛盾。另一方面,即使在城市社区,于资源配置上,也处于功能单一及权力分配的分割状态,从而使得城市发展亦出现了不平等格局:一是资源优势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且为边界封闭、简单消费的城市社区功能形态;二是其他中、小城市仅是服务于这几个大城市的单一功能单位--被中央计划指令性地要求向这几个大城市低价、甚至无偿地或提供某些稀缺资源,或供应某些特色商品,或输送大城市发展急需的掌握一技之长者,而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发展则被置于准计划甚至计划外(所谓"自己找米下锅")的分配及发展状态下,且受制于中央计划中所谓一个个“五年计划"的政策规定。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或者是6: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
3、行业差距
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中国现在行业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1年全市86个大类行业中,最高工资行业与最低工资行业相差6.6倍,二者间的差距比2000年加大了1.9倍。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有全部收入的51%以上,而20%低收入户只占4%左右。从主观感受方面来看,多数社会成员已认为贫富差距是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首先,近年来的贫富两极分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也与大量侵吞公有财产有关。而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越高,从事这种违规致富行为的人就越大胆越方便,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推行所谓的走出去战略而让私人以私营公司名义用国家资金在国外注册企业,这极大地方便了许多见利忘义之徒侵吞国有财产——在国外注册私营企业的老板可以翻脸不认帐,不承认国家在自己注册企业中所拥有的财产,而中国政府甚至连向外国政府控告这种人的法律依据都没有。
其次,为刺激出口所实行的不惜代价的出口退税政策是造成两极分化的又一大源泉。出口退税给予的暴富机会是如此之大,以致假造出口单据以骗取出口退税本身成了某些“模范外向型地区”的一大赚钱机会。
再次,对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也是当今贫富分化如此严重的一个原因。按照这种政策,为加工后出口的产品生产所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甚至还可以享受其它的政策优惠。这样一种政策鼓励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切断与其国内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者的联系,它虽然有利于广东等少数沿海地区发展加工出口经济,却使广东的出口产业发展不再能带动内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由此而加剧了直接生产出口产品的行业和地区与其它行业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使广东的富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失去了关联。
最后,“鲶鱼效应”的观念加剧了贫富分化。这种观念认为,进口的压力会使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活得更好,就象在长途贩运的活鱼中放入吃鱼的鲶鱼会激活贩运的鱼那样。而近几年的许多政策都是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实际上即便是那些在开放进口的压力下生存下来的企业和个人,他们的生存境遇和福利也往往会大幅度下降,这会使贫者进一步贫穷,从而加大社会中的贫富分化。
五、缩小贫富差距,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社会、企业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随之而来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利益分配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使分配严重不公,直接导致贫富悬殊直线拉大。一部分人收入越来越低,而另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说的“金字塔塔尖上的人”收入越来越高。更为可怕的是,个别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的,而是通过一些不正当、不公平的手段实现了富裕的目的。这就让大多数人对一些“金字塔塔尖上的人”不那么信服。另外, 社会财富增加到了少部分人手中,改革的成果不能使大多数享受到,而且使大多数人相对贫困,这就违背了改革所要达到
的目的。如果这种贫富悬殊继续下去,如果相对贫困人口继续增加,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最终会引起社会动荡。
贫富差距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造成了十分有害的负面影响。党和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惠及十几亿人口”。鉴于此,我们不应回避贫富差距问题,更不能有意掩饰贫富差距问题的严重性。只有正视这一问题,才谈得上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一问题。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和谐社会的含义无疑是相当广泛的。建立和谐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六、如何缩减贫富差距
在社会贫富分化亟待解决的情况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已近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太大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问题的发因着手。
第一,国家对企业的征税。就目前的情况说,我国企业的税负特别是名义税率是不轻的。但问题是,税收效率不高,企业偷税逃税现象严重;另外,在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高收入群体税收的征缴存在很多漏洞,个税还未形成调节贫富差别的有效机制,甚至起的是相反的作用。政府必须加大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同时考虑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和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还有就是,我们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正当手段富裕起来的,但是,也确实有个别人富裕的并不那么阳光。特别是一些人在淘“第一桶金”时,出现的问题较多。有人提出了不追究这批人的“原罪”的观点。其实,关键是看有没有罪,如果有罪,为何不追究,不追究就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对全体人民的犯罪。
第二,是国家财政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资金比重较小,大量的资金用在政府直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行政支出上因此,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首先是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在最近的两年中,国家再分配有向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倾斜的迹象,但力度仍然有限。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
最后,加强公款消费的查处力度。一些暴富者是公款催生的,是公款消费推动的,中国的政府官员到外国去吃不饱肚子决不是一句笑话,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内吃得太饱,以至于撑大了肚皮。必须对公款消费以及借公款消费之名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制约朝鲜问题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国际问题之一,然而从根本上言,朝鲜半岛问题一方面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最终实现半岛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什么样的机制维护现实中半岛的和平、稳定局势的问题。
