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探讨雷锋精神与道德的论文(2)

坚烘分享

  探讨雷锋精神与道德的论文篇二

  《雷锋精神与道德建设之我见》

  摘 要:雷锋精神,放诸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经历了岁月洗礼,依然颠扑不破。在不同时期,它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60年代是追求真善美;70年代是爱憎分明;80年代是发扬“钉子”精神;90年代是爱岗敬业,而今是返璞归真。本文从雷锋事迹中剖析雷锋精神,深入分析道德建设中典型教育弱化的现象以及它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进而深层次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并结合社会需要、道德传统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建设道德文明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意义;道德建设

  雷锋,一个平凡却光荣的名字,在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无情洗礼后,光辉依然绽放。在我们的现实意义里,雷锋,它不再只是一个人名,而是一种时代精神,一种诚信、善良、乐于助人等一切形容人们高尚品格的代名词,更是一种无私奉献、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人的一生伴随着年轮的转动而消逝,生命的痕迹也终将会退化,有的人千古流芳,有的人遗臭万年,但雷锋同志,它留给世人更多的的却是一种永不磨灭的雷锋精神,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雷锋精神之精髓与时代意义

  雷锋,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却家喻户晓,那么他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雷锋同志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精神却永垂青史,他仗义赠送火车票,积极打扫候车室,不远千里带路寻亲,风雨中不忘奉献雨衣,通宵帮战友缝衣服,义务为工地帮工,连战七天七夜抗洪,倾囊捐助灾区,事事平凡却处处显真情,在他年轻的生命里始终绽放着无比璀璨的火花,他言传身教的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奉献的真谛!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三度为雷锋同志题词,也曾与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号召就像是一颗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再加上雷锋同志的那份质朴与可爱,让举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榜样学习。此外雷锋同志的精神相继又得到了中国历届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这也为雷锋同志的精神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即雷锋精神,它可以总结归纳为: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一切形容人们品格高尚的褒义词,它无疑是我们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不再只是雷锋同志所做的几件事中体现出的高贵人格,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正如毛主席曾说:“学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情,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一贯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胡锦涛也曾指出:“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今天开展学雷锋活动,要学习雷锋精神的本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既发扬以往的好传统,又不囿于过去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道德伦理建设现状之深重忧思

  (一)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沉沦与宣传缺陷

  《劝学》中曰:“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这种道德观念之下,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完善,但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来的是世俗化的潮流锐不可当,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于从不同程度地用表现来衡量人的价值多少,决定人的地位高低,而不是业绩,就连有些小学生在学雷锋做好事中以弄虚作假来骗取荣誉与奖励,扔一分钱捡一分钱的,更何况是我们而今更为复杂的社会呢?道德的沉沦、伦理的失范,精神的贫困,灵魂的迷失在今日的中国似乎更加严重,在这一浮华喧嚣的年代里,只要我们的良知还未曾泯灭,你就会无时无刻的体味到道德伦理在社会中的种种病变,如学术失范,官员失德、庸碌无为,医生的暗示红包、毫无操守以及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商业诈骗等。

  此外,新闻媒介在道德建设中,对道德领悟与宣传导向的寻在一定的不足。

  如过多的侧重于表扬和宣传先进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感人事迹,单方面的感动人们情感,但却忽略了人们内心,感动并不等同于拥护,更不等同于精神内化。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宣传报道中却将英雄人物描述成十全十美的完人,只有优秀、没有良好,更没有不足,在这种不真实以及过度的神化过程中,让人们觉得自己没有可能成为像他们一样先进的人,更何况是想他们学习呢?与此同时也弱化了人们对模范的可信度与说服力,致使先进人物的社会感召力未能充分体现,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宣传报道先进人物的舆论导向所存在的缺陷。

  (二)从典型教育弱化与雷锋精神异化,折射我国道德建设缺失

  我们现阶段所处的时代,是英雄、劳模、标兵等各种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的时

  代,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是社会大众道德实践的楷模,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支中坚力量[1]。多年来,我们社会树立了无数的模范人物,如50年代劳模:“铁人”王进喜;50年代到70年代模范: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工人——时传祥;90年代模范:一心为乘客——李素丽;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排除炸弹1.5万多枚的王百姓、大爱至善的唐山13位农民、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平凡至伟的卓琳、拥有十九个孩子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草原上的医生仁者王万青以及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等劳模。面对当今社会道德退化的现状,这些人物的出现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无论他们分别是哪一方面树立的先进典型,都未能像过去那样引起轰动,家喻户晓,感人肺腑,铭记于心。如女儿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妻子默默支持丈夫工作等的相互关怀,他们都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得到宣扬,而未来能从精神、灵魂上给予震摄与敬服,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现代的先进已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榜样示范效应弱化[2]明显。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但见义勇为反被诬告的现实屡见不鲜,模范教育作用日趋削弱,甚至由见义勇为变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了。老人节衣缩食资助四十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却从未收到其中十名大学生的回信与其的关怀探望,如此高尚义举却唤不醒这十名大学生内心的道德良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们对大学生的谴责,正是承认了这一论点,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有了基本的道德感,但当所有人都以祖国的未来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贫困生受社会捐助问题时,难免会对资助行为产生质疑,当中的道德感也就悄然消退,一件有道德意义的赞助义举,竟未能增强人们的道德感,反而退化,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探讨雷锋精神与道德的论文相关文章:

1.论雷锋精神在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时代意义论文

2.关于道德品质的议论文

3.道德困境论文3篇

4.浅析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论文

5.志愿者心得体会1000字论文3篇

6.论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

245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