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wps怎么做论文目录自动生成

家文分享

  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总要编写目录页码,wps具有支持阅读和输出PDF文件、全面兼容微软Office97-2010格式(doc/docx/xls/xlsx/ppt/pptx等)的独特优势。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wps怎么做论文目录自动生成方法,谢谢你的阅读。

  wps做论文目录自动生成

  一、创建标题目录

  wps一般是利用标题或者大纲级别来创建目录的,这对那些用wps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因此,在创建目录之前,应确保希望出现在目录中的标题应用了内置的标题样式(标题1到标题9)。也可以应用包含大纲级别的样式或者自定义的样式。如果文档的结构性能比较好,创建出合格的目录就会变得非常快速简便。

  优点:用wps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1.1.1×××那就用标题3来定义。

  二、直接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

  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

  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

  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 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点“确定”,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很方便吧?

  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

  关于青春的论文范文

  青春的残酷与自尊

  作者简介:张雯,女,1988,湖南沅陵,土家族,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李傻傻作为“80后”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打破了城市写手占据话语权的校园写作,在大众消费文化和网络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更加严肃的写作姿态阐述了青春的残酷和尊严。《红×》作为他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仍然是以青春叙事为主线,沿用“80后小说”常见的“流浪――回归”的叙述模式,但与此同时,该小说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其文字干脆、简洁,极富暗示意味,在小说本身的结构布局、辞章、视角等方面也都有了自觉地追求。

  关键词:李傻傻;《红×》;80后;青春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2

  一、《红×》内容概述

  李傻傻出生于1981年的湖南湘西地区,是“80后”比较有名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和散文集《被当做鬼的人》。其中《红×》最早发表于2004年的《花城》杂志第四期,被认为是“80后作家正式登上文学舞台的标志”。李傻傻在这篇小说中用了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标题,即我们在老师批改作业时常见的符号“红×”,赋予了作品批判否定和惩戒的意味,作品描述的主人公沈生铁是一个和作者有着相似成长背景的农村“80后”,他从偏远的农村进入西安这座历史名城求学,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窘迫的经济条件和其无法承受的教育环境使其校园生活布满了荆棘和苦涩,他徘徊于这个校园,游荡于这座城市,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终被退学的他,顶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隐瞒着父母,仍旧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悄无声息地在城市里游走,在这期间,他也曾为自己的生活努力过,追寻过,可结果都不了了之,一次次的失败和被欺侮使他本就有限的自尊一点点的被剥落,终于在看到自己最珍爱的女孩被人践踏后彻底绝望了,以一种杀人报复的极端方式叙述了其人生的悲哀。这种反抗是被动和残酷的,迫使他由于自身的罪恶感不得不选择逃离眼前的世界,沿着父亲年少时曾经走过的路回到那个无数次在头脑中想象过的湘西世界,虽然最终他还是没有回到湘西,没有逃脱和父亲一样异地流浪的命运,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在长沙,在一个他“最后可以信任的人”的照料下,顺着社会寄予这一代人的希望继续着他的校园生活,直到考大学,找工作,进入“正常”的生活轨迹。

  就文学创作而言,李傻傻的这部作品有了不同于“城市80后”小说作品的精神内涵,开启了农村“80后”写作的新时代,但却仍旧没有脱离校园类小说的叙述模式,没有脱离对青春的残酷与尊严的抒写,这应该是与出身于80年代的他们所生活的共同时代背景和青春期所呈现出的相似心理特征分不开的。

  二、时代背景下的写作困境

  “80后”出生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之始的80年代,成长于国家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90年代。处于世纪之交的他们生活较之上一代有着更多的优越性,使他们不用太多的困扰于生活的贫困和穷苦,而是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审视自我,专注于自身的拷问。同时,随着社会的全面开放,大众消费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皆在社会的转型中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精神出路,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种迷惘而无奈的追寻过程中,“80后”一方面由于接受到作为父母的上一代人耳濡目染的教育,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仍潜藏于他们的内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接受着新的、先进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的个人体验在这个欲望极度膨胀的年代,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这表现在他们对自由有着进一步的追求,追求个性化和理想化的人生,这样就和现实的生存压力产生了更大的差距,在这样的生存夹缝中,仅通过自身不断的摸索和不断的碰壁,他们极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走近社会的边缘地带。

