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社会实践论文例子

斯娃分享

  社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体现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往往不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一:社会实践活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意义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本文阐述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以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等具有多方面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德育

  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让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加强青少年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遵循学生成长和教育的规律,以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作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用固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并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指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为社会做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其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1.开展社会实践活是学生个性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诸如环境问题、国际间问题、科技信息问题等新的问题,这些都带有跨学科的性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性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机会。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现今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是人生道路中第二次性格定型期。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都很活跃,并且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只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地死记硬背,还在知识、能力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随着职业院校学生生活的空间不断扩大,学生对于人生、社会、对于自我都形成了初步认识,学生在校期间这一阶段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将会尽快直接面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尽快参与到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去。所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素质的培养,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可见当今的教育需要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指导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延伸同时体现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它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个人品质的活动平台,弥补理论教育之不足,寓德教于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到学习与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性质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教育与实践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与社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更好地达成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非常大的意义。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推动德育教育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各式活动对于加强素质教育、丰富社会体验以及发挥其德育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贡献年轻人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这样可以满足青年人“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体现,并从中体会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算作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方式与内容的深化。全面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校外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职业院校可以以学校团委为组织者,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专业及个人特长,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为社会服务,并以此带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施行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即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多种体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养成热爱生活、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素质提高与发展。体验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道德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个性的形成。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体验中明理、体验中成长,可以开展“体验教育”式的学校德育特色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多样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校体验、家庭体验及社会体验等活动。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体验活动。依托社区,帮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进而领悟生活的真谛,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反过来又促使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使德育工作力度加强了,使德育渠道拓宽了,使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提高了。

  三、重视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作用

  实习与实训,既是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中不可缺的关键环节。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体会并认真锻炼,进而逐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工作在企业,生活在企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此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开发制定技能实训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充分按照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有机会提前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小结

  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的。

  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二:高校团委社会实践论文

  一、长效化社会实践机制构建现实意义

  (一)延伸课堂,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高校团委社会实践至的构建,既要做到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效结合,还要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要利于引导高校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从理论角度而言,高校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课堂教育的间接性、理论性知识习得相比,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实现抽象理论的具体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理论从实践中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认识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拓宽阵地,加快完善高校育人体制机制

  构建高校团委社会实践的长效化机制有利于为高校学生提供与素质教育向对应的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的情境要素与现实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对于社会的深刻认识。高校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辨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一方面培养了其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除此之外,长效化的社会实践机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集体主体观念。由于长效社会实践机制自身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社会实践活动也必然是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系统,在拓宽学生的学习阵地,完善高校育人体制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服务基层,为基层建设提供动力与支持

  高校学生拥有着相对较高的文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储备量大,综合素质优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走出校园,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是大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的有效形式。例如,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以及科教、卫生、文体、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学生能够深入基层,宣传和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开展“普法宣讲团”等活动,解读百姓身边的问题,了解百姓生活,聆听百姓心声;开展“志愿者服务”、“三农宣讲团”等活动,帮助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基层的发展贡献大学生自己的力量,提供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精神动力以及技术支持。

  二、高校团委社会实践长效化机制构建思路与策略

  (一)完善社会实践长效化机制的组织保障

  高校团委社会实践长效化机制的构建首先应有完善的组织保障作为支撑。科学有效的高校社会实践组织体系应当包括领导体系、组织实施体系以及经费体系等。高校应成立由校分管领导挂帅,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校团委在指导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当重点负责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仔细研究实践方案,在组织上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管理提供保障。一方面,高校的党委团委要深入学习党中央以及团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认识社会实践在高校大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提起高度重视,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大纲中、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指导部门的校团委要深入理解实践活动的实质与内涵,理清思路,对社会实践的内容与途径进行科学设计,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指导,确保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另外,要进一步宣传高校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为社会实践探索新的方式与途径,增强社会实践效果。

  (二)科学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形式

  高校团委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有效构建与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规划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团委应当做好这一总体规划。第一,要将社会实践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重要体系,深入系统思考大学生实践活动。第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围绕目标,研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外条件,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做到周密部署,逐一落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科学设计实践内容以及丰富实践活动形式两方面,特别要注重加大教学课程的实践化力度,进一步拓宽社会实践的渠道与空间。例如,探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立项,大学低年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调查,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化生产实习,专业教师与优秀学生和企业“结对子”等形式。总体规划和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实践育人”这一主题,发挥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长效化社会实践的管理考评机制

  高校团委社会实践的长效化机制要求完善社会实践的管理考评机制。在管理机制的健全方面,第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践项目的审批制度与资金申报审核制度,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与强大的资金保障。第二,要建立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协调机制,有效化解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将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拓宽实践范围,拓展实践空间,延伸实践效用。第三,完善高校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指导与教育,传授安全知识,提升学生紧急避险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考评机制对于评价实践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评价标准的建立上,首先要关注社会实践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其次要关注实践活动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提供的促进作用,最后要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本人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考核过程中,高校应当将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纳入学生的学分档案,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绩效以及实践成果进行考核,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向有关单位推荐,形成长效化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校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四)建立稳定的高校团委社会实践基地

  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团委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实践基地建设对于长效化社会实践机制的构建意义深远。通常,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在社区、乡镇、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高校应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源,依据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对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为实践单位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加强双方合作。要防止重建设、轻利用的现象,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重点实践基地的模范作用,逐步建成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基地网络,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构建高校团委社会实践的长效化机制。综上所述,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升人才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团委应当发挥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有效的组织实践活动的开展,着力构建长效化的社会实践机制,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载体。长效化的高校社会实践机制要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完善管理考评体系,建立稳定优质的社会实践基地,做到全方位、多角度与多层次。

社会实践论文例子相关文章:

1.社会实践论文范例

2.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3.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

4.大学社会实践论文精选

5.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6.关于社会实践论文

    117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