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电子机械>

关于农业机械论文

斯娃分享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可靠、安全的运作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农业机械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业机械论文范文一: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引言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担负着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林木、瓜果蔬菜、畜牧和水产的生产任务,并且是目前国内最具农业开垦潜力的战略性地域。由于受到东北地区庞大平原地貌的影响,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成为可能。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我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整体水平仍处在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加强和巩固新形势下东北区的农业基础地位,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及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为推进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需要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影响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机械化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种类、数量及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截至2011年底,黑、吉、辽三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25,580kkW、23,550kkW、40,980kkW,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28.21%、49.78%、59.41%。大中拖拉机增长迅速,黑、吉、辽三省大中拖拉机2011年的拥有量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287.08%、845.50%和109.72%。同时,东北地区农针对特定农作物的专业农种类和设备数量也有所增加,大中型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增长迅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和种类的提升,尤其是农机总动力的迅速增长,使得东北地区在单位耕种面积上的农机总动力较以往的农机总动力有了显著提高,改变了东北地区在农机装备水平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在结构上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具体表现在:小型农用机械数量多,大中型农用机械数量有待提高;国有农场和示范农机户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装备迅速增长,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还没有普及;耕种用机械化水平显著高于播种和收割用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多,经济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少,很多蔬菜、果树所能使用的相关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机械产品,所以不能满足市场的广大需求。

  (二)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但农业机械的研发能力不足。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田间作业程度不断增长。据辽宁省的统计,2011年辽宁省田间作业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比两年前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达到了66.8%。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全省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黑龙江省的耕种收获田间作业用农机化综合程度达到90%,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东北地区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用机械科研单位经费与人才短缺,造成农机制造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慢,影响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的提升。

  (三)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但教育培训不足。

  在当前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至2013年末,东北三省合作社数量总计达到11.7万户,是2008年的9.67倍,其中辽宁省合作社数量约2.8万户,吉林省达到4.3万户,黑龙江省达到4.57万户。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成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合作组织中的农机具使用时间高于未参加的使用时间,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组织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虽然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方面发展势头很好,但是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农业机械装备在社会化服务中使用的还不够规范。对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在农业机械化的操作和使用上的教育和培训不够,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训队伍,没有跟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脚步。在农业机械装备人员的培训上,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农机用户的需求,使得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的故障不断,利用率低下,磨损率较高。

  三、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收入,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基础。

  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农民人均收入过低,严重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阻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一是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收费标准不一和农机经营者的垄断作业,影响了农户进行机械化作业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的农机设备购置补贴的情况各地区各异,影响了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农户自行购置的能力,造成东北地区机械结构不均衡,加之现有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老化,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能力不足。现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农民进城务工变得困难,都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没有能力购置必需的农机设备。但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以及地域性又需要多种类大量农机具,由于资金缺少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生产出现大量萎缩,使得农民滞留在小块农田的生产上,有限的农产品产出根本无法提高农民的收入,由此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耕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耕地经营规模受到包括耕地本身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模式,尽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按人均分配的耕地过于零碎,难以实现规模化的机械耕作方式,使得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依然普遍存在,狭小的耕地经营规模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相对狭小的经营规模也影响了政府和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对农用机械设备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一方面,资金的缺乏导致东北地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建设难以实施,同时也使得部分农机科研成果的推广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工作严重滞后,满足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三)农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条件。

  农业机械的供应、修理、技术支持以及其他与农业机械化有关的社会服务,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条件。在专业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与农机使用单位以及农机作业委托机构与农户之间,需要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中间服务环节对急需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供应,并提供修理服务与技术支持,同时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及相应配备。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考虑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服务水平。但现阶段,东北地区的服务化体系还不健全,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使得农业机械化专业领域的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机械设备服务技术领域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和农机部门忽视了对农业机械人才的培育工作,缺乏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以及技术支持的人才培训;二是农户在接受新科技、新产品时思想比较保守,也是农机推广发展的一大阻力。

  四、加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机补贴制度。

  一是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意外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经济支出同时使其能安心于农业生产或发展其他行业,增加收入,也能放心将土地交出,便于土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土地荒芜浪费,集中的土地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而且可以确保优质粮的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二是完善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农业机械种类来确定补贴额度,促进地区间在购置农业机械补贴上的对等。同时要切断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经销商和政府主管部门间的利益关系联系,增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透明度,减少补贴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到达农民身上。对于东北地区机械化结构不均衡性,确定重点农业机械器具的补贴力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金补贴重点农机具,凸显补贴效果。