  在李傻傻的《红×》中,小说主人公沈生铁在脱离农村这个生活环境以前,一直是很单纯地按照父母亲的期望成长着,以好成绩和高学历鞭策着自己,但就在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飞机制造厂子弟学校就读后,这个陌生的环境反而让他迷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完全看不清自己曾经所为之付出、为之努力的那些梦想的现实意义,从前父母亲所灌输给自己的那些价值观、人生观都在自己所看到的、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面前丧失了意义,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因为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异乡人而得不到同村人的认可,为什么高中班主任要把简单的数学题复杂化,为什么班主任对自己女儿和他的交往前后态度会截然不同;想不通自己为了生活几个月来辛辛苦苦的创意成果为什么会没有任何公司欣赏,自己心爱的杨晓为什么会和一个自身并不理解的陌生人发生性关系,自己踏上社会后为什么总受人欺负;更想不通班主任把他开除的原因究竟是因为自己屡次划破学校玻璃的事,还是因为自己看见了他和学校副校长的奸情,甚至于自己为什么经过了不断地挣扎后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校园,这种种的疑问,都让他成长历程显得极其的被动和无奈。他终究是没有走出这个生命的“围城”,以极其残酷的经历阐释了青春的伤痛和沉重,他的经历也正好向我们证实了他书中所提到的一句话――“脱离了思想我们还能飞多远”。的确,缺少了一种固定价值体系的引导,年少的他们无法明确自身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能指示他们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有许多评论家由此指出,80后小说在其所呈现的思想和故事情节上都太过幼稚,太过极端,殊不知,这只是作为他们人生的一个必经的成长的过程,只是这样的成长缺少固定的思想体系的引导变得更为曲折,突现出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沉痛。

  三、青春的苦闷和成长的代价

  (一)残酷的现实和自由理想之间的冲突

  在李傻傻接受某报社记者采访时提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再具有象征能力的符号也永远概括不了生活的残酷”。时代背景所给予“80后”的生存压力和他们自身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这种基于现实与理想间巨大差距的困惑成为他们起初写作的主要动机。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还有着五彩斑斓的梦想,渴望自由,向往美丽的人生和美好的爱情,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在起初的创作中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梦想,不断的怀疑和否定社会与人生。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教育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青春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校园度过的,知识赋予了他们梦想,可一旦有了接近社会的机会,这之间就产生了距离,让他们不禁怀疑起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教育的批判至古都有,但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当下,考试仍然是伴随他们人生的不可避免的经历,尤其是“高考”这个人生难以逾越的门槛,作为十几年教育成果的检验口,被定为他们十八岁以前的主要奋斗目标,社会虽一再强调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和知识面的广阔性,但无论是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对他们考试成绩的关注性,都让他们难以选择,而且考试也是他们就业不可或缺的敲门砖。韩寒作为“80后”写作者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把这种不满付诸于文字并产生轰动性效应、引发一场教育问题大讨论的人,他在其代表作《三重门》中对应试教育的批判是辛辣而决绝的,在文中,他写到“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其实学生们觉得学习的压力很重,并不是指学习不到知识我怎么办,而是考不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我怎么办。就算我好办,家里怎么办,爸妈在爸妈的朋友面前怎么办,最后是没有文凭没人要我怎么办”……如此种种。在李傻傻的《红×》中虽没有如韩寒那样对应试教育做出尖锐的批判,但也显现出了其笔下主人公对教育的一种无奈、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沈生铁在踏入高中校门后,由开始的好好学习到后来的玩世不恭及老师对其态度的变化,都较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社会部分高中生的精神和生活状况,特别是后面由于他发现了他们班主任和副校长的奸情而被学校开除使得学校教育在其心目中的神圣性彻底被消解掉了,而之后从学校进入社会他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更加能引起人们对教育本身的反思。

  欲望和爱情也是“80后”小说中常见的描述对象,生活在物欲横流时代的“80后”,既保留着对美好的童话般爱情的向往,又难以相信爱情的长久。在《红×》中,沈生铁先后与班主任周飞腾的女儿杨晓和杨晓的同班同学李小蓝产生了情感纠葛,他在被学校开除后,一直混迹于学校附近的边家村,生活颓废、卑贱,他虽然深爱着杨晓,但同时又与李小蓝在性方面有着互相慰藉的关系,并有与杨晓的母亲杨繁乱伦的企图,可是他并不缺乏对爱的一种责任和自尊,他也曾经畅想过他们彼此的未来并为之努力过,然而他毕竟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他的努力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自己最心爱的女孩杨晓受流氓侮辱后产生了复仇心理,选择了最为极端的方式――杀人来宣泄心中的压抑与愤怒。这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教育忽视了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再加上他们生活的是一个性开放的时代,他们普遍认为“性和爱可以分开”,选择以无限制膨胀的欲望来舒解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抑,这也是“80后”作品中充斥着性爱和暴力描写的重要原因。

