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2017大一思修论文

坚烘分享

  “思修”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一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大一思修论文篇一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中共中央提出"中国梦"是中国历史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接班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梦走进大学生的内心,让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 理想信念

  1.中国梦内涵

  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013 年 5 月 4 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既对青年一代怀揣青春梦想提出了殷切期望,也为青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指引方向。各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2.1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所偏差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正在不断加强,媒体、网络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新方向,他们是第一批接受新事物的人,正因为他们的年轻,对新事物的辨认能力也是有限的,容易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来自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不良影响。目前,高校虽然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政治理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无法彻底消除大学生思想认识的疑虑与困惑。大部分学生觉得读政治理论书无用,滋生厌学情绪,“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出现了一些同学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理想与信念发生偏差等问题。

  2.2个人理想强于社会理想

  从总体上说,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理想对于实现个人理想的作用,但真正能把个人的理想同社会理想相联系的并不多,相比之下,他们更偏重于个人理想追求,对于国家方面的信念,只剩下不违反法律就可以了,对于当前社会中有失道德现象,有的学生毫不在乎,甚至持中立态度,这是当前大学生道德理想困惑的重要表现。大学生对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追求已明显降低。

  2.3 物质利益大于个人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往往迷失方向,缺乏正确的追求和理想。一些大学生甚至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些学生认为学的再好不如有个“好老爸”,学得再好不如找个“好老公”,很少有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付出的责任感。

  3.用中国梦引领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契合点。

  一方面,“中国梦”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每一个大学生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深刻的揭示了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国家强大、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都能能够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好的平台和环境。没有中国梦做基础的个人理想也难于实现。同时,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个人梦想的实现对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思想和理想信念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未来。理想信念不同就会导致不同行为,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去。

  其次,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一部分大学生包括学生党员,信仰不够坚定,还存在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想。要充分利用好“两课”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前行的风雨历程,注重通过“三观”的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实现个人理想的努力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通过名人报告会、座谈会、观看影视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梦想要靠努力奋斗去实现,努力奋斗过程中要选择好道路。同时,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单一的说教,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是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性关怀,切实了解大学生思想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如重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恋人际问题、就业问题等,充分利用网络舆论和社交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等。

  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较高的综合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成长需要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大学生自觉行动起来,将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寅秀.高校辅导员如何指引大学生托举“中国梦”[J].高教研究,2013(2)

  [2]莫立华.高校学生工作视野下“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

  [3]胡琦.基于大学文化传承的“中国梦”教育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3(4)

  [4]曹峰.探讨“中国梦”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2013(21)

  [5]张倩.复兴“中国梦”蓝本洗啊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审视与调控[J].赤峰学院学院学报,2013(5)

  [6]祖述实.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理论观察,2013(4)

  [7]冯刚.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J].文明中国,2013(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大一思修论文

280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