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论文范本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施工实习阶段是将自身的学识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到一起的关键环节,相关单位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一:BIM与土木工程大学生就业分析
【内容摘要】BIM热潮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多年,但是面对这波建筑业的“革命”,土木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问题仍在不断徘徊和探索中,本文对如何将BIM技术的推广与促进学生就业结合起来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BIM;土木工程;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及其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因就业形势好、缺口大而备受学生及家长认可,国内高校也在二十年间纷纷开设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近年来,行业及周围环境的一些新的形势让这个基本稳定的就业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自2011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趋冷、国内建筑企业逐渐向海外拓宽市场、国家“十二五”以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等等。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国内土木工程的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但是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其中土木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BIM技术自2008年开始引入国内以来,因其理念的先进性和显著的效益得到了建筑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学习热潮,本文对BIM技术给土木工程就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BIM人才的就业前景
BIM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它能够为工程项目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成本降低,因此在BIM技术的推广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恰好是工程项目中参与各方中的”大哥“———业主。例如即将投入使用的上海迪斯尼乐园的业主TheWaltDisneyCompany在招投标阶段就明确要求投标单位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施工等工作。紧跟着业主青睐BIM技术的是与业主直接产生工作关系的设计、施工单位,而物业管理、材料供应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暂时还没有太多感受到BIM浪潮的影响。整体来看,BIM技术的应用在带给业主、施工单位、物业公司等参与方效益的同时,对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阶段性工作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将是BIM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从岗位来看,BIM技术的推广将逐渐催生一个专门运用BIM工具(软件)协助参建各方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物业管理等各种工作的咨询服务岗位。BIM人才的岗位将具有与现在的项目经理类似的性质,譬如:跟随工程项目工作、对工程项目承担相应责任、参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其工作内容和复杂程度决定了BIM人才在同一时间只能参与极少数项目的建设工作,这就意味着未来对BIM人才的需求将随着市场对BIM技术的逐渐认同而增加。
二、合格的BIM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四所大学编写的BIM标准中,均提到了“集成高效设计”、“团队协同”等关键词[1]。可见合格的BIM人才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和多专业协调的能力,而绝非仅仅是学会某一款新的软件就能满足BIM的理念要求。除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BIM工具(软件)以外,对于一个合格的BIM人才来说,扎实的专业背景(即使仅是某单一专业,例如房屋建筑)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还应该对其他专业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应该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工程项目带来的各种要求。简单地讲合格的BIM人才应该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广泛的建筑相关专业知识、对BIM技术理解和能运用、能利用前面的条件协调多个专业工程师之间工作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向BIM岗位转型的优势与劣势
因为国内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遵循“大土木”的培养定位,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学习BIM技术的天然优势。譬如从当天土木工程(房建方向)的本科课程中,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结构CAD等选修课程。从就业方面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广泛就业面也能侧面证明土木工程专业有展开BIM学习的良好基础。不过应当清醒认识到的是以上只能说土木工程专业有“懂专业”的优势,然而另一块“懂BIM”却是劣势所在[2]。一是土木本科多没有开设BIM或相关工程管理理念的课程,而是侧重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学生缺乏BIM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是在软件理论和应用上,学生多因培养方案而更重视AutoCAD、PKPM等工程设计和工程制图软件,对Revit等BIM工具并不是十分了解,再加之BIM软件工具尚在推广、对硬件要求较高等现状,学生学习BIM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四、土木工程本科高校面对BIM就业需求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多所高校正在抓住BIM的改革机遇占领新大陆的制高点,例如华中科大成立了BIM工程硕士点,清华大学已与Autodesk公司、广联达软件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制定了若干BIM框架等,普通高校面对BIM的就业浪潮机遇和挑战。
(一)BIM对教学资源的高要求将是前所未有的。BIM技术明显的特点包括了信息化、可视化、多专业协同,如果在高校教学中大规模推广,落后的计算机硬件首先将无法满足以Revit为代表的BIM工具的需要;多专业协同则要求最好具备齐备的专业设置(包括土木、电气、造价等),这些是国内许多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的条件。
(二)师资力量的短缺。BIM技术初步成型且尚在推广,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尚在完善,优秀的师资力量往往并没有集中在高校而是在社会企业中,而且BIM师资的培养绝不是靠一两门课程就能达成,需要教师在企业和项目中的长期磨练才能达到真正能“授业解惑”的水平,所以师资的培养不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缺少可以用于教学的BIM项目。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或桥梁设计不同,BIM概念是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这就意味着BIM的覆盖范围要比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范围大,而且覆盖的时间轴也更长,从项目策划到后期维护都会是学习范畴。静态的、模拟的学习和设计明显不能满足高质量的BIM教学,加之目前国内真正完全地、成功地运用BIM技术的项目仍然很少,不论是模拟教学还是参与式教学都是难题。
五、面对BIM的就业需求调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建议
(一)注重高质量的师资培养。高质量的老师成就高质量的教育,在BIM这广阔的就业前景面前,首先应该注重高质量的师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这方面国内热度高涨、活动频繁,涌现了大量的培训资源,作为管理层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培训、加深与相关企业的相互合作,掌握BIM的发展动态。
(二)单设培养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阶段课程繁多,而BIM的学习并非加设一两门课程就可达到预期效果。建议以实验小班的形式,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专业基础+BIM技能”为培养模式,通过选修Revit等软件课程、结合校企实践基地、参与实际BIM项目、做BIM毕业设计等方式落实教学。
(三)与企业合作。BIM广阔的前景离不开广大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真实地在推广BIM技术、应用BIM技术的还是一线软件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与施工单位,它们是对BIM最了解、最有话语权的参与方。
(四)将毕业前的教学质量与就业挂钩。目前短期来看对BIM人才有实际需求的还是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形式,引入企业参与教学工作,客观公正地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教学质量,让用人单位从毕业生中可以从培养过程中择优录用,做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蔡可心.4所美国高校BIM标准简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4):41~44
[2]何关培.BIM究竟是什么[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3):111~117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二: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参加课外创新实践课题和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显著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验教学,混凝土内容的教学都是重点。因为混凝土材料是现代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其配合比的优劣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混凝土配合比是通过实验得以实现。因此混凝土实验教学受到了高校普遍重视。随着近年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满足使用环境和施工要求的新型混凝土研究、实验,得到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我校第一、二期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学校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投入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此结合工程实际背景,整合有效实验数据,对混凝土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
一传统的混凝土实验教学分析