  (二)成长的代价

  “80后”还处在一个不断成长的阶段,只能在成长中逐渐地走向成熟,他们的作品也一样,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李傻傻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虽打破了城市话语权占主要地位的状态,并在作品的文学性上有了更加自觉的追求,可在小说题材方面仍旧没逃脱成长小说的影子,并沿用了此类小说常见的“流浪――回归”的叙述模式。李傻傻在谈到小说标题《红×》富含的意蕴时说:“北岛那首叫《生活》的诗里,那个‘网’字,是生活的整体状态,而生活的所有局部、细节,是一把把交叉织而成的――渔网,一个个交叉。因此生活就是一堆叉。当所有叉的坚利部位相连,取得平衡,你会发现,原来只是让你刺痛的尖刺,已经变成一张包裹你的坚韧的黏网。”这句话既很好地概括出了成长的艰辛,又反映出了《红×》这部小说所要表达出的思想内涵。成长不等于成熟,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在经历了种种成长的代价后,终究走向成熟,这个过程对“80后”来说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辛酸,小说主人公沈生铁在经历了短暂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流浪后,又终被拉入正常的生活轨迹,读书、考试、上大学、找工作……,对他们来说,“局部的青春细节总是坚锐的,不过,再怎么坚锐,再怎么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他终要走向成熟,回归生活的轨道。”“流浪――回归”这一叙述模式很好地概括了大部分“80后”一代的生活、生命轨迹。作为“80后”,很多都曾经在成长的过程中选择过流浪或逃离,他们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大都如此,但社会的残酷对他们的出走是不容忍的,就像小说中的沈生铁,生活迫使他尝试了偷窃、杀人种种恶习,最后他却还是沿着父辈曾经走过的路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继续他叛逃前的正常生活。“80后”正是以他们笔下的这些人物向社会提出了质疑,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这一代的成长,关注他们笔下的另类世界。

  四、“80后”小说的创作特点

  从世纪初开始,“80后”写作者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的创作题材和文本内容也日趋多样化,一是因为商品经济背景下文学不断增强的商品化属性,而是因为网络文学的兴起实现了文学的“零门槛进入”,使得他们有了尽情挥洒的平台,对成长的描述、青春的诉说、历史的重造、未知的探索等,无不在“80后小说”中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但这之中的大量作品仍存在着叙述模式单一的问题,故事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强的雷同性,虽说这与作者自身之间相似的时代背景和经历有关,但就写作本身而言,缺少对生活题材和社会现象深入的挖掘是造成他们的作品创新力度不够的根本原因,他们把写作的视角固定在了校园、都市、爱情等和自身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范围内,或者把笔触投向架空的平行空间,作品明显带有泛审美时代的颓废和虚无色彩。这样的主题类似小说的大量流行,容易导致大众的审美疲劳,这也督促着作为“80后”的写作者,需要不断地在小说的题材和行文方面做出探索和创新。

  李傻傻作为“80后”实力派的代表,其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80后”创作的某些共同特点,如文字的痞顽化、情节的虚夸等。但是李傻傻的文字干脆、简洁,在小说本身的结构布局、辞章、视角等方面也都有了自觉地追求。但有不少评论者指出“《红×》第一章中出现的美院被杀男孩姐姐的自述,纯属多余,导致开篇叙述人称和少年侃风格的不一致甚至混乱”,针对这一点,李傻傻的答复是“在他人批评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最后还是留了下来。留的理由是,在情节上它固然多余,但是在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上他又必不可少。我只好牺牲了一部分情节,牺牲了故事,来得到我要的效果。如果追究叙述人称的一致,那世上很多小说都可以枪毙掉了。所以,问题一定不是出在这里。实际上,读者还会看到,在小说的内部,依然会出现叙述人称的转换,主要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应该还是比较自然和有效的。”先不论他如此安排故事,对于作品的整体来说是好是坏,但这一点足够说明,作为“80后”,已不再是仅仅追求故事情节,对小说的篇章结构也开始有了深入的思考,作为文学作品本身而言,也有利于提高它的审美价值,增强作品的重复可读性。

  参考文献:

  [1] 李傻傻,《红×》,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2] 李傻傻,《李傻傻三年》,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 韩寒,《三重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4] 《李傻傻:我不是特别神秘主义》,《现代语文〈初中版〉》,2005,(05)

  [5] 陈兴,《“少年沈从文”李傻傻》,《中学生时代》,2007,(21)

  [6] 阮征,《从李傻傻看“80后”写作》,《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看了“wps怎么做论文目录自动生成”的人还看:

1.wps怎么设置论文目录自动生成

2.wps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方法

3.wps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4.wps论文目录如何自动生成

5.wps中word怎么自动生成目录

    242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