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有关于成果论文范文

家文分享

  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或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有关于成果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有关于成果论文范文篇一

  高校成果管理思考

  摘要:高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服务社会这一职能已经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并作为衡量高校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而该职能实现的基础就是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很多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管理的系统化、管理政策合理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是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成果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人的观念随着全球经济、知识、文化结构的不断转型而变化着,而作为国家基础科研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其原本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国范围内都正在着手向着建立全面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甚至顶尖大学的目标前进,而相比较国外的大部分高校“教育、科研、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职能,全面的、综合性的建设要求高等院校尽快的将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反馈社会[1];原本对普通大众神秘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而发表论文论文、申请专利再到成果鉴定、各层次报奖的封闭管理模式也开始逐渐无法跟上高等院校不断加快的步伐。这就要求科技成果管理的工作者要在现在的发展趋势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想出符合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的新方法,也要求高校管理者落实相关新政策。

  一、高校成果管理中的问题

  1.高校的论文管理

  对于高校工作者尤其是教师、研究生队伍来说,论文是其在学习、科研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成果形式,而各高校对教师职称评价、研究生毕业要求的规定也直接说明了论文这一成果形式的重要性。我国尤其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政策指向性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追求高级别索引论文的数量。这一政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积极的效应,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在国际上的评价也由于这些论文数量的增长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如很多政策一样,该指向是否完美无缺,当然不是,纯数量上的引导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条论文写作的产业链,从论文选题至发表,有太多的利益夹杂在其中,每一所高校都不能置身事外,也导致现在很多教师、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水平不断降低[2],给科研的严肃性蒙上了阴影,也造成了隐患。

  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来制止这种不良学术行为的蔓延,例如中信所在历年的数据发布中也在一直在弱化对SCI数量评估,而加大了论文被引的评估,如业内众所周知,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体现了该论文受关注程度以及前沿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论文的质量。“表现不俗论文”情况应该可以代表一个机构论文质量水平,即在每个学科领域,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就是表现不俗论文,但是根据中信所统计显示,排在前30名的我国高校中“表现不俗论文”均无法达到其论文总数的一半;而前30名的我国科研机构中,有21家机构的表现不俗论文已超总数的一半,明显可以看出中国高校SCI论文的整体质量要比中国科研机构的整体质量低一些,也体现了高校在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高校论文管理就是一纸空话。

  2.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管理工作体系中属于“新加入者”,相对于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在几个阶段会出现较多问题:(1)知识产权的产生,国内高校基础科研都是扎实推进的,在工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发明创造出现,相对于外国高校来说,国内的发明创造者们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比较模糊,不懂得保护或者没有意识去保护个人知识产权,往往可能一次展示、一篇论文便将长期研究的成果公布出去,造成较大损失[3];(2)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该说是处于初生阶段,相对欧美每年动辄成百上千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或官司,国内相对来说太少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每时每刻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对于高校来说专利保护成本高、周期长,大部分高校无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应对侵权情况,高校面对侵权行为大部分情况下也就不了了之了;(3)知识产权的后期转化,国内高校均面临着技术转移实施率低的情况,很多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利转化甚至还未起步,高校绝大部分发明专利“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固然与专利的质量和市场需求有直接关联,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管理思路以及推行力度有问题,专利最大的价值在于应用,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是无法实现其价值的。

  3.高校成果报奖管理

  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无论何种激励都比不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内对高校科技工作者长期进行的科研工作的最高肯定,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纵观历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高校都是获奖大户,其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无论是奖项质量还是数量都具有代表性。但是除了部分院士和资深教授以外,很多教师在报奖工作中并没有长远的规划与打算,成果的报奖仅仅服务于职称的评定或者项目验收的支撑,而相关的管理者也因为需要成绩而要求老师在未完成积累的时候进行奖项的申报,更导致了有好项目、好成果却不能够获得好奖励,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会造成成果奖励断档现象,可能在所有成果被透支了潜力后,一个较长时间内颗粒无收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项目申报―立项―研制―成果产生―长期积累―成果奖励申报过程中的环节出现的问题有直接关联,只要一个流程没有管理好,那么最终结果的误差变会无限放大。

  二、高校科技成果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

  专业管理无论是在企业还是高校的管理中都不止一次被提起、强调,但是基于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多时候一个岗位的管理人员可能在没有完全掌握管理技能和要点的时候已经调出或转岗,管理没有延续性和长效性;而管理人员的招聘选拔又根据国家逢进必考的原则,只考察了其管理基本技能而忽略的专业岗位的管理要求,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在进入岗位较长时间内,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不能快速融入到岗位中,进而给该单位、学校造成损失,更不要说某些高校的成果管理岗位融合多种成果形式的管理[4]。   针对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当将各种成果形式分开设置专职岗位并建立起后备梯队,做哪一个岗位则对该岗位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有着充分并深入的了解:论文管理岗位人员应当熟练查询各大检索收录,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形式,根据最新评价方式对校内的论文情况及趋势做出分析,及时利用政策调整对学科发文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学科的前沿性;专利管理岗位应当及时对民用和国防专利进行细化分析,根据各学科的申请和授权情况,结合该学科的市场和社会需要,引导学校专利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升专利质量,从而间接提高专利转化潜力[5];成果奖励管理岗位应当结合项目申请相关部门,对学校项目分部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掌控,对项目进展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及时与项目组对接,积极布置成果积累及收获。

  2.及时调整相应政策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高校应当根据现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及时对相应的人事和激励政策进行更新修改。

  部分教师因其学科优势在SCI论文发表上无任何困难,最多的教师一年可“造”十余篇SCI论文,但是对于部分工程类学科教师,可能一个3-5年项目积累下来也无法发表出一篇SCI,这就要求论文管理者应当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科划分不同的标准,以平衡各学科发展的需求,也促进各学科融合;同样的专利申请对于工程应用类学科和理论研究类学科来说难度大不相同,应当结合论文相关政策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政策的修改,或者直接区分对待划分不同的评价模式,也是专利管理人员需要深入考虑的;成果报奖则陷入了一个泥潭,大部分调研高校显示其报奖可以直接用论文或专利按比例替代,如某高校一个省部级1等奖可以用5个授权发明专利来等价替换,而报奖投入的金钱、精力可以说不是用5个普通授权专利便可以替代的,导致很多高校报奖需要紧跟着、求着老师,强调成果报奖的重要性,需要让老师自发的形成成果产出―报奖的意识,也需要从政策上进行相应调整,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3.应当深化改革

  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束缚,暴露出许多问题:人员不足;素质不高、不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法律意识淡薄,面对经常出现纠纷、诉讼等推卸责任或不闻不问[6]。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要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体制。(1)加强成果管理,一方面学校基础性科学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立项,加强知识资本的源头工作;(2)并通过知识资本的运作,给老师带来眼见的利益和同于,形成良性循环;(3)应当下放部分管理职能,让二级学院和学术委员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自行订立发展目标和相应规定;(4)应当建立健全长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使各部门职责划分清晰、权利平等,调动包括教师本身在内的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伟.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05).

  [2]何先美.从细节入手,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管理水平――以上海交通大学申报国家最高奖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

  [3]王鹂.论高校增强科研成果管理实效性的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4]郭向远.关于推进我国科技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0(02).

  [5]聂慧慧.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6]张伟滨,李朗.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于成果论文范文

278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