  (二)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改变土地产权关系模糊、土地无偿使用和缺乏经济效益机制约束的现状,使得土地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流转和合理配置。对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土地产权承包制度,具体可实行的措施有:一是通过承包权调整,建立基于集体农产模式的大规模化经营;二是通过农户间的协商合作,建立起基于家庭的规模经营;三是通过“反租倒包”,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的规模经营;四是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公司性质的土地规模经营。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创造良好的资金和政策环境,使得合作组织拥有足够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资金进行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其从农业机械购置、作业到保养维护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二是针对农村地广人稀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建立适合农村的开放式服务结构。在各乡村建立技术层次的服务网点,采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担任技术人员,并促进各网点间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

  关于农业机械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思考

  1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机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养重于修”原则进行操作[1],使用程度要与保养程度成正比,切忌出现过于一味使用,从不养护的情况。农业生产多数是大型生产,在应用操作中会随着生产程度的扩大,加大农业机械的耗损,这就要有计划的做好定期保养工作,按照使用频率和次数做出相应的保养原则和标准,保障农机时刻以优良的状态进行生产。

  1.1农机润滑性的保障

  对农机的保养要做到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操作中会用到的电器设备要保证其性能的优良,在农机的保养中要做好对水、油、气的处理,使农机的技术状态时刻保持良好;对农机润滑性的检查要及时可靠,保障机械运作处于优良状态。

  1.2农机冷却水的选择

  农机在使用之后要及时的擦拭、清洗,对于擦洗时的水温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冷却时如果使用硬水就会与空气中的氧结合,会出现水垢,从而使机械的冷却能力降低,还会破坏农机的结构组织,影响机械寿命。在对农机冷却时,冷却水要选择软水,加入冷却水的时候把握好时机,要在清洁工作完成后,及时加入,并立刻对水箱加以密封。

  1.3农机磨损情况的检查

  要制定合理定期的磨损情况检查,在检修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变形异常的零部件,并及时做好更换工作;检修的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杜绝走马观花的行为,对所有机械逐一的排查,发现脱落或松动的状况要及时处理,避免因机械问题耽误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4农机清洁工作的操作要求

  农业生产多数是在室外操作,且容易与水、泥、灰尘接触,会对农机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对进行农机定期的清洁,保证不会因为泥垢过多使其部位生锈,要随用随清,并在表层和容易忽视的部位涂上防止生锈的油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结合滤清器的使用,做到定期养护和更换废旧零件。

  2农业机械的维修

  2.1农机维修要具有维权意识

  目前很多地区的维修市场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就是技术落后,工作不负责,更有甚者故意破坏农机,对很多农机的持有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农机维修质量不达标或者恶意破坏农机,在法律属于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如何降低这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保证农机安全和农机持有者的权益。不仅需要合理选择正规维修地,要秉持理性意识,且具有维权意识。不仅需要农机持有者的努力,当地管理部门也对农机维修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2.2农机维修要选择正规的维修厂家

  当农业机械发生故障后,要选择正规的维修厂家,使农机维修质量得到可靠保证。第一,不正规的或缺乏资质的维修点,因缺乏专业的故障检查设备,只能进行表面或简单的故障维修。农机故障往往是连锁反应,不正规的维修点很难做到标本兼治。第二,照经营的维修人员,可能了解一些基本的农机维修常识,在农机维修时如果盲目进行修理,很有可能引发事故,起不到维修农机的效果,可能给自己和农机手带来身体伤害。

  2.3农机的大型修理应由农机修配厂承担

  当农业机械出现严重故障,需要更换发动机、内燃机等大型部件时,由于涉及到较为专业的维修知识,一些农机手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可以将发生严重故障的农业机械交给专门的农机修配厂进行处理。对于农机维修厂来说,大修前要对故障农机进行检查,在故障排除之后,还应进行运行调试,确保各项作业功能正常发挥。与此同时,地方农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农机维修的监管和审查工作,定期对负责范围内的农机维修厂进行检查,保护农机手的合法权益,一旦出现农机维修乱收费现象,必须追究维修厂的责任,同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3农业机械维护方法的综合分析

  就上述分析,笔者就农业机械的维护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要做到五个干净。五个干净,指的是在农业机械维护中的各个部分清理要求,一要清理燃油,二要清理空气,三要清理水,四要清理润滑剂,五要清理农机具本身。

  2)在春季进行春耕的过程中,要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农业机械在春季来临的时候不利于维护,由于湿度较大并且温度不高,容易在春寒时引起机械内部的结冰,此外还伴有其他的情况出现[2]。

  4结束语

  虽然近几年农机设备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农机的保有量和质量上做的很不错,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农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却无法得到同步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派遣技术员升入基层进行指导。管理部门要指导农机使用者重视农机的维修和保养,将农机维修和保养工作做好,就是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才能够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关于农业机械论文相关文章:

1.农业机械方面论文

2.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3.农业机械化论文

4.农业机械化毕业论文

5.小议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6.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7.机械工程论文范文

    1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