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工程建筑>

园林建筑的论文

秋梅分享

  园林,是供市民游客休闲、游览和娱乐的场所。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园林建筑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园林建筑的论文篇1

  浅谈现代中式园林建筑

  摘要:近年,随着房地产企业对现代中式风格产品的宣传和打造,一批批现代中式风格的住宅项目涌现,个中精品更屡屡被大众所传颂推崇。在此前提下,现代中式风格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潮流的设计思潮之一。现代中式风格是基于传统中式风格的一种创新,处处可见传统中式的倩影,却又与传统中式略有差别。

  关键词:现代 中式园林 建筑

  引言: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本于自舞,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叹”,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琳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群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虑。

  一、现代中式园林建筑的特征

  1.布局流畅

  现代园林在布局上具几何性、对称性,这一点依旧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只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一些西方的建筑理念。现代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园林中的景物被规则地整合到一起,显得很自然,游览者在观赏的时候会觉得很流畅。

  2.追求意境美

  现代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美。

  3.设计特点

  对于目前已经建成的现代中式风格景观来讲,其意境的围合设计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障景、框景”等的造园手法,通过这些手法的应用,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虚实相济的意境效果;二是对中国一些传统元素进行了再创造,如传统的吉祥物、民族特色的图案及吉祥文字等与各式样的铺装相结合,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表达,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不同于传统的意境形式;三是颜色上的运用,以国色一中国红、琉璃黄、玉脂白、长城灰、国槐绿等色为主,色彩可以直接传达给人感触,刺激观赏者对周围环境的感想,通过素色或基本颜色上的对比与协调,创造整体景观氛围上的幽幽之境;四是在植物的层次搭配上较传统园林更加明朗,同时注重了生态效益。植物的选择讲究象征的寓意,比如竹、兰、梅、菊之类既有崇高的象征寓意,又体态优雅的植物,这类植物不仅是绘画的重要题材,更是园林意境创造的首选主体植物。

  二、现代中式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

  1.造景手法的巧思与应用

  现代中式景观风格的设计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以借景、框景、障景、抑景、对景、夹景等设计手法为主, 添加了现代的景观元素, 达到了景观在不同视角的多变效果, 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 达到了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的效果。

  如奥运村南北的4个大门采用了障景的造园手法,其四个门分别用青铜文化、彩陶文化、 玉文化以及漆文化的叠水影壁将重要的美景置于其后, 以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再如西安曲江华府景观设计中充分的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借景手法,利用廊架开辟景观透视线,有意地把 远处的电视塔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游赏的内容,收无限美好于有限之中。

  2. 植物的配置

  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的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其配置形式的简洁明快。古典园林植物的种植以自然型、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为主, 而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的设计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配合为主,植物的层次较少, 一般为2~3 层, 主要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是大灌木、草坪等形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的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的设计主要在于: 欧式景观的植物种植多应用修剪整齐的植物作主基调,植物的色彩选用也是较鲜艳的,而现代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 修剪整齐的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这种形式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欧式园林 植物种植设计手法的相结合,在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 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现代中式在植物的选择上以枝干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垂柳、水石榕、桂花、菖蒲、芭蕉、迎春、鸢尾、水葱、马蔺等植物。

  3.传统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中国传统符号的种类有很多, 如中国传统的吉祥物:生肖、青龙、白虎、蝙蝠、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金乌等; 十二干支纪法; 甲骨文、象形文字;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如剪纸、中国结、窗花、祥云、日、月、水、山、火、太极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如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以及福、禄、寿等吉祥文字。现代中式景观设计中常采用这些传统的符号,用抽象的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其运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镶刻于大门、景墙、廊架、景亭、座凳及地面铺装上,或以雕塑小品景观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的设计相结合。

  北方某小庭院建筑用抽象的窗花图案镶挂于实墙上,和漏窗形成了虚实强烈的对比。西安曲江华府园内,每家入户的门头悬挂有福禄寿文字的灯笼, 入户铺装上采用蝙蝠及祥云等纹样,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及祈盼。奥运村的4个区在设计上用不同的窗花图案出现在 屏风、座凳、草坪灯等景观小品上, 以此来体现4个区域各自的特色。

  4.传统色彩的利用与渲染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现代中式景观设计其主要是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 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长城灰、琉璃黄、国槐绿等为主, 结合景观新材料及 现代中式的设计特点, 其中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的应用共同营造现代中式 景观的表情, 形成了喜庆、宁静、崇高、祥和、内敛的现代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景墙、景观亭、廊架等景观建筑上,突显了喜庆、祥和、崇高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座椅、建筑等景观小品上, 突显了宁静、典雅的景观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雕塑、景墙饰面、地面散置石等,以营造纯洁和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上,以绿色为基调,点缀一些开花的或色彩鲜艳的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廊架、小品、亭等,为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做铺垫。木原色是最原本的色彩,是体现自然的颜色,通常与白色、灰色等搭配用于铺装、小品构架、临水栏杆等,传统色彩的应用体现了现代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清新自然的设计理念。如北京奥 运村大门及七构架分别应用了中国红、长城灰、琉璃黄、木原色等色, 营造了祥和、尊贵、喜庆的入口氛围。

  三、结语:

  总之,现代中式园林建筑设计的发展,需要总结我国园林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西方的思潮理论,而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已成为中式园林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现代园林发展从传统园林中汲取养分,延续本土化的设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姜凌,万蜻,潘都.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2011,06

  [2]魏璐璐.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06)

  [3]水源,李静.试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J].安徽农学通报,2006,(4)

