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环境工程>

浅谈建筑防震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提高建筑工程减震防震技术水平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建筑工程减震防震性能关系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和谐氛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防震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防震相关论文范文一:浅析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研究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应用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预期的性能目标,由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功能,从而使建筑物在整个生命期内,在遭遇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总的损失达到最小。本文从建筑防震的概述入手,分析了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现状,并分析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要点,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层 结构 抗震 设计

  一、前言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仅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算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非是脱离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方法,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入手,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现状概述

  1、现行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应用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预期的性能目标,由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功能,从而使建筑物在整个生命期内,在遭遇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总的损失达到最小。其中,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该设计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不同设防水平,提出相应的性能目标,由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采用一定的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和结构分析手段完成设计,使所设计的建筑物在未来的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

  其次,根据所选用的性能目标,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可以使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实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最后,从性能设计的特点来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一个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的防震结构将会更经济、合理,且对应于不同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防震性能是可预知的。

  2、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方法引用实例

  某高层建筑结构为8度设防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总高93m。底部五层的楼板偏于一侧,无楼板的一侧为穿层型刚混凝土斜柱,斜柱和斜支撑在五层顶板形成较大的拉力和压力。针对上述特点,其性能设计的要求是:五层顶板采用加强措施确保静力和地震下的安全;斜柱采取措施减少长细比,并保证在中震下考虑P-△效应的承载力按弹性设计,在大震下的变形可得到控制,约为1/450;增加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取20%的总地震剪力,且每个斜柱承担2%的总地震剪力。

  三、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结构计算、防震缝与抗撞墙的设计、结构破坏机制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体系设计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机构布置设计等,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1、结构计算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的结构计算要满足如下要求:一是在弹性计算和非线性计算分析中,对结构整体模型及构件、节点的各种计算参数要力求正确合理;二是对具有水平转换构件的结构,应注意区分不落地柱和墙体的转换梁、框支梁相邻层的计算层数、层高、转换厚板有限元的类型;三是对剪力墙,应注意非线性分析中的计算模型和参数的确定。对采用支座的结构,应采用制作两侧结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整体计算模型进行大震下的计算。对平面尺寸凹凸不规则或平面内局部开设大洞口的结构,应注意洞口位置、大小、数量和分布以及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四是正确选择分片刚性楼盖或整体非刚性楼盖的计算模型,如楼板不能在大震下处于基本弹性状态,则需要研究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型;五是对采用消能减震的结构,应正确确定构件和整体结构有效阻尼比,注意构件、节点的模拟和计算参数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六是结构体系复杂难以准确反映各构件的受力状态时,需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并予以对比分析,有时,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模型试验,以确定计算的可信度。

  2、防震缝与抗撞墙的设计要求

  2.1防震缝的设计要点

  当高层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考虑设防震缝。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面要求:一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7、8、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宜加宽20mm;二是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规定数值的50%,且不宜小于70mm。

  2.2抗撞墙的设计要点

  当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防震缝两侧房屋的尽端设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其中,抗撞墙的设计要点如下:一是每一侧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的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二是内力应按考虑和不考虑抗撞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按不利情况取值。   3、结构破坏机制的设计要点

  3.1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

  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应为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发生。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

  3.2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抗震墙的各墙段(包括小开洞墙和联肢墙肢)的高度比不易小于2,使其成弯剪破坏。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

  4、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体系设计要点

  首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宜对称布置;其次,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构件应避免剪切破坏,构件弯曲破坏形成极限剪力应小于构件斜截面的极限剪力;再次,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构件之间应设置成“强柱弱梁”;最后,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宜大于梁、柱构件的承载力。

  5、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设计要点

  5.1抗震墙布置的基本原则。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宜沿主轴方向双向布置,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抗震墙宜相连,互为翼墙,以提高其刚度和承载能力。

  5.2抗震墙的最大间距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墙间距的设计不应过大,对于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表要求。

  5.3抗震墙布置位置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宜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状变化处和楼梯间、电梯间等。房屋较长时,纵向抗震墙不易设置在端开间。

  5.4抗震墙布置的设计要点:一是楼(电)梯间、竖井等使楼面开洞的竖向通道,不易设在结构单元端部角区及凹角处;二是纵横向抗震墙成组布置时宜合并布置为L形、T形和口字形;三是合理调整抗震墙的长度。

  为了保证抗震墙具有足够的延性,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每一道抗震墙不应过长,总高度与总长度之比宜大于2。

  结束语:

  在当前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中,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一种优于其他防震设计方法的新方法。性能设计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建筑物的性能目标、性能水准和实施性能设计的方法,而对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规则性以及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技术的采用并没有笼统的限制,设计者可根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设防烈度和具体特点,对其性能目标、性能水准进行论证,通过有关的评估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小宁 涉及抗震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 2011(3)

  [2]缑少鹏 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分析[J] 商品与质量 2014(2)