建立平衡,目的在“和”;打破平衡,本意为“战”。眼下的朝鲜半岛,各方都想“和”而不想“战”,所以谋求战略平衡是必然之举。
纵观各方战略博弈,有三种平衡关系至关重要,并且牵动全局。这就是中俄美关系、朝美关系和朝韩关系。“三个平衡”相对独立,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走向。
第一个平衡:中俄美关系。这三个国家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但又都与朝核问题密切相关。朝鲜作为一个偏于一隅的小国,倘若没有把这三个大国搅和其间,也不可能闹出太大动静。所以说,朝鲜是站在大国的“肩膀上”,创造了小国玩转“大外交”的局面。然而,中俄美的平衡关系,却又是朝鲜“以小博大”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朝鲜也就失去了博弈的基础。试想,中俄美若是“一边倒”,朝鲜还能撑几天?反之,这三个大国若是“分庭抗礼”,朝鲜半岛也决无和平可言。正是因为中俄与美国保持了一种“合理距离”,朝鲜半岛才实现了战略平衡,才有可能在经历多次危机的险境中,避免了新的战争发生。 第二个平衡:朝美关系。朝鲜和美国既是对手,也是“欢喜冤家”,更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方。没有美国的威胁和打压,朝鲜不至于饿着肚子搞核武,此乃因果关系。美国需要保留朝鲜这样一个对手,以获得长期在东北亚保持军事存在的理由,但又不允许朝鲜对自己及其盟友造成重大威胁特别是核威胁,这是一种相互背离的矛盾关系。正因如此,朝美双方都希冀建立于己有利的战略平衡。朝鲜指望以核武为筹码,既能自保,也能换取美国的安全承诺,甚至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则意在剥夺朝鲜的核能力,使其重新成为处在弱势地位的对手,所以既不能和朝鲜走的太近,也要防止朝鲜把自己拖入一场新的战争。于是,朝美双方依托“六方会谈”,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甚至不惜各出难题,让“会谈”几度功败垂成。朝鲜和美国这种相战不易,相和更难的较量,正是朝核问题成为“死结”的根本原因。
第三个平衡:朝韩关系。朝鲜和韩国,虽是同一民族的两个国家,但彼此都有一统半岛的欲望,背后也不乏大国支持。北方统一南方已成历史,南方统一北方也谈何容易,双方即便宿愿难改,毕竟要面对现实。朝鲜敢战,却并无胜算,韩国惧战,但也有破釜沉舟的准备。从实际情况看,南北双方都不想再次陷入战火之中,表面上剑拔弩张,每到关键时刻却总能化险为夷。这不是偶然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双方的战略使然,在统一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朝鲜和韩国都乐于维系现在这种“对峙平衡”。朝鲜发展核武,是要弥补常规武器方面的劣势,而韩国坚决要求朝鲜弃核,目的也在于恢复以往的“军事平衡”。尽管如此,只要朝韩双方都不动手,朝鲜半岛就会依然保持危机频仍,但战事可休的局面。
就目前形势而言,以上“三个平衡”,第一个相对稳定,第二个正在发展,第三个在向稳定方面转化。近期盛传朝鲜要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与此同时美国也宣称要和朝鲜直接对话,无论其前景如何,都是朝美之间的较劲,双方都在继续寻找新的“平衡点”。朝美两国肯定要接近,舍此不足以解决朝鲜的安全顾虑,也很难让朝鲜重开谈判。但朝美也不可能走的太近,因为美国还需要保留这样一个对手,况且还有另外“两个平衡”的制约和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保持朝鲜半岛稳定及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这是多年来始终如一的立场,也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建立半岛战略平衡关系方面,中国只可能在“第一个平衡”关系上发挥作用,对另两个平衡关系很难施加直接影响。笔者以为,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努力维护中俄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平衡关系,静观朝美和朝韩关系的发展。一旦后两个平衡关系难以建立,或者横生枝节,还是要通过中俄美的共同介入来解决问题,中国应当有这样的耐心。
时事政治论文范文篇二:《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德育教育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定型的阶段,通过政治教学,是对想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政治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让学生掌握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政治觉悟。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1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非常单一和有限,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事政治是同时期内发生的政治事件,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当前国家和国际的局势。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有效使学生的政治学习脱离了课本,是学生课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使政治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学生也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可以将高中难以理解的政治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仅仅掌握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政治觉悟的提高都没有帮助。而将时事政治应用到政治教学过程中,将现阶段发生在国家和国际的重大政治事件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和理解,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1]。当教师融入时事政治的时候,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 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而非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依然充当课程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被动接受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可以将时事政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和理解,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通过时事政治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加强政治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的获取身边的时事政治,并且对身边的政治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探讨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辩论法等方式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2 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现代社会下学生的发展并不适应,另外,政治课本身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提高注意力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学生实际,增加时事政治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政治教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阶段社会上的热点以及难点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利用时事政治的教学优势[3]。