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电子机械>

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机械市场是机械、机电设备流通的重要载体,是专业市场的一类,也是现有的主要商业建筑类型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筋用量显著增加,钢筋直径和布筋密度越来越大,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方法,成为施工的难点之一,钢筋机械连接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广泛使用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筋用量显著增加,钢筋直径和布筋密度越来越大,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方法,成为施工的难点之一,钢筋机械连接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钢筋机械连接与传统的焊接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连接强度高,连接质量稳定、可靠;2、操作简单、施工快捷;3、使用范围广,适合各种方位同、异直径钢筋的连接;

  4、钢筋的化学成分对连接质量无影响;5、连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小;6、现场施工不受气候条件影响;7、耗电低、节约能源;8、无污染、无火灾及爆炸隐患,施工安全可靠。9、综合经济效益好。

  一、镦粗直螺纹钢筋连接生产操作规程

  1、总则

  1.1 本规程适用于施工现场带肋钢筋镦粗直螺纹连接技术的生产操作。

  1.2 凡从事带肋钢筋墩粗直螺纹加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班组成员应相对固定。

  1.3 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现场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及工人管理,本公司现场人员负责工人技术培训、现场设备维护及修理,协助施工方监督丝头加工质量。

  2、丝头加工场地、设备和人员准备

  2.1 设备安放位置要求有防雨设施及380V电源,设备电容量为7KW(或11.5 KW)/套。2.2 设备安装时应使镦粗机夹具中心线、套丝机主轴中心线保持同一高度, 并与放置在支架上的待加工钢筋中心线保持一致。2.3支架的搭置应保证钢筋摆放水平。

  2.4 正常情况下每台.班应配操作工人4~5人, 其中操作油泵、钢筋镦粗1~2人,套丝机操作1人,丝头质检、盖保护帽及钢筋搬运2~3人。2.5 正式生产前应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一切正常后方能开工生产。

  3、加工操作

  3.1 钢筋下料

  3.1.1 钢筋下料可用砂轮切割机、带锯床、专用切割机、气割等下料。3.1.2 钢筋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端部不直应调直后下料。

  3.2 端头镦粗

  3.2.1 钢筋螺纹加工之前应将钢筋端头先行镦粗。3.2.2 镦粗前镦粗机应先退回零位,钢筋插入、顶紧、保证镦粗段钢筋预留长度;

  3.2.3 不合格的镦粗头,应切去后重新镦粗,不得对镦粗头进行二次镦粗;

  3.2.4 钢筋镦粗段不得有横向裂纹。3.3 螺纹加工3.3.1 钢筋镦粗段螺纹可分别采用套丝或滚丝方法加工;

  3.3.2 加工前应将设备调至最佳状态, 并进行试生产,检查螺纹质量,合格后方能加工生产;

  3.3.3 加工钢筋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有防冻措施,不得在不加切削液的情况下进行螺纹加工;

  3.3.4完整螺纹部分应牙形饱满,牙顶宽度超过0.25P的秃牙部分,其累计长度不宜超过一个螺纹周长;

  3.3.5标准型丝头及加长型丝头的螺纹加工长度应符合要求。

  3.4 螺纹检验:

  3.4.1 螺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螺纹中径和螺纹长度检验;

  3.4.2 加工工人应逐个目测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每加工 10 个丝头作为一批,用环规抽检一个丝头,当抽检不合格时 , 应用环规逐个检查该批全部 10 个丝头,剔除其中不合格丝头,并调整设备至加工的丝头合格为止。

  3.4.3 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钢筋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 10% ,其检验合格率应不小于 95 %,否则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 95% 时,应对全部钢筋丝头逐个进行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不合格者应切去丝头,重新镦粗和加工螺纹,重新检验。

  4、钢筋连接

  4.1 应做好下列连接前的准备工作: a) 回收丝头上的塑料保护帽和套筒端头的塑料密封盖; b) 检查钢筋与连接套筒规格是否一致 , 检查螺纹丝扣是否完好无损、清洁 , 如发现杂物或锈蚀要用铁刷清理干净;c) 检查套筒合格证。 4.2 接头拼接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宜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4.3 组装完成后,标准型接头套筒每端不宜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丝头型接头、扩口型及加锁母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另有明显标记,以便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5、接头的工艺检验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试验,工艺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 3 个;2 )钢筋母材抗拉强度试件不少于 3 个,且应取自接头试件同一根钢筋;3 ) 3 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符合强度要求