我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14学时,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专业开设,内容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沥青、沥青混合料、钢筋等。改革前的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即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达到理论再现性的目的。具体由教师给定统一参数和数据,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依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基本上属于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混凝土的实验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实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实验方法是教师给定某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初步配合比,学生按照一定量换算出各种材料的质量,分组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制备和性能测定,后进行标准试块的制作、标准养护,最后测定28天的抗压强度。混凝土以上实验方式,导致每个小组(一般6~8人一组)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甚至得出的各个环节的试验数据几乎都是一样的。实验评价主要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辅助评价学生出勤情况。可见混凝土实验用相同实验数据、相同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且没有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实验教学,没有有效利用水泥、砂、石等实验数据,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应付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利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也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混凝土实验的改革设计
针对以上混凝土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充分了解学生兴趣,以及混凝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并从实验内容、组织方式、成绩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混凝土的实验“基于项目”是混凝土方面实验教学以实际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为例子,可以是梁、板、柱、基础等,设计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均以现场施工图为依据,水泥、砂、石等完全在现场工地提取,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水泥、砂、石等实验数据的测定,依此数据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再进行混凝土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通过项目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混凝土强度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清楚工程背景和自己的工作职责。“综合设计”就是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改验证性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工程观念,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模拟实际工程,完成查找资料、独立设计、实验、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核心是设计、选择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土建类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总之,“基于项目的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以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梁、板、柱、基础等结构为例子,按照设计图纸中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要求,将水泥、砂、石实验整合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相关实验。实验中严格按实际工作的程序进行教学,试块抗压强度进行两个对比:混凝土自然养护和混凝土标准养护相互比较,混凝土7天、28天的抗压强度相互比较。学生从对比中分析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和工作的真实性。另外,混凝土实验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设立了必做实验项目(即以上实验)以外,还增加了选做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选做实验项目主要有水泥路面混凝土(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必选,其他专业学生选做)、轻集料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等配合比设计等;研究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做和研究性实验不占计划学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三混凝土实验的实施
混凝土综合设计性实验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为完成好应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和实施。
1实验条件的准备
为了体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组织理念,将改革前的5~6人一组,改为2~3人一组,实验仪器设备、各种实验所需材料应满足分组要求。为此实验室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补足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从硬件上满足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2组织与实施
时间安排。将改革前的分散实验,改为最大限度的集中时间进行,尤其是砂石和混凝土实验尽可能集中进行,以便于实验数据的有效利用。依次递进完成各实验的学时分配为:水泥性能实验(2学时)、砂、石实验(2学时)、混凝土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组织:每个班分为4个大组,12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班分2批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4个大组分别以实际工程中的柱、梁、板、基础为背景资料和实验条件,每一大组中的3个小组,分别制作四组试块,分别测定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下的7天、28天的抗压强度。第一次实验完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性能实验后,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文献和新的标准规范,结合各组成材料的检测数据,自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由指导教师审核后再进行混凝土拌合料的实验,完成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后,要求同一大组(3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充分体现。
3实验评价改革
改革之前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评定,很难客观公正的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改革后,加大了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从10%增加到30%。成绩评定原则是以知识运用的“合理性”为主,即学生应能拿出理由说明其设计的合理性,并有适当的分析与思辨。混凝土实验成绩综合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包括水泥、砂石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记录等)、过程评价(包括出勤率、实验研究操作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报告(对结果的对比分析、报告质量等)、小组互评和团队协同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混凝土实验的改革效果
通过混凝土实验的改革为真实工程条件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来,经过2届学生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主动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以往学生做完水泥、砂石实验就认为实验结束,基本不会对实验过程或结果进行思考。现在,每组学生为了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首先清楚应从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实验中获取哪些实验数据和参数,其次这些数据和参数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有何影响,进一步思考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等问题,能主动思考,把前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改革后,减少实验小组每组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若实验结果达不到有关标准,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原因,不得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改,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与作风。
3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和参与教师科研兴趣
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参加课外创新实践课题和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显著提高。土木工程材料是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据几年来的统计大二是大学生申报创新实践项目和申报成功率最多的年级,在申报的课题中材料类申报成功比例近25%。另外,有部分学生从大二开始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使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混凝土实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专业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强度混凝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混凝土设计性实验,也应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应把混凝土中外添加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设计性实验作为主要实验内容,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智能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周智,欧进萍传感器技术2001-11-30175
2、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李宏男,孙鸿敏世界地震工程2003-06-20127
土木工程论文范本相关文章:
3.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4.土木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