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例如可以学生通过自己的QQ群、微信和微博等形式获取时事政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集到的时事政治话题展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对于有争议的话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采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3 把握好时事政治融入课堂的时机。高中政治的内容本身理论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学习文字知识、死记硬背各种理论的状态,因此不仅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而通过时事政治的融入就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但是在融入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时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主要内容还是应该以课本为主,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后的5-10分钟或者临下课的10分钟内融入时事政治,在上课后5-10分钟融入时事政治是为了引出本节课需要讲解的政治知识,临下课的10分钟内融入时事政治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在课堂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发挥时事政治的优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合适的实际融入时事政治,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时事政治论文范文篇三:《试论时事政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现阶段,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学生无论在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都会接触到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教育,这不仅是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校园之中了解更多国家发生的重要事件、实施的政策,以及颁布的法律法规,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时事。因此,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并教育学生在学习时事政治热点新闻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事件产生的政治学依据。
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中阶段在中考政治中要考查的是简单时事问题所发生的时间或事件等;二是高中阶段在高考中要考查的是时事政治热点所涉及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中的道理与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时事素材、正确地运用时事素材等不同方面进行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时事政治素材与教材素材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正确地处理好时事政治素材与教材素材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教于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素材来说,它一般都是来源于教材之外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消息等,它与国家社会联系比较密切,能够反映当下国家社会所出现的重要问题与突出问题。而学生积极了解时事政治新闻,能够丰富自身的阅历,能够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时事政治问题。而且时事政治新闻不仅包括国内的一些新闻,同时还包括国外的一些时事政治新闻。因此,时事政治新闻更好地体现了政治学科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政治教材之中的一些时事观点是理论化的、固定化的,意在以教育学生学习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之中固定的理论知识为主。尤其是高中生在掌握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入时事政治新闻,能够有效地填补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时事素材与教材素材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政治修养”。
二、正确选择、运用时事政治素材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时事政治素材。在政治教材中,每一个政治热点新闻都能够找到与它所匹配的理论知识。但时事政治热点新闻与理论知识的匹配并不是单纯的、唯一的,可能存在很多的情况。
例如,一个理论知识只能解释一个时事政治新闻、一个理论知识可以解释多个时事政治新闻、多个理论知识只能解释一个时事政治新闻等。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并熟练地运用时事政治素材。
三、要注重时事政治素材内容新颖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素材的新颖性,因为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时事政治问题发生。又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因此,教师在选择时事政治素材的过程中应该选取最新的、中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素材,避免使用一些过时的时事素材来进行举例。教师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提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解题的例子与突破点。所以,无论是对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要关注利用时事热点
对于国家时事政治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大事,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素材,即便有些时事政治素材与当前教学内容无关。这便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教会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使学生在关注时事素材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时事政治素材。把时事政治素材作为政治课的补充,引导学生利用时事政治素材学好政治学科,发挥出时事政治素材的优势,为丰富政治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找到学习政治的乐趣。
综上所述,时事政治素材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一些升学考试之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这些考试之中有很多题需要结合时事政治素材来进行解决,因此,将时事政治新闻引入政治教学课堂,并在政治课堂中进行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现阶段的一些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学生了解国家、社会提供方便。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善于引导,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