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水利工程>

给排水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离不开水,所以也不能离开给排水工程师。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排水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给排水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篇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

  摘要:文章首先对卓越工程师这项计划的实施背景和实施目的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这项计划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条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这项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推行的一个重要改革项目,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和落实,能够帮助他们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给排水管网、建筑给排水以等知识和实际的工程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实习往往被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因此,这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同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但这种培养模式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效果,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及对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以下的论述和分析。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

  这项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用于高级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和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的实践能力、工程的创新能力、工程的设计能力以及整体的工程综合素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企业深度参与了整个培养过程。②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③学校在进行实践型工程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实现这一计划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而实习本身也是大学正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工程建设和施工,因此,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卓越计划的推行目的之一。只有通过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实习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他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程实践工作联系到以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能力,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能力和工作方法。

  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秀的实习基地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而建立这些实践基地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无形中为各个高校增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大部分的学校更多的是依靠学校内的一些实验室来代替实践基地,但相比之下,无论是规模还是实习的内容上,借助于实验室的效果要远远逊色于正常的实践基地。对此,一些学校开始加强和周边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借助于企业的来模拟实验基地,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能是进行一些走马观花形式的参观,即便是一些企业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施,目的是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中分得一杯羹,但这些学生一直是小众,对于提升整体学生的实习能力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造成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企业需要委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和工作原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②一些原本不用运行的设备需要在学生参观和使用时运行,无形中增加了运行的成本。③出于安全的考虑。

  (二)缺乏经验丰富的辅导教师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起到了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开展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兴趣。但随着一些高校近些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相应的各个专业开设的班级数量也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紧张,这就造成了教师结构的断层,一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师的数量不得不招聘一些刚从各大师范院校中毕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教学经验十分匮乏,需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去学习,但这种学习过程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循序渐进,这也是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出现断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教学改革

  (一)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影响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学经费的短缺,对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向当地的政府部门争取实习经费,同时还可以跟当地的一些企业开展配合,进行资源的有效交换,由企业向高校赞助一部分经费,而高校通过实习基地研究出的一些教学成果也可以和企业实现资源上的共享,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对此,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学生进行实习教学工作的注重程度,在鼓励地方企业赞助高校进行工程师培养时,可以出台一些对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无论是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还是理论性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教学成果的好坏。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各大高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面临着紧张的局面,对此,学校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学生传授现场的经验,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些专业人士虽然从理论知识的储备上和学校的正规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实践经验上更加丰富,而这也符合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宗旨。同时,还要对学校的原有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在具备良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对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中性地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室是他们进行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也是每一个高校能够实现合理化操控的理想实习场所,但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显得过于简陋,在实验的设备上和实际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高校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个实验室的积极建设工作。

  高校在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时需要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室,这样对于学生的实习时间就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所有课余时间投入到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对给排水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尽量贴合学生未来毕业后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节省工作后许多的学习时间。具体实验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开设一些对经过一些水处理设备处理之后的水样各项指标的检测实验。

  2.模拟学生在水泵站的工作,为学生设计一些对水泵进行安装和拆卸的实验。

  3.为学生模拟一些市政工程官网设计中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各种配件和管材,教授学生学会各种管道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4.安排学生进行一些中试设备的操作,这些设备相比于普通实验的小型设备在处理量上更大,更加贴近实际的工程操作。

  学生在进行这些大型设备的操作和运行时,就会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日后工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简单或棘手的问题,如水泵的开停机、水质的检验分析、管道的安装、维护、管网的合理布局等。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这也是评价一个工程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准。

  (四)增设课程设计内容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之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开设一些课程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实践性的应用,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针对某一种问题能够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设计,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整个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包括设计报告的编写以及一些国家行业标准的运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工程设计规范来执行,以此来保证研究报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设计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教师要对学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耐心的指导,让学生记住其中的关键问题,这样在日后工作中就能够很好地避免。

  (五)教学内容的有效调整

  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制订时,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教学的实践性而集中性地安排一些和教学大纲相出入的内容,对于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的知识要进行严格地贯彻和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我国各地区教材的编写内容和质量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甚至一些教材中很少会涉及到教学大纲中规定要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室不能太过依赖于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动态和新闻,掌握有关建筑给排水工程方面的发展动态,并能够结合制定好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调整、补充和修改,做到课程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先进性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高校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习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去解决,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日后可能遇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项计划在现今看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必要性,值得我国各大高校今后更加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马晓雁.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3]王鹏,郭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02).

  给排水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篇2

  浅谈园林给排水工程

  摘 要:园林景观作为群众休息游览的场所,是人群的聚居地,也是树木、花草集中的地方。园林的给排水系统一般都较为庞大,结构也十分之复杂,所以解决好园林的给排水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很有难度的任务。因此,以园林给排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园林给排水特点、给水点设置等进行一定的讨论,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园林给排水工程 技术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1.园林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为了使生活环境更为舒适环保,我国在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中都采用了园林建设。这样不仅绿化了人们的生活,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了我国的科学发展观道路。而花草、树木等植物,以及喷泉等用水景观作为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此,不断创新使用优良的园林给排水工程系统技术,对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活动需要和保护居住环境、创造水资源利用最大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园林给水工程体系

  构建完善的园林给水工程体系,就要对日常园林需求种类、日常园林供水特征、日常园林供水来源进行认真分析,从而减少施工投资浪费。

  2.1.日常园林需水种类

  日常园林中的生存空间用水是主要的用途,而对于其他的水资源需求,可适当的减少水量,例如增加水资源的利用重复率,使用较为先进的水资源循环泵。日常园林需水工程具有有效性,可协调性,更具有经济性的特点,能够满足生存空间、园林护理、园林景观、园林消防用水为标准,进行体系构建。(1) 园林护理用水 :包括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正常路面的保湿用水等。(2) 园林景观用水 :包括园林中的喷泉、溪流用水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景观的用水循环度较大,需要定期更换,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2.2.日常园林供水特征

