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

家文分享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小编整理了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篇一

  德育有道

  摘要: 几年前马加爵恶性杀人事件造成的轰动,令世人震撼;几年后,药家鑫事件的发生,像一记重锤击打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桩桩学生犯罪的血案向世人敲响警钟。纵观药家鑫的成长经历,同学、邻居评价,他是一个文静、内向、学习好的好孩子。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过人的智商,有优异的成绩,拿奖学金,那算不算是 教育成功了呢? 考试成绩优异,却不懂得与人交往,不懂得控制情绪,漠视生命, 法律意识浅薄,道德标准低下,就是这种所谓的学习成绩很好的“好学生”造成了今日的悲剧。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后要怎么培养……

  国际教育委员会曾对21世纪的基础教育提出了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这些培养目标不难看出, 现代教育蕴含的教育理想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 发展,达到整体优化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不单纯是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造成学生思想、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校的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我们要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去改善它,加强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品德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现时由于升学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学校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视升学率为生命线,存在重智力培养轻德行修炼的现象。升学的机制,使得一些教师教育学生采取不当的方法: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对学习差的或犯错误的学生,出言不逊,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这些都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大家都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的今天,我们能否从中感悟到一点什么呢?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之中生活,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因此,教师要注重品德修养,为人师表,积极乐观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师德的建设,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道德品质的传导者,让教师的高尚情操成为学生潜移默化的榜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感染学生,使其实现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教师要“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合格的教师,德育工作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但实际的情况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嘴边挂着的不是分数就是名次,把德育全然抛至脑后。一些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只是走过场。这种严重错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师要加强育人的功能。

  3.完善管理制度。

  培养学生的品德,要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卓有成效。学校、班集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将学生的行为纳入规范管理,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学生的行动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群育”作用,组织好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达到自我约束,实现文明向上的风气。良好的校园氛围将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管理最终目的:将对学生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其内在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执行奖惩机制。

  这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激励机制,开展文明班、优秀学生的评选等活动,弘扬正气,宣传模范人物,使更多的学生使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崇尚文明,追求进步,争当先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发现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予以处理,而且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工作手法处理。对学生消极落后的思想行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使校风纯净严明。情节严重的应对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分,不姑息迁就。

  5.推广校园文化,“熏陶育人”。

  以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阅报栏、报刊、学生文学社刊等多种途径,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进行党方针政策、时事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社会;追踪和引导校园热点,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工作效果。

  6.开展丰富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社会上的英模人物,来给学生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邀请政法系统的同志来校进行法制教育。正面教育的多了,灵活真实,对中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从心中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我们还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例如以“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为题,让学生即兴演讲或辩论,使学生在剧烈的思想文化碰撞中,获取辩证的观点,逐步提高思想认识。学校适应各纪念日的性质,搞文体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进行革命歌曲大赛、文艺汇演等,通过 艺术的熏陶,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以美净化学生的心灵。

  7.开展社会实践,让道德回归生活。

  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社会生活关系中,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为了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学校可以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让学生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大力组织学雷锋活动,要求学生做好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向街道、敬老院、五保户,让学生充分体验爱心奉献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只有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拓展他们的心灵,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

  德行修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方位协作共同努力。有的人把一切教育归为学校的事,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观点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家庭被喻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忽视了家庭教育功能与家长作用的教育事业注定问题丛生。

  二、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德育老师,家长的任何言行、思想品质、人格习惯等等都会直接地引导和暗示孩子品行的形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家庭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如离异家庭、重组家庭、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等,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对学生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语言,万事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子女过于干涉和过于保护,存在 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 教育学者熊丙奇说:“知识、能力和素养是决定人生的三个重要因素,但是根据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到5%,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 中国式教育的侧重点在知识,而知识水平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花时间越多,学得越好,能力和素养恰恰成为短板,因为它们是无法通过简单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而培养的。大家普遍认为上名校就是成功,这种评价至少是有缺陷的,从终身 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改变这种理念。分数的领先并不一定带来人生的成功,更不一定带来人生的幸福。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今有郎朗父亲辞掉工作、毅然进京,像看犯人一样,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直到把郎朗送上国际舞台。以爱的名义实施暴力,远比单纯的暴力更加可怕。

  坊间流行的“成功学”往往把目标定得过于窄化、物化,似乎只有获得世俗看重的权、钱、名才能算是成功。学校和家长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功观。成功不一定是更多金钱或者权利的获得,成功的标准其实可以有很多,包括了心灵的充盈与富足。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中获得反思和进步,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其他外在的成功是附带而来的,即使没有获得这种所谓的成功,在努力成为优秀的人的过程中,会获得持续的快乐的心灵感受,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家庭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因此,教师必须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教师从中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和教育理念,从而和家长共同分析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构建幸福社会

  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潮,都会给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过程,离不开学生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也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社会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已经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或许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能给世人一些启示。曾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博学多才,注重德行的修养。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外出,孩子要跟着。妻子哄孩子在家玩,等她回来,就把家里的猪宰了吃。谁知,当她回来时,发现曾子真的杀了家里的一头猪。妻子很生气地说:“我是骗孩子的,你怎么真给杀了?”曾子答道:“我们不能欺骗孩子。孩子年纪小,还不懂事,什么都会向别人学。如果你今天骗了孩子,明天孩子也会学着骗你,甚至去骗别人。你今天言行不一,以后孩子也就会不再信任你,同样言行不一。”

  从稚嫩的年龄开始,看着“奇闻怪事”,听着人们对社会的质疑,孩子是这样长大的。不管课本怎么写,教师怎么教,如果整个社会给孩子看到的是为了利益争夺的病态,互相的不信任,严重颠覆孩子的信念,谁能要求孩子的品德高尚,高尚的道德观念从哪开始呢?在一个物质、金钱至上,信任受到质疑的社会里,教师要怎么教导学生的品德呢?

  周国平在北京大学做过一篇演讲,题目叫《中国人缺少什么》。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严重弱点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时至今天中国人缺少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文明,即真正的灵魂生活和广义的宗教精神,所以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自律。飞奔在致富的道路上,我们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迫切地需要健全法制,规范道德行为,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要从物质主义、享受主义的思想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人文精神,有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关怀,提升公民的精神层次,构建幸福的社会。

  德育的弱化忽视,势必带来十分尴尬的结果,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只不过算是个小小的序幕而已。因此,我们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合作,共同努力,连贯而持续地做好下一代的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还校园一片净土,为学生创造一片宁静的天空,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

267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