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公民道德的论文
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可分为责任感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群体及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大学生公民道德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生公民道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公民道德的论文篇一
《新时期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培育研究》
摘 要: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可分为责任感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群体及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公民意识的日趋淡薄,道德素养的反派养成,提醒我们德育教育的滞后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弊端。本文从家庭、高校、社会和学生自我管理四方面提出新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 道德素养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37
正如康德所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公民道德素养于社会而言,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无可比拟的珍珠、瑰宝。
1 大学生公民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是新时代的主力军。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代名词,更是社会所赋予其的一种代表新生的,澎湃的,激昂的,向上的力量。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大学生本身作为自由人从一出生便具有的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明。准确的说,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凡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而根据我国的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需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公民中的一份子,理当严格要求自己,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自觉履行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不擅用权利,不逃避义务,积极地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并通过社会实践,积极努力的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国家意识,真正懂得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自豪感。虽然当今社会,物欲诱惑浓重,作为广大青年群体中的大学生份子,在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颇,渐趋向于对权利的索取,加之自身道德素养的不成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庸俗风气在大学生群体蔓延。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可以想象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群体,将会日渐被腐蚀,而失去后备力量的社会和国家,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2 道德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道德素养就是素质养成中的道德部分,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等方面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修养的过程。道德素养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是形成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主要过程和途径。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人类;学会与人共融,与人合作、与人共进。简单地说,道德素养应包含个人的三观、道德品行、态度和政治立场。道德素养并非先天养成,它是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经过个人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但事实上人们道德素养缺失与畸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公共设施上搞破坏,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已不是新鲜话题,在危险来临之际抱头鼠窜,在生命面前淡然漠视竟也变得无可厚非……这种种劣性昭示了什么?而大学生群体在其中,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多年前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舍己救人,在他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之举,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道德素养。道德素养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感染了整个社会,他们是人们心中的英雄。英雄何以诞生?这不仅需要社会大环境的熏陶,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的艰辛付出,努力培养。学生群体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养表现不仅活跃在校园中,更是无时无刻不被社会所关注着。甚至可以说,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高度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与意义。
3 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
3.1 责任感缺失
曾经有一封署名为“伤心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引起极大社会反响。信中这样写道:“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人里唯一的大学生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买饭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儿子服务,是一件特光荣的事。”看到这里,我们难掩辛酸,学习与孝敬父母本就是为人子女的责任,是什么让大学生忽略了责任与义务?
3.2法律意识淡薄
法制常识的不明确,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占极大一部分。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大都在20岁~24岁之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能积极主动的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暴力报复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偷盗他人物品,诈骗他人钱财等,因此锒铛入狱,葬送了大好前途。
4 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培育方法
4.1 高校和家庭协作完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系统的不完善,实施的不彻底,落实的不到位,也是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养成不完全,易被他人误导的原因。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知识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道德素养是大学生成才的先导。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德育教育,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协作。
首先学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德育教育系统。灌输式教学是实施知识化德育课程较为常见,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意图在于向学生说明具体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是什么。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忆下来,以应付现行的考试,这种无视学生需要和兴趣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往往也是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再加上教学形式呆板、教学内容陈旧,这样的教育方式难免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反感。
家庭氛围取决于家庭中每位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美德是人们生活幸福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必备因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友爱互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位大学生必的思想品德。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邻里关系是学生培养良好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
4.2 发挥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带有正能量的社会风气,更能让大学生成长,并努力培养自身公民道德素养。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特点,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下,社会中的负能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养成的大学生的视野中,从而造成大学生的迷失。大学生唯有坚定自己的认知不动摇,面对负能量带来的困扰,应该积极阳光的进行正面思考,看到其警示作用,将更有助于成长。
4.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自控力。一方面,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放松心情,更是可以透过书中的人、物、事洗涤心灵,通过书本知晓自己眼中的别人,从而联想到有相似行为的别人眼中的自己。在自省中展开自我批判与教育,从而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应多与长者交谈,所谓长者,可以是你的导师或家人。因为他们从学生时代走过,有丰富的经验和建议可以帮到自己。当然,理论需结合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事志愿者活动,在行动中完善对公民道德素养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jy15114)和安徽省省级一般教研项目(2015jyxm153)
注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
陈金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案例解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83-184.
马燕飞.浅谈大学生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J].科技世界,2012(4):112-113.
薛晶.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与行为能力失调原因解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