  二、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生产操作规定

  1、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的现场施工操作;

  1.2. 凡从事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加工、连接工作的工人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成绩合格者方能持证上岗,班组成员应相对固定。

  2、现场设备及人员准备由于直螺纹连接属于场外预制,现场连接的施工方式,所有钢筋丝头的加工均在钢筋加工场地完成,这就要求设备电量为4KW/套。安装时滚丝机主轴中心与放置在支架上的待加工钢筋中心线保持一致。人员配置情况:正常情况下每台班应配操作工作人3-6人,其中滚丝机操作1人,丝头质检、盖保护帽及钢筋搬运2-5人。

  3、连接套筒及滚丝设备

  3.1. 凡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工程,所用的连接套筒必须由本公司提供,并应附有套筒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资料齐合方可使用。

  3.2. 套筒进入现场手应妥善保管,不得造成锈蚀及损坏。

  3.3. 钢筋直螺纹滚轧设备的使用及维保护保养方法详见设备使用说明书。

  4、施工工艺

  4.1. 钢筋下料:(1) 钢筋下料宜用无齿锯、带锯床、专用锯片铣割机、气割等方法切断,不宜用普通切筋机或电焊方法切料;(2) 钢筋端部不得有弯曲,出现弯曲时应调直;(3) 钢筋端面须平整并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扭曲。

  4.2. 钢筋滚丝

  (1) 剥肋滚轧直螺纹的螺纹制作分为两个工序:①钢筋切削剥肋②滚轧螺纹。两道工序在同一台设备上一次完成。

  (2) 切削剥肋工序:将机头前端的切削刀具调整到预定位置,用锁紧螺母固定,并应在加工过程中经常用卡规检查剥肋光圆尺寸,发现超差应及时纠正。

  (3) 螺纹滚轧工序:机头中换上与加工规格相应的机盒及滚轮,直径尺寸无须调整。剥肋滚轧直螺纹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丝头加工质量的控制,因此加工丝头的检验至关重要。线头检验有四个要素:①剥肋光圆尺寸②螺纹中径尺寸③螺纹加工长度④螺丝牙型

  4.3.对回工的钢筋螺纹丝头,必须逐个进等目测检查,并每加工10个用检具检查一次;

  检验合格的钢筋丝头,立即将其一端套上同规格的塑料保护帽,另一端套上同规格的连接套筒,存放整齐备用。

  4.4. 钢筋连接

  (1) 连接前的准备:钢筋连接之前,先将钢筋丝头上的塑料保护帽及连接套筒上的塑料密封盖取下并回收,检查螺纹是否完好,如有杂物需用铁刷清理干净。

  (2) 标准型接头的连接:

  把钢筋装好连接套筒 的一端拧到被连接钢筋上,然后用长度大于40厘米的扳手将连接的两根钢筋拧紧,连接套筒两端的外露完整丝扣均不得超过1扣。钢筋连接完毕,随后立即用油漆画上标记。

  (3) 加锁母型接连接:

  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则,将等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后,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一侧,并用扳手拧紧,再将锁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

  (4) 正反丝扣型接头的连接:

  将已加工好正反丝扣的两根待接钢筋摆好,与待安装的正反丝扣连接到位,并用扳手将套筒最终拧紧。

  5、现场质量检验

  5.1. 现场接头工艺检验:

  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要求,在正式加工连接前,用现场的设备、钢筋、套筒、量具、按“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生产操作规定”做工艺试验,即每种规格钢筋做一组(3根)试件,待静力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大量加工连接。

  5.2.现场接头抽检:现场钢筋连接应分批进行检验,质检员按每一验收批规定的抽检接头数量进行接头外观检查和抗拉强度检验。连接套筒两端的钢筋丝扣外露部分不宜超过一个完整丝扣,如因套筒不居中或因加工丝头过长,引起外露丝扣超公差,则应调整套筒位置使其居中。抗拉强度检验以每500个接头为一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

