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论文发表
电力设备在电力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良好的电力设备监造监管制度对电力设备的建造具有保障性作用,对电力工业的稳定与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力设备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力设备论文发表篇1
刍议电力设备运行措施
摘要:电力设备是保障电力企业、供电公司正常工作的“硬件设施”,也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资产。加强电力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不仅需要专业机构的工作,而且需要科学有序的制度的保障。建立健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化体系,是保持电力设备有效工作的重要依托。尤其在新时期,加快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制度化网络,对于提升电力设备的工作效能与运行效率,可谓意义重大。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设施;维护技术
前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很多电力企业的规模和容量不断增大,电厂规模容量在扩大的同时,辅助设备的管理成为了电力企业最为关心的要点。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以四川西昌电力公司的运行维护模型作为依据建立的方式,具有自定义配置的作用和通用的功能,该运维系统为电力行业的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借鉴和解决方案。
一 影响电力设备安装运行的因素分析
电力设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因此,电力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直接影响着系统正常的运行。影响日常电力设备安装运行工作过程中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然而从电力设备管理方面来研究设备安装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系列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设备安装运行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会带来电力管理方面的革新。从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实施可以准确的分析出几个影响电力设备安装与运行的主要因素。
1.人员施工技术
人员施工技术可以说是影响电力设备安装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意义重大。在以往一些电力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和了解所需要更新的设备,加上安装过程中的责任意识不明确,缺少严谨的作业态度,最后导致了设备安装与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风险,甚至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2方法与环境
方法与环境也是影响电力设备安装运行的重要因素。电力设备安装的前期工作需要做好相关的施工工序和技术,同时要重视工作人员的自身技术与经验。另外,现场的施工环境也是相对重要的,尽可能的避开一些不良环境以及气候对电力设备安装与运行的影响。
3.交叉作业影响
工程交叉作业会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安装与运行。由于不同的专业,对于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土建或者照明等等,因此,电力设备安装运行的过程中,要完全处理好交叉作业给设备安装带来的问题。
4、操作人员的失误
变电工作的一线职工是变电运行的直接参与者。变电运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同时由于电力设备的分散、繁杂,出现故障和异常的概率很大。在日常变电运行的工作中,操作人员需要重复大量的填表和记录工作,工作内容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形成职工工作态度的消极松懈,从而使得在变电运行工作中对于设备的操作应付了事,不规范操作,极可能引起设备事故,严重影响到了电力工程的安全和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对于操作技术和流程的掌握不过硬,造成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也是变电运行中的一大问题。
三、预防措施
1、检查接地。
中性点接地是现在配电变压器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方式,负载不平衡再遇上接地线没有连接好,中性点处会有强大的电流通过,接触点处的电阻超过了极限,接触点很有可能会被烧断,也会使得电器的使用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平常的一些基本检查必不可少,要时常对接地点进行检查,并定期检查并使接地电阻达到使用要求。
2、提高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并及时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
在变电运行的操作过程中,要加强群众对安全的意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强安全的理念,实现创新管理方案。最重要的是还要把操作人员的变化因素和心理状态纳入到危险点或是隐患的预防工作内。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的相关工作时,要让员工能真正意识到现实中存在的危险性。并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错误率,预防和控制危险点。
3、母线倒闸的预防措施
(1)当备用母线存在故障的时候,为了避免或是为了防止事故的继续发生可以切除母联开关。
(2)当母线进行倒闸的时候,应拉开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把操作过程中的母联开关跳闸的隐患解除,使得带负荷的拉刀闸的安全事故不会发生。
(3)在把将一条母线上的所有元件全部倒换到另一条母线上的时候 ,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操作人员的习惯和操作机构的位置,要按照以下两种倒换次序进行正确的操作:一种是把某一元件的刀闸汇合到一条母线上,而拉开的刀闸必须是另一条母线上的;另外一种则是把全部元器件均合于一条母线上之后,再拉开另一母线的所有刀闸。
4、变压器隐患的预防措施
(1)当几台不同的变压器并列于不同的母线的时候,防止母联开关断开,避免母线不接地的现象,这就要求一条母线至少有一台变压器时中性点接地的。
(2)当变压器的低压部分配有电源时,这时候就要求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避免的安全隐患是高压侧开关跳闸时变压器成为了中性点绝缘系统。
(3)在必要的时候应当采用降低送端电压、投入电抗器和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措施,减少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的情况的发生。
5、将新技术引入到变电运行中
一种新技术例如红外热像仪等,可以进行非接触式的远距离的诊断变电运行中的低、高压电气设备。这与传统的相比较,红外线热像仪更能够对变电运行的设备进行真实的有效的检查。并且红外线热像仪是接收设备发出的红外线,而不是向设备发出红外线热源,不会有任何安全隐患,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连续的运行。
6、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变电运行工作中对于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分为技术素质、意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三方面。其中以技术素质为基础,通过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使其具备设备操作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其次,要组织模拟训练和丰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管理工作,充实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做到在设备出现一场和故障的时候,第一时间意识到故障的影响和程度。同时,不断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事故模拟训练,锻炼职工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对事故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在完善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职工对于工作的责任心,树立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激发操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按照规范执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发生。
结语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的飞速发展,变电运行设备正逐渐变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对于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要遵循经济性和科学性原则,在保证维护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管理和维护费用,不断加强变电站之间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交流,使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音.关于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0.