  日常的园林供水系统是贯穿于整个建筑体系当中的,因此跨越的空间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园林供水工程施工前要明确园林所具有的供水特征,例如由于不同的供水地点,形成了跨空间分布的用水供给点,且由于不同的地点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供水点之间的高差较大 ;由于不同的供水用途,因此不同地点的用水高峰可以不同。

  2.3.日常园林供水来源

  日常园林的供水来源有四种,一是地上的水源供应,二是地下的水源供应,三是城市系统水源供应,四是雨水收集利用。

  2.3.1地上供水。所谓的地上供水,就是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的江河湖海等,这种水资源的优点是水来源供给量大,是主要的园林供给来源。而这种水资源的缺点是较容易被污染,所以为了提高水源质量,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水质净化和消毒。

  2.3.2地下供水。所谓的地下供水,就是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的泉水、深井或管井中的水资源。这种水源的优点是由于水源一直处于地下流动,因此不会与空气等进行直接接触,不易被污染 ,水源质量较好。对于生活用水中的供给,只需要进行一定的消毒即可。缺点是水资源的供水量较少。

  2.3.3 城市系统供水。有时候市政会给园林单独预留绿化水源。这种水资源优点是水源质量好,供水量充足,不容易污染,但缺点是采用市政水源相对费用也会增加。

  2.3.4 雨水收集利用。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年降雨量相差大,南方雨季长而量多,北方雨季短而量少,因此北方很多园林项目会考虑在雨季时通过雨水收集,然后进行水质净化和消毒,再用压力泵供给园林使用。这种供水方式前期投资费用相对比较大。

  在进行水源的合理抽取之前,要以水源质量好、水量供给大、不易被污染为三方面准则,而在景区附近选择城市供水体系来进行供水,则同时满足这三个原则,如果没有这种优越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雨水收集利用和地下水源供应,如果这三种选择都不可得,再选择地上水供应。

  2.4.园林给水工程结构形态

  日常园林的给水工程结构形态包括复式分支型水点分布以及无限循环式水点分布。其中复式分支型水点分布就像树枝一样,分散范围大,优点就是水点设置简单便捷,更能减少管路费用,特别适用于园林分期型的建筑,这种布置比较简单,省管材。缺点就是这种水点分布方式相对来讲可靠性较低,如果某个部位出现状况,就会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正常用水。无限循环式水点分布就是以整个园的某一点作为起点,环绕一圈后再以这个点为闭合点,从而促进不同地区的水交换。这种分布方式的优点是可靠性较高,当管道中的某个部分出现状况或者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大范围的正常用水,缺点就是这种方式的布置需要较高的投资费用,产生较贵的原料费。

  3.园林排水工程体系

  3.1.日常园林排水特征

  首先,园林中排出的水包括雨水和较少的日常生活污水,以此,排水范围较大 ;其次,园林的地形不同,高差较大,这种地面形态的不同性促进了地表污水的日常排除;再次,由于排水的地点不同,地形不同,所以排除的方式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适当的排水方式,且在排水系统设计上要尽量满足景区的构造 ;最后,不仅要考虑排水情况,还要对土壤的湿润度以及植物的保水情况加以考虑,使植物能有在一个拥有充分水源的土壤中生长。

  3.2.园林排水工程结构

  园林的排水工程主要由地表排水系统以及建筑顶板透水系统组成。地表排水形式主要分为沟壑水渠式,地表流通式以及管道流通式。外,部分雨水会通过渗透的方式下渗到泥土里,假如泥土下面有建筑结构板,雨水容易积在顶板上面,这样对结构板的防水层和承重都会有影响。建筑顶板透水系统则通过暗沟水渠式排走。

  3.2.1沟壑水渠式。所谓的沟壑水渠式排水,就是构造一些长沟,在适当的地形以及排水需要地区采用混凝土等原料进行适当的长沟建造,在构建时需要注意的是,沟壑水渠的坡度要大于或者等于0.004。

  3.2.2地表流通式。所谓地表流通式,就是对地面上存在的谷沟、平坡、小路等与最近的道路、沟渠或者是地下通道(水管)进行有效的划分组合,并以竖向设计为原则,将园林中的雨水或者是日常污水排水渠等地方中,而地标流通式排水的主要方式为引导、阻拦、存蓄、分流,通过以上设计原则以及方式,就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3.2.3管道流通式。所谓的管道流通式,与沟壑水渠排水一样利用高差原理,即坡度。只不过是调整埋在地下的管道坡度。通过这种高差设计,将主要的排水源排入水区。

  3.2.4 暗沟水渠式。所谓暗沟水渠式,就是在建筑顶板上构造一些混凝土长沟,通过建筑结构板的坡度高差设计,排入顶板外的雨水检查井。

  总之,园林建筑的排水系统设计方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还要根据地域的地形、土壤、植物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4.结语

  园林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的比重可谓是越来越大,特别是作为园林建筑主体的给排水系统结构。如果园林中的给排水结构系统构建不合理,或者技术施工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日常园林的景观、生产生活以及安全维护,包括土壤以及植物的有效保护。因此,要充分对园林给排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实际的土壤和地形情况,进行有效的结构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利用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关键词:园林;给排水工程;水资源

    283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