  每个试件均应满足表3的强度要求,如有一个试件不满足强度要求,则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时如均合格,则判定该批合格,如仍有一个试件不满足强度要求,则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得检时如均合格,则判定该批合格,如仍有一个试件不满足强度要求,则该验收批判为不合格。出现上述情况时必须查明原因,针对问题改进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这批接头的处理方法。

  目前,钢筋等强直螺纹连接技术是先进的钢筋机械连接方式,在国外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为主流 ,在我国也已经广泛使用。

  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论文篇2

  浅析机械加工质量研究

  摘 要:机械加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零件的尺寸、形状和实际位置。机械加工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越接近,其精度越高,质量也就越高。而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却总会有诸多问题而影响到机械加工的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谈当前机械加工中存在的误差情况,及如何提升机械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关键词:机械加工 质量 研究

  机械加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零件的尺寸、形状和实际位置。机械加工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越接近,其精度越高,质量也就越高。而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却总会有诸多问题而影响到机械加工的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谈当前机械加工中存在的误差情况,及如何提升机械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一、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零件的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几何形状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相互位置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零件各差来表示的要求和允许用专门的符明。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2.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中,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原始误差。这些原始误差,一部分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有关。按照这些误差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磨损所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3.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从误差是否被人们掌握来分,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凡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均已被掌握的,则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的数值是不变的。如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都是常值误差。变值系统误差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按线性变化,也可按非线性变化。如刀具在正常磨损时,其磨损值与时间成线性正比关系,它是线性变值系统误差;而刀具受热伸长,其伸长量和时间就是非线性变值系统误差。凡是没有被掌握误差规律的,则为随机误差。

  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从误差是否与切削状态有关来分,可分为静态误差与切削状态误差。工艺系统在不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静态误差,如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传动精度等。工艺系统在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切削状态误差,如机房;在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工艺系统在有振动的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所产生的误差。通常,为了获得规定的加工表面,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实现准确的成形运动,机械加工中称为加工原理。理论上应采用理想的加工原理和完全准确的成形运动以获得精确的零件表面。但在实践中,完全精确的加工原理常常很难实现,有时加工效率很低;有时会使机床或刀具的结构极为复杂,制造困难;有时由于结构环节多,造成机床传动中的误差增加,或使机床刚度和制造精度很难保证。因此,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以及经济性的有效工艺措施。

  例如,齿轮滚齿加工用的滚刀有两种原理误差,一是近似造型原理误差,即由于制造上的困难,采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二是由于滚刀刀刃数有限,所切出的齿形实际上是一条折线而不是光滑的渐开线,但由此造成的齿形误差远比由滚刀制造和刃磨误差引起的齿形误差小得多,故忽略不计。又如模数铣刀成形铣削齿轮,模数相同而齿数不同的齿轮,齿形参数是不同的。理论上,同一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就要用相应的一把齿形刀具加工。实际上,为精简刀具数量,常用一把模数铣刀加工某一齿数范围的齿轮,也采用了近似刀刃轮廓。

  2.机床的几何误差。

  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概念。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所谓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漂移。理论上,主轴回转时,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瞬时速度为零。实际上,由于主轴部件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回转时的受力、受热等因素,使主轴在每一瞬时回转轴心线的空间位置处于变动状态,造成轴线漂移,也就是存在着回转误差。

  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主轴轴颈的误差、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轴颈和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对主轴回转精度有直接影响,但对不同类型的机床其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三、机械加工中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减少原始误差。

  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

  2.转移原始误差。

  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转移原始误差至其他对加工精度无影响的方面。

  3.误差补偿法。

  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四、结束语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影响质量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机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开颜;李军;;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钻孔方法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3年03期

  [2]韩春雨;李淑丽;;高效加工宽曲面的一种新方法[J];包钢科技;2012年06期

  [3]李淑丽;钱红梅;;Φ3.4m×(6+3)m风扫煤磨工艺技术的攻关[J];包钢科技;2013年02期

  [4]万余仙;;螺纹车削的质量控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295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