  [3]华 夏 基于防震考虑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J] 新材料新装饰 2013(8)

  建筑防震相关论文范文二:建筑防震抗震研究

  摘要: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研究了当前建筑防震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震抗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破坏

  1 引言

  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占1000次。地震通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其产生的影响是长久的。目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准确预测并控制地震的发生。长期的工程实践证明,地震并不可怕,完全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我国为地震多发区,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处于地震区,由于城市人口及设施集中,地震灾害会带来严重生命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全国450个城市中有3/4处于地震区,而其中大中城市的4/5以上均在地震区。因此,为了抗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

  2 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大致有以下震害现象:

  (1) 平面布置不当产生的震害

  建筑物的平面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不对称而造成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有较大不重合,易使结构在地震时由于过大的扭转反应而严重破坏。如: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中,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物也产生了整体扭转破坏,角柱破坏严重。

  (2) 竖向不规则产生的震害

  结构沿竖向的布置或刚度有过大突变时,突变处应力集中,刚度突然变小的楼层成为薄弱层,变形过大,极易发生破坏,甚至倒塌。1976年罗马尼亚地震,某4层框架房屋底层为咖啡馆,无隔墙,而上面几层为住宅,砖隔墙多,震后,底层柱因柱折断而倒塌。

  (3) 防震缝处碰撞

  防震缝两侧的结构单元由于各自的振动特性不同,在地震时会发生不同形式的振动,如果防震缝宽度不够或构造不当,就有可能发生碰撞而导致震害。例如:唐山地震时,北京民航大楼防震缝处的女儿墙和北京饭店西楼防震缝处的外贴砖假柱被破坏。

  (4) 框架柱的震害

  框架柱在地震时的破坏有不同的情形。一般框架长柱的破坏发生在柱上下两端,特别是柱顶。其变现形式是,在弯矩、剪力、轴力的复合作用下,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或交叉裂缝,严重者会发生混凝土压碎,箍筋拉断或崩开,纵筋受压屈曲呈灯笼状。短柱由于刚度较大,分担的地震剪力大,而剪跨比又小,容易导致脆性剪切破坏。

  3 防震抗震一般措施

  (1) 对基础结构的要求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场地,不在危险地段建设。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层建筑宜采用筏形基础,必要时可采用箱形基础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当地质条件好、荷载较小且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基础或其他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桩基承台之间设基础系梁。单独柱基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层数不多的框架结构,单独桩基之间有时也需要按规范要求设置基础系梁。框架-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结构的抗震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

  基础埋深应根据地基土质、地震烈度及建筑物的体型和高度等条件来确定。根据具体情况,基础埋深可采用地面以上的房屋总高度的1/18~1/15。为了保证在地震作用基础的抗倾覆能力,高度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度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的零应力区面积不宜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层数不宜少于两层,地下室顶板不宜有较大洞口,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

  (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结构不规则可能造成较大的地震扭转效应,产生严重应力集中,或形成抗震薄弱层。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应使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质量和刚度变化宜均匀,防止在平面上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而造成严重的扭转振动。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而形成薄弱层。

  建筑结构的不规则类型可分为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当采用不规则建筑结构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结构措施。

  对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但应注意使设缝后形成的结构单元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上的卓越周期。

  (3) 结构延性的利用

  除强度与刚度要求外,在地震区结构要有良好的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延性要求。这样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有利于抗御倒塌破坏,提高抗震潜力。

  在设计中,可采用多种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建的延性。如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思想,对砌体结构采用配筋措施等。在结构中通过设置一些耗能节点或耗能支撑,吸收并耗散地震能量,也可大大提高结构的延性。此外,如国际著名抗震专家日本武滕清提出的在高层框架结构设置带竖缝的混凝土墙板,不仅增加了柔性框架抗侧力强度和刚度,还大大改善了其延性性能。

  (4) 建筑材料

  建筑物所受地震荷载大小和它的重量成正比,减轻建筑物重量是减少地震荷载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较为经济的措施。要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就要求在满足抗震强度的前提下,尽量用轻质高强的建材来建造主题结构和围护结构。如当前采用陶粒混凝土、石膏板隔墙、空心大板框架,另外要是建筑物的中心位置尽量降低。

  (5) 施工质量

  建筑物在强震作用下的完好程度,既是对抗震设计的检验,也是在检验施工质量。房屋的抗震能力与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要注意按图施工,注意原材料的规格和性能,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检验,确保混凝土的标号和钢筋的力学、物理性能,还要加强薄弱部分的施工与检查,注意施工工序,对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地震灾害对建筑的破坏作用,并从基础结构、设计、施工等方面探讨了建筑防震抗震的措施,可在实际应用中为建筑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健. 抗震设计300问.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郭继武. 建筑抗震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GB5001-2001. 建筑控震设计规范[S].

浅谈建筑防震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建筑安全相关论文

2.高层建筑抗震论文

3.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4.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

5.浅谈智能建筑相关论文

    138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