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思修论文
国家高度重视其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此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加以改进和提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思修论文篇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担当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高度重视其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此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加以改进和提高。文章结合实际,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余昌海(1976- ),男,四川富顺人,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庆 401331)王中军(1971- ),男,湖南宁远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教育信息化研究。(湖南 永州 42560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具备怎样的政治觉悟、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碰撞激荡,人们价值观念多元混乱,西方敌对势力图谋不轨,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把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明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及方向。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就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多数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了解国情民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期待、热情和信心,能充分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确保了党的事业世代相传、创新发展。但受国际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文化娱乐、信息技术等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迷茫、理想模糊、观点扭曲、责任缺乏、意志脆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理想信念淡化,政治追求缺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及西方国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金钱至上、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社会,浸染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少大学生不再把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社会进步作为追求目标,相反却走向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把“一切向钱看”“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不少大学生不问政治时事,不追求政治进步,主动远离政治,认为政治假、大、空,是政客的谋生手段,与己无关。
2.“三观”发生蜕变,社会责任弱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正处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之时,改革开放前所未有,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社会思潮急剧变革,价值取向多元迥异,新旧事物更替变迁,致使心智还不健全和完善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识别力和免疫力,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扭曲和错位,不少大学生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为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在价值认识上,虽然多数人都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注重个人专业学习、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关注个人的健康、幸福、名誉、地位、前途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对传统观念上的大公无私、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等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和厌倦。
3.道德修养削弱,举止行为失范。很多大学生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本化观念的提升,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将是立足社会、赢得竞争的法宝,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基础,却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培育与提高。不少大学生认为,关于道德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他们过分看重知识能力对个人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了道德修养、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致使一些大学生举止行为失范,不时受到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更引发不少人对教育体制的质疑。网上频繁爆出的大学生虐待动物等新闻和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就反映了这一点。
二、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些不良现象只出现在少数人身上,并不是主流,但其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受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唤起人们的独立、自主、自强、竞争和民主意识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二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西方资本主义一些低级庸俗的书刊杂志、音像资料等乘隙而入,侵蚀着大学生纯洁的思想和心灵。同时,西方各种敌对势力不停地对我国实行思想文化渗透、分化及演化,扰乱了一些大学生的视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大发展进程中带来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分层现象逐渐产生、社会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事关教育的好坏。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及说服力。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我们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忌谈怕谈“利益”,好像一沾上“利益”二字,理想就要打折扣,理想就不崇高了。在这种思想意识的作祟下,导致我们的教育内容以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居多,严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不仅反感,甚至出现逃避情绪和排斥心理。二是教育教学手段落后,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时代变迁了,网络资讯发达了,青年学生面临多种学习和娱乐方式,他们的选择性增多了。然而在高校,学生不欢迎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大量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3.学生因素。大学生是受教主体,其成长环境、学习态度等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呵护,成长环境优越,缺少挫折和磨炼。长期的养尊处优环境,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依赖思想重,辨别能力弱,调适能力差,很容易受不良观念的误导和诱惑。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高等学校不再经历硝烟弥漫的七月,对多数学生来讲,大学学习生活来得太容易,致使一些大学生不懂得珍惜,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除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直接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因此,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建设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提高对高校“两课”教育重视程度,完善两课教学内容与方式。现实生活中,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两课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是两课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学生不重视、部分领导和老师也不重视的尴尬局面。这也许是两课教学与学生的眼前利益不密切有关,如学生升学、出国、评奖、就业等主要参考因素与两课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也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足够社会责任感,只看重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格修养,只能培养出产业工人而不是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如果长期忽视两课教育,势必对我们国家的人才建设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两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成立两课教学部(教研组),加强对两课教学工作的领导,专事两课教学调查研究,完善两课教学内容,创新两课教学手段,增强两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确保高校两课教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完善两课教学内容,要求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两课教学工作,摒弃“你讲我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逐步改变两课教学就是“假大空”的印象。要创新两课教学手段,就必须紧密联系当前事业,对于当前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两课教师不应回避,而要同学生们一起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前因后果,现实情况,科学理性地对待客观事实,以此消除大学生们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困惑和疑虑,从而做到对所学的理论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加强社会实践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实践成才。周恩来在谈到知识分子思想进步的基本途径时曾经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通常经过三条道路:一条是经过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一条是经过他们自己的业务的实践;一条是经过一般的理论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思想的转变常常在三方面都受了影响。但是,一般说来,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从而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他们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和民情,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人生理念。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起来。当前,各大高校都组织有包括暑期“三下乡”在内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强调理想信念的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宣扬正面典型,树立学习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理想信念教育阵地。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表达感情、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各类红色网站、各类即时通信工具、博客、微博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和聚集优势,采用多媒体在内的各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宣传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主旋律,使理想信念教育既脚踏实地又“有声有色”,吸引和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皮坤乾.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2008(6).
[2]王宣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8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思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