  园林建筑的论文篇2

  浅谈园林建筑设计现状

  【摘要】园林,是供市民游客休闲、游览和娱乐的场所。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园林设计是园林建筑的先导,是园林建筑的灵魂。本文重点论述了园林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当前园林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设计误区进行分析,并就园林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加以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园林;建筑;风格

  园林是应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艺术原理,把它们组织成为优美的供人们休息的空间环境。园林绿化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不论是古典园林或现代园林,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的构成中,在游览娱乐、休闲活动及生活服务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弘扬我国园林传统文脉的意义,因此,园林建筑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而且与整个绿地的景观效果关系甚大,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重视园林建筑的设计工作。现就当前园林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园林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一、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原则

  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各具特色和功能。游憩性建筑不仅有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的实用功能,又可以其优美的各种不同造型和精细的做工,构成优美的点景。服务类建筑优雅隐匿,既有休息了望之作用,又常用作构图的中心,为景点增色。展览类建筑可以其丰富的造型及建筑风格成为园林艺术和文化资源的主题之一,又可起到登高了望,控制景区的作用。园林建筑小品各具特色。园林建筑在规划中要根据各自特色分别选用,还要克服散、乱、小的弊端而使其有机配合,构成群体建筑结构,发挥综合功能。为此,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慎重选址,准确定位是前提。园林建筑的合理选址,准确定位是使其融于自然环境,体现整体效果的关键。园林建筑应服从各景点要求,多分散于其中,而基础设施集中,选择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服从于园林大结构分布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在点景中的作用,选定合理的交接部位布置园林建筑,使其功能进一步升华,而更有益于园林整体效果。因地制宜,和谐一致是核心。园林建筑应从属于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巧妙处理,达到与自然环境的一致,是实现其作用并节约建设经费的有效措施。

  二、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方法

  由于园林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型,它既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艺术性、观赏性强:既要满足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又要重视对室外空间的组织和利用,使室内外空间和谐统一。因此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更灵活多变,可说“构图无格”,有其强烈的个性符号和独一无二的外形特征,因此在设计方法和技巧上与其他建筑类型也大相径庭。

  三、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误区与对策

  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误区,我国现代园林中虽不乏经典的园林建筑作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着设计上的误区,概括如下:建筑造景过多,喧宾夺主。强调建筑造景而忽视植物造景的重要性,结果导致园林绿地中建筑名目繁多,比重过大,喧宾夺主。不仅耗费了大量资金,挤占了宝贵的绿地,且损害了绿地的自然美。建筑尺度过大,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致使有些园林建筑在设计时过分强调功能要求,扩大其体型与尺度,使其很难与周围环境相调和;同时,也往往使游人感到自身渺小和压抑,因而削弱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感染力和游人在园林中的地位。装修过于堂皇,显得不伦不类。装饰装修上忽视园林建筑的内容和周围环境特点,而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档次,讲求华贵绚丽;有些还牵强附会地引入外国的装修形式,甚至连厕所也装饰得“富丽堂皇”。结果是不伦不类,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破坏了整个绿地的景观效果。过分强调险、奇、新,忽视安全隐患。在园林建筑的位置选择、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上过分强调险、奇、新,而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又未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致使许多建筑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倾斜、出现裂缝等,甚至发生结构安全事故。

  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改进对策。为了充分发挥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游人服务,建筑设计人员应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确处理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把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落实到具体设计中,同时还应坚持以下几点:建筑的数量和面积,要坚持植物为主,建筑为辅的原则,并结合园林的性质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配置各种园林建筑和小品,使其在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宁缺勿滥,宁少勿多”。造型要简洁、明快,体量上要小巧、得休,与所处的园林空间相适应,不可喧宾夺主;另外,建筑尺度也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合理尺度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建筑的装饰装修要与建筑功能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切忌“人云亦云”、赶“时髦”:而应着力在线条曲直、色彩冷暖、材质粗细、块面大小等对比上做文章。使园林建筑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交织着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从视觉和感觉上给人以美的情感、美的感受,并将环境衬托得更加和谐。提高结构安全意识,严格按建设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

  四、园林建筑设计的改进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游人服务,建筑设计人员应端正思想,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要坚持植物造景为主,建筑为辅的原则,并结合园林的性质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配置各种园林建筑和小品,使其在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宁缺勿滥,宁少勿多”。造型要简洁、明快,体量上要小巧、得体,与所处的园林空间相适应,不可暄宾夺主;另外,建筑尺度也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合理尺度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建筑的装饰装修要与建筑功能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着力在线条曲直、色彩冷暖、材质粗细、块面大小等对比上做文章。使园林建筑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交织着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从视感和感觉上给人以美的情感、美的感受,并将环境衬托得更加和谐。

  提高结构安全意识,严格按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建筑艺术方面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施工中严格把关,符合设计意图。另外,在使用中还应加强维护和管理,减少人为破坏,使其更好地为游人服务。

  风格趋向于简洁、抽象。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与节奏的加快以及国际化的影响,古典园林中繁杂、细腻的构图形式已不适宜。现代园林建筑越来越讲究细节的简洁、图案的抽象、造型的独特,这在雕塑、栏杆、园林、景墙上尤为明显,在亭、廊架和桥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将为现代园林建筑的造型、结构、安装和装饰等方面创造更多新的表达手段。现代框架结构的力学原理与传统木结构体系是基本一致的。运用现代结构手段可以创造出像古典园林那样灵活多变渗透流动的空间。各种新型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也有助于表现现代园林建筑轻快明朗的性格。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丰富新颖的园林建筑。如利用电子技术可以创造出“动感雕塑”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光影变化的神话般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建业.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士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33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