[2]章德娥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陈音.关于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0.
[4]章德娥.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电力设备论文发表篇2
试议电力设备的可靠性维修
摘要:搞好电力设备维修是保障电力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而可靠性维修理论和实践证明预防性维修不能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可靠性维修,试议电力设备的可靠性维修。
关键词: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
搞好电力设备维修是保障电力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传统维修是依据检修规程、制度、标准,事先确定一个固定时间间隔进行定期检修。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和近二、三十年来维修理论的发展,运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而我国电力行业可能是刚起步。本文愿以此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传统维修与可靠性维修在认识上的不同
一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预防性维修能够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而可靠性维修理论和实践证明预防性维修不能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最多只能保持或达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二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使用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可靠性维修。三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预防性维修能避免故障的发生且能改变故障的后果,只有改变设计才能直接改变故障的后果。四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维修做得愈多,愈能防止故障的发生,可靠性维修理论认为只有维修效果能把故障的概率降到可接受的水平时,才需要做预防性维修。五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设备维修应由维修部门来完成,认为他们熟悉维修工作,而事实上一个完善的设备维修大纲只有通过使用部门和研制部门长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为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就应当考虑到如何防止严重故障的出现。
二、可靠性维修的一般特点与方法
1.从可靠性维修观念来看,电力系统有如下特点:
一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可维修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都将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故障设备可以通过维修,使其恢复正常,重新投入使用。二是电力系统是一个连续运行的系统,其可靠性指标中的设备故障率、可用度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三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具有一定冗余度,这使设备故障的后果,往往变安全性为经济性,因此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发生的费用和故障的经济损失,需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四是电力系统的设备联系广大客户并广布于地理区域,这种系统结构也直接影响设备的管理方式,从而对设备的可用度产生影响。,可靠性维修。
2.电力设备的故障特点。
电力设备的故障主要分电气和机械两大类。电气方面的故障主要表现在开路、短路、放电闪络,绝缘材料的磨损、老化,导体接触不良、发热,运行参数越限,电气特性变差,输出、输入出错、参数动作不正确等等。机械方面的故障主要有支持件断裂,构件破损变形、材料老化,漏液、漏气,转动件磨损,传动件拒动、误动、卡涩、运转异常等等。电机、开关、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组合电器等均属于复杂设备。
3.关于供电设备可用性指标。
可靠性维修理论认为,一切维修活动最终目的是保持和恢复设备的固有可靠性,即根据设备的可靠性状况,以最少的维修费用来制定维修内容、类型、级别和维修间隔期。尽可能保持、恢复设备的固有可用性。1)可用性。,可靠性维修。可用性指设备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和可使用状态的程度;指系统或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使用时,具有或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可用度是时间的函数,分稳态可用度和瞬时可用度,在维修工程中更实用的是稳态可用度。
