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目录怎么设置页码
毕业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小编整理了论文的目录怎么设置页码,欢迎阅读!
论文的目录设置页码
1、打开需要编辑的论文,点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为了显示下边的分页符标志。
2、将摘要、前言、大标题设置成标题1,小标题依照次序设置成标题2、标题3以此类推。
3、在首页和摘要中间,目录和正文中间插入分页符。
4、双击摘要的底端,插入页码,设置格式,注意首页、摘要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别单独设置页码(在设置时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5、回到目录页,插入目录。
6、设置完成后,目录页码就设置好了。
关于未来的论文范文
传承精神 期待未来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灯塔。如今的中国正在全速航行,我们需要一个指引、一个方向、一种给予信心的力量。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精神的丰足,只是在如此急剧变化的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指南。
关键词校园 文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一个国家的灯塔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灯塔。如今的中国正在全速航行,我们需要一个指引、一个方向、一种给予信心的力量。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精神的丰足,只是在如此急剧变化的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指南。
学院自2000年以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直面临着转型等有关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实现从学历教育为主向培训教育、科研咨询为主的转型过程中,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各方面建设得到了逐步加强。
倘若往日已逝,来日可追,我们应该更关注另一个现在时的问题:学院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人为它描绘出清晰的愿景。有时我们会把这难堪的局面归结为历史债务。曾有很长时间,我们的国家既阻隔了西方文化,又破坏了自我传统。也有很长时间,文化被当作政治诉求的附属品而日渐萎缩。至于最近一些年,好像又成了文化空档期:如今都忙着赚钱,哪顾得上什么文化?
更本质的原因是我们乃国家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我们本能地需要文化,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信念和价值观,以免自己深陷尘嚣之中、随波逐流而内心惶恐。国家需要思想,学院的发展更需要思想,否则在命运的紧要关头,常识就不能与愚昧对抗,理性就不能与盲目制衡。
文化不是经济的花瓶,而是精神的根本。在中国,千年之前的人们会在那些优美醇厚的文章中得到精神的慰籍,关照人生中的至善至美,而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得到相应的体验。倘若人们的精神生活趋于荒芜,小至社群、大至国家,就会被仅仅当作逐利的舞台,人群中的正直与温柔也就将荡然无存。
我们应该有自信心,重回文化的精神高地,确认一种制度体系,使精神的东西成为习惯,让普通人选择有教养的生活方式,比如诚实正直,而不会利益受损;鼓励那些最具才华的人去点亮精神灯塔上的火光;真正尊重文明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我手写我心”……
在国家进步、学院发展背景下的校园文化,该有怎样的广度和深度?不是我们在问历史,而是历史在问我们。
2 内容:人的主题和文的自觉
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学院定位于实施党校教育、培训教育、远程教育、合作教育和科研与政策咨询的发展思路上。学院的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教职员工及学生、学员为主体,以课堂、课外、科研咨询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校风,最富表现的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在于一种被认可的办学理念,它是通过长期积淀、传承及升华而成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师生内心建立起一种自我教育、持久作用的环境,它具有动力价值。在这其中,人,即教职员工、学生、学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九尺高台,起于累土。要提升学院的品位,必须在“人”字上做足文章。唯有诚实的尊重、诚实的包容,使人有一种深沉的文化承担和高远的人生思考,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深厚的爱国意识,开放的宽容胸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每一个人都具有聆听的价值。具体说来,一方面,教职员工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教育为信仰,营造一个会“育人”的场所、一所会“化人”的学校,点亮每个人心底那盏人性之灯。另一方面,燃烧学生、学员心中的激情之火,让他们心系国家、关注社会、热心公益、紧跟时代,对事物有更深刻而整体的思考,不管前途坦荡还是险恶,总会信心十足地迎面而上,正如卢梭所说:“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无论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还是在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都能够生存。”
作为一个社会人,当看见别人奔波忙碌时,心有所感;当看见别人衣衫褴褛时,心有所悲;当看见世间万物和谐时,心有所悟。这样的善良无需理由,这样的无私源自真诚。有了这样的生命之爱,会让人想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那么,风暴之夜我是否能安眠?
