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素养论文范文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完善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基奠,文学底蕴的深浅决定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学素养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文学素养论文范文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培养
摘要: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阅读积累,转化吸收,才能有创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读活文学作品,是积累自身文学底蕴的关键。同时还应做到学思结合,只有真正地学中思,学中悟,才会思而有所学,悟而有所通。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学素养;中学生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科书里许多文学作品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文美、拓展延伸知识的文本。这些作品能净化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性灵,美化人的灵魂。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理解感悟,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体会其中的真善美,并能从中获得美感和情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领悟文学作品主题的时代美和永恒美。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为时代服务。
2.欣赏辨析文章,深化理解认识。
文学作品的赏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判,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认识更深入,使阅读有更多收获。
3.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本质,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和摈弃人性中的假丑恶。课文本的许多人物形象如有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疆场的花木兰;有全身沾满铜臭的菲利浦夫妇;有用全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的长征途中的无名战士。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应透过现象揭示他们内心的丰富精神世界,通过人物形象来感受一种憨厚美、真淳美或悲剧美,体会出对丑或美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作品,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表达方式的运用。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顺利阅读的关键,它往往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基本阅读步骤方法是:①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体裁样式;②阅读每段,了解段义,主要看每段的首句和尾句;③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构思,体会这样写的妙处;④学会赏析,每段中的震撼人心灵的美句妙语,把握文章的闪光亮点;⑤延伸升华,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寻出引起作者与你的共鸣处,再推出你的新看法,这是赏析文章不可少的。阅读文学作品时,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阅读时,瞻前顾后,审视语境。特定的含义,是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应注意审阅语境,谨慎小心;②联系文章的立意、背景及文章的主旨等因素来理解,将作品放入更广阔的背景下赏析,理解的深度自然加深;③多角度揣摩词语的含义,紧扣“文眼”,体味作者的独俱匠心,从而有“小中见大,一叶知秋”的艺术效果。
2.揣摩文辞,领悟作品的神形之美。
揣摩语音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红,郁郁青青”等句。韵尾的合辙押韵,使句子富有音乐感,增强了语句的韵律美。
3.体验情感意境,感受美的熏陶,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学会感受意境的图画美和和谐统一美,学生可通过文中的客观描写方法进一步地感受文中所特有的图画之美。这也是分析文章意境中所必不可少的。有时,作者会通过一些常见的景象意境,自然地引起人们强烈的美感,将读者带进一个幸福、美好祥和的境界。教师引导学生对意境进行分析,感受作家所创造的这种美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受到作家感情的感染,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享受。
结语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阅读积累,转化吸收,才能有创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读活文学作品,是积累自身文学底蕴的关键。同时还应做到学思结合,只有真正地学中思,学中悟,才会思而有所学,悟而有所通。
参考文献
1、文学作品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宋炬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8-15
2、心灵的守望:文学与人文素养——谈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王劲松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9-30
关于文学素养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
摘要:无论是文学素养教育或者是德育教育,两者都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新的时代精神,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的时代精神又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对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进行大力的弘扬,而弘扬的基础就是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德育教育的实行。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素养;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各高校不再只专注向学生灌注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而是将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所以各高校的教育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文化涵养,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是他们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也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关键,但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培养人才的方式与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所以各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大对学生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的投入,以便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挑战与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人文与德育方面的精神危机,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大学生,他们在初高中时期就不重视文学与道德的吸收教育,而有些高校又不重视对文学素养的教育,德育教育主要就是通过思想理论政治课程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抽象枯燥无味的讲述并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文学与德育的真正内涵,进而使得大学生缺乏文学与道德的双重精神积淀。笔者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试从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意义等三方面论述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
一、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说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一直贯穿于我国古今的教育之中,从两者的内涵与发展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且在相互的包容吸收中共同发展。
(一)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人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德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对人进行思想教育、思想引导以及行为改造,进而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德育教育从内涵上看明显带有人文教育的色彩内涵,德育教育的方法内容以及理念目标都与人文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而人文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要求也与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等相融,也就是说两者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包含的关系。高校文学素养的培养与德育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以及自我人格的塑造,进而将当代大学生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努力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德育教育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人文教育则是一项基础性的教育理念,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人文的关怀与人文的熏陶,两者的教育形式与理念互为载体,高校只有将两者互相结合,才能拓宽其大学生文学素养和德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虽然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在相通之中也存在着差异,两者在内容、目的、理念、形式上都存在着区别。人文教育在内容上范围比较广泛,从总体上看包括德育教育某些方面的内容,如两者都涵盖哲学政治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人文教育内容的外延明显要宽于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政治理念,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与信仰支撑,确保大学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人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进而满足大学生在精神文化领域上的需求;人文主义在教育理念上的终极目标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理念,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德育教育主要侧重一种规范性的教育,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精神与心理上的需求;人文教育在形式上比较灵活多变,而德育教育则比较单一,主要采取向学生灌输的方式进行。
二、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虽然各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文学素养与德育教育的比重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中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地关注与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政治素养。
(一)存在的问题
在德育教育中存在教学单一性的问题,现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关注较少,并且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进行灌输,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僵化的、教条的教学模式,因为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个性特征与思想上的差异,而且这种形式并没有靠近生活,而是一种与生活实际相互脱离的教学方式,这样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只停留在了观念化上,在实质上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在文学素质的培养上,各个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特别是在文学课程的设置上,目前各个高校虽然加大了对文学课程的设置,然而却忽视了课程的质量,大部分的文学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在学生的眼里它只是一门学分,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真正的存在意义,加上有些高校的老师与领导也未对此进行重视,因而使得文学课程也呈现出一种表面化、形式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解决的途径
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各个高校需要改变单项的灌输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高校在向学生灌输思想理论的同时,也需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这样还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人格魅力。对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来说,各个高校的领导与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需要对人文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的人文教师需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众所周知,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对学生长期地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这就需要高校人文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持久的恒心,在不断的教学中,大学生除了可以学到人文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除了学校方面,大学生本人也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学教育观念,不要认为人文课程是没有用的,也要对人文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德育教育的意义
大学不仅是学生掌握学习理论技能的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与道德思想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德育教育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境界。
(一)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
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精神层面的陶冶,而德育教育则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道德品质,大学生可以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我们都知道,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我们可以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体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李白的《蜀道难》中我们因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感到由衷的敬佩,这些深刻的文学内涵可以让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正确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迷失自我,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侧面观察了解到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在德育教育中,大学生通过思想理论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在本质上就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得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
无论是文学素养教育或者是德育教育,两者都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新的时代精神,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的时代精神又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对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进行大力的弘扬,而弘扬的基础就是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德育教育的实行。高校始终是时代先锋的代表,始终反映着时代精神与社会现状,目前所有的高校都秉持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文学素养教育和德育教育中也坚持与时俱进,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内容外,还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功能,学生进而在其中增加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除此之外,弘扬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还可以增加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德育教育除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在弘扬传播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高校的文学素养教育与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这两种教育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化,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大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上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与道德素养,还可以尽早地认识社会和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康辉山东师范大学2011-04-03
2、提高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谫议韦宏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6-05
关于文学素养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有关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