4.供电设备维修的类型和目的。
供电设备维修可分为预防性维修、修复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又可分为定时检测、定时修理、视情修理和定时更换。1)预防性维修。传统观念上定时检测、定时修理是根据预防性检修试验规程和厂商的一些规定所确定的项目、时间间隔及试验标准,来确定检修间隔期和工作项目、内容等。2)修复性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叫修复性维修。可靠性维修认为只有预防性维修工作在技术上可行,且又能把故障发生的概率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时,才能做预防性维修,否则不做预防性维修,而作修复性维修。3)改进性维修。旨在满足完善功能需求而改变设计和结构所作的修理。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而作的修理,如开关开断容量增容改造。
5.预防性维修的策略。
根据设备故障产生的后果、维修工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来决定采取何种维修方法。,可靠性维修。1)故障后果分类。,可靠性维修。一是安全性后果,故障引起人身伤亡、重大设备损坏、系统供电中断。二是隐蔽性后果,故障本身不产生直接后果,而只能与一个或几个功能故障结合才能产生安全性故障。三是使用性后果,故障影响设备的使用或需要较大修复性费用,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四是非使用性后果,只有修复性费用而无其他损失费发生。2)维修工作的技术可行性。定期维修在技术上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设备或部件必须有确定的损耗期;二是设备或部件大部分可以工作到上述损耗期;三是通过维修能够将大部分设备或部件修复到规定的技术状态。
三、预防性维修间隔的确定
根据预防性维修的过程,需要确定如下几种间隔期:预防性定期检测间隔期,发现异常时的跟踪检测间隔期,定期拆卸修理间隔期,设备定期更换的间隔期。
1.预防性检测的间隔期。
1)按安全性要求确定间隔期。若设备预防性检测的间隔期为Tm,设备的平均可用度为Ap,故障时间服从指数分布R(t)=e-λt,λ=常数,则Ap=(1-e-λTm)/(λ.Tm)。显然,已知设备故障率入,设备可用度为Ap,可以求得预防性故障检测的间隔期Tm。2)按经济性要求确定间隔期。若Ci表示一次预防性检测的费用,Cm表示事故后更换(修理)设备的发生费用,Cf表示事故造成的单位时间损失费用,则Tm={Ci/[λ(Cf-λCm)]}1/2。上式表明,Tm随预防性检测费用Ci增大而增加,随故障造成的损失C f增大而减小。当Cf=λCm时,t→∞,此时则不考虑作预,防性检测。
2.发现异常时跟踪检测的间隔期。
当预防性检测或状态监测发现设备有潜在故障(异常现象),为使功能故障(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在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安全上的或经济上的)之内,此时的跟踪检测间隔期Tm必须小于由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的期间T。1)对具有安全性影响的故障,若可接受的故障发生概率为P,一次检测能检出潜在故障的概率为PG,在Tm期间要检测的次数为n,则有Tc=Tm/n。例如,若Tm期间内可接受的故障概率为0.01,而一次检测潜在故障的概率为0.5,则一般在Tm期内至少要检测log0.01/log0.5≈6次,即跟踪检测间隔期不得大于Tm/6。2)按经济性要求确定间隔期。如果故障不危及设备的安全,而跟踪检测的费用少于故障损失时,则按最少费用损失的要求来确定跟踪检测的间隔期Tc=[Cp/(λ(n)·Cf)]1/2。式中:Cf为一次事故后维修的平均费用,Cp为一次跟踪检测的平均费用,λ(n)为单位时间内检测一次视情时的故障率。
3.定期修理的间隔期。
1)按安全性要求确定间隔期。如果已知设备(部件)试验的平均寿命为t,则设备(部件)的安全寿命即定时修理的间隔期为Tc=t/K。式中K为分散系数,一般取1.5~2.0。平均寿命t可从设备(部件)故障时间分布函数中确定。例如,故障服从正态分布函数F(t)=Φ[(t-μ)/σ],将已知的μ、σ及F(t)代人上式,查正态分布表,可以求得t,此时Tc=t。2)按经济性要求确定设备定期修理间隔期。为减少故障发生的次数,定期进行预防性修理,其间隔期越短(预防修理越勤),所花费用就越多,间隔期越长,故障发生的次数增加,相应损失也增大,因此,要确定最优间隔期,使单位内预防性修理费用最低为C(tR)。设CR为预防性修理费用,Cf为故障后修理及相应损失等费用,λ(tR)为设备预防性修理tR时刻的故障率。,可靠性维修。则有C(tR)=(Cf-CR)λ(tR)。
4.定期更换的间隔期。
其分析与计算间隔期的方法同定期修理的间隔期。搞好可靠性维修,首先必须正确作出维修方式的策略选择,然后对选择的维护策略作出维修间隔期的分析、计算。分析计算的基础是确定设备的故障模式、故障后果,了解设备的故障分布函数及其统计参数,以及计算确定维修发生的直接费用、因故障而损失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些数值的确定尚无统一的方法、标准,因为要积累设备运行资料,提炼分析这些参数资料是开展可靠性维修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