作为一所有着交通运输文化背景的学院,在校园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将带有浓厚的“交通色彩”,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尤其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学院培训、科研的职能愈加明显,一方面培训教学模式转型,由素质培训向素质与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对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为部党组、交通运输发展决策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理论与经济兼通,思想与实行并重,我们当以思想自由之人格、学术独立之追求、放眼世界之豪情,去奠定学院和个人发展的通途。
3 步骤:最强干的人才实施最有效的研究
校园文化的技术路线的核心是借鉴。无论是国内、国外的名校,还是交通运输系统内的学校,或者系统内的外单位,都普遍认为文化是一个行业或一个组织的灵魂,其作为一个内在的约束是对法律法规等外在约束的重要补充,是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文化涉及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角落,需要对变革中的现实细致观察、对普通生活深切了解,从而进行全局性的把握。一句话,剑桥离我们虽然很远,但剑桥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实施上述技术路线的是研究者。他们应对学院有充分的了解并由衷地热爱,要有“为现在的发展尽力,为未来的发展负责”的意识,要在历史的观照、现实的考量、理论的剖析、实践的碰撞中承载责任、传播文化,以充沛的精力、满腔的热忱以及对人的尊重而努力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要引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广泛参考他人的研究,并给出较为详细的解释。与“校园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往往比较分散,缺乏公共阅读的提炼与集中,有很多资料甚至难以查找,况且很多研究文章多是“报告式”、“导游式”的泛泛而论,不大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趣和重视,常容易一掠而过,由此一些值得关注的东西就会从手边遗漏,而经过研究者细致的积累、挖掘,使原先那些或僻壤而居、或零乱分散、或无用而弃的材料,就会得以集体登场,意义也就豁然敞亮了。既要有实地调研的支撑,又要有丰富材料的分析,特别要在关键问题、审美特制等方面努力探寻,使校园文化具有灵魂整体性。
由于研究是以丰富材料的收集为基础、为引导进行的,所以它是开放性的、启发性的可再写的历史,而不是单一观点统治的封闭性的、霸权性的不可再写的历史,因此,具备了更为多样理论准备的后来者,完全可以在此丰富而广阔的历史基础之上,更为深入地进入到“校园文化”的深层,取发幽探微。
所以,研究者要向人们展示学院特有的校园文化,还要表现出一种严肃的逻辑和丰富的感知相结合的学术风格,即我们的处境是什么?我们经历过的东西表达了没有?表达了多少?我们的未来又是如何?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看到了研究者认真的思考,也看到了思考背后的感情。
现代管理中,焦点是做人的工作。政治的力量在于文化,文化的力量在于人心,人心的培育才是政治最高的艺术。领导者应把精力放在解决人们的相对不满上。作为学院,要保护学术自由,提供职业安全,吸引优秀人才,培育组织文化,使人们发生自然、惬意的人际交流,找到“现代”生活中久违的、合乎人性的社群关系,使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钦佩、一种温暖人心的慈祥、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一份日已久违的感动。
4 理论:做思考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考者
现代社会推崇“公共知识人”。所谓“公共知识人”,首先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她)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她)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她)仍然没有具备成为“公共知识人”的充足条件,因为“公共知识人”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必须是超越于个人私利之上的,即关心人类、参于社会、投身文化。
我们想,培养“公共知识人”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这和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既是对外在世界实践性的自由把握,又是对人道、人性和人格完成的关怀。它既是人的自然性的心理情感,同时又已远离了动物官能的快感,而成为心灵的实现和人生的自由,其中积淀、融化了人的智慧和德行,成为在智慧和道德基础上的超智慧、超道德的理想体。达到它,便可以藐视权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这就是人生。孟子还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使个体人格的道德自身作为内在理性的凝聚,从而显出一种感性的生命力量。
庄子说:“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还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晴天而莫之夭阏者”,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自由和欢乐。庄子用自由的飞翔和飞翔的自由来比喻精神的快乐和心灵的解释,生动而深刻。生动是他以突出的具体形象展示了这种自由,深刻是他以对自由飞翔所可能达到的高度的快乐感受,来作为这种精神自由的内容。
至于“归耕田园”的陶潜,更是这种情怀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不是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屈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他把人的觉醒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提到了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高度。“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展示的是真实、平凡的美,只有通过高度自觉的主观品格才可能达到。
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我们回到现实中。古语云: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凡事在对立面的映衬下,往往会显得更加突出。“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院应以此为鉴,纯洁职业心态,顺应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因为学校毕竟是推动“教育”这驾马车前行的真正的“御者”,其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契合程度直接决定校园文化的实践深度:人文关怀和自我批判,也就是知识分子的内在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编.科学・人文・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凤义.转轨度:新概念、新视角.读书,2009(3).
[4] 郭军.一个废墟上的栖居者的思考.读书,2009(3).
看了“论文的目录怎么设置页码”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