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2)

坚烘分享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篇二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摘 要:为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特点、动向,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放矢地开展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本文以苏州市X学校为例,依据实际调查的结果,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作出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16-02

  为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对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概况

  (一)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从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人生价值、集体主义、法制观念、个人修养、等方面设计了50套题目。

  (二)调查对象:调查依托的学校为苏州市第26中学。学生的选取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初中三个年级中各抽取200名。

  (三)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为96%。无效问卷32份。

  (四)调查形式: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全部为选择题。每题均有五个选项供选择,其中有部分可多选。

  二、调查内容及相关数据

  (一)公民意识

  86%的学生赞同“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72.5%的学生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有94.3%坚决反对台独,这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比较正确的政治立场。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比例比例分别为42.32%和58.64%,这表明并非如社会上部分舆论所言现在的学生关心的只是自己,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趋向于淡薄。当然,受社会生活阅历的局限,这些关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表面。

  尽管存在某些疑虑,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对民族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有26.4%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51.6%的学生表示“有信心但存在忧虑”;两者相加占了受调查学生总数的78%当然,也有12.8%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9.2%的学生没有回答。

  (二)社会公德

  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过去相比明显尖锐,产生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社会公德逐渐流失,社会呼唤道德回归的声音日渐响亮。

  尽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但从结果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对人的本性有一定的了解。有42.5%的学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65.2%的学生选择了“人的本质在社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还有36.6%的学生选择了“人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在回答“是否参与公益性捐款”时给予肯定的有68.2%,表现出如能力所及学生是会向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帮助,为社会献出爱心的。

  这种社会公德还表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78.3%的学生有在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有94%的学生愿意成为志愿者。

  (三)价值观

  应该说,调查显示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好的。有73%的学生认同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当然,也有28.6%的学生认为认为人生有命,人总是分等级的这是无法改变的。

  在诚信方面,学生们普遍认为社会缺乏必要的诚信,这占参加调查的85%。在认为社会缺乏诚信的同时,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考试作弊是否要受严厉处罚”这一问题的的选择上有90%的学生认为必须给予严厉惩处,从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有悖公平竞争的作弊现象认为是不道德的,是有悖于公平的原则的。他们对于诚信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还是充满渴望的。与此同时,也有6%的学生直言不讳的说如果有条件会选择通过作弊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大多数学生对于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正确的态度,在与人交往中倾向于和睦相处,在受到伤害后是否宽恕对方时有78.5%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调查表明学生年龄越大宽容程度也越大。

  (四)社会融入

  对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程度则呈递减趋势,即年龄越小这两个指数越高。在调查的初中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中,对上述选项的回答分别为82%、61%和49%。

  在社会沟通能力上,初一、初二年级,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于男生,差异分别在40%和20%左右。而到了初三,则男女生的社会沟通能力趋向于平衡,差异缩小为1.3%。这种差异可能和男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存在先后有关。

  在人际交往上,担任过班干部的和从未但任过班干部的以及学习成绩好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的说,前者在人际交往上更加主动,后者则趋于被动。

  调查也表明,在学生中也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一)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浓重

  调查显示,当前社会上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对学生的不良的影响,反映在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浓重,只强调自身应有的权利,但不想不履行应尽的义务。在面对“对自己过失的态度”这一选项中,只有22%的回答是“主动承担责任”,而更多的选择是“看具体情况再决定应取的态度”,这部分的学生占到41%,有10%的学生选择“没有证据就不承认”,还有4%的学生则选择“即使是事实,也决不承认”。这样的回答说明在学生中道德责任认知与道德责任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许多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了自己的颜面,为了逃避应承担的责任,宁愿选择以不诚信的方式来掩饰过错。有近20%的学生在公交车上从不让座。

  (二)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虽然大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基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被问及“怎样看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有5%的学生认为“天下兴亡与我无关”,有33%学生认为“有道理,但无法做到”。只有15%学生认为“有道理,应成为座右铭”。

  在回答“个人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时,有27%的学生认为“只要实现个人理想就行”,还有67%的学生选择“实现了个人理想后再说社会理想”,从上述两个选项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对于自我过分的注重,他们还不能正确地摆正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有33%的学生表示认可“为了集体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另有60%的学生表示难以确定,7%的学生表示不同意。有31.8%的学生不参加任何公益性捐款活动。

  (三)家庭责任意识淡化

  我们面临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宠爱,娇生惯养的结果使得部分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父母及家人的感受。他们更愿意享受而不愿付出。所以家庭责任意识淡化。

  调查发现,当问及“如家人触犯了法律应取何态度”时,只有58%学生表示“依法行事”,其他人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听其自然”、“帮助隐瞒”等选项;

  学生在家时,15%很少做家务,37%父母让做才做,30%从不做家务;

  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家里大事的讨论”时,25%的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有21%的学生表示“不愿参与”,3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从这些选项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对家庭的整体责任感。

  二、建议与对策

  面对调查中所反映出的学生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扎实有力的工作,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教育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民族前途的信念,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不断探索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教育所遭遇到的新形式和新状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正确理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积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使其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环节。对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通过课堂。所以,开设心理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课程的设置之外,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笔者认为在进行思想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时候,在教材的修订上应加大本地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成果的介绍,用这些学生能感同身受的东西来教育他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加强思想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的学习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定期对其进修业务轮训,平时尽可能的让他们走出去,充分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好的向学生进行宣传。

  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构成网络,互惠互利,实现资源共享。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思想理论课教育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先进道德品质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体验为社会服务的快乐。

  (四)优化思想教育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但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达到的。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适合环境。笔者认为,这样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大环境,二是校园小环境。

  对社会大环境而言,要的全社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它需要我们所有的社会成员的关注,共同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社会的合力,共同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对校园小环境而言,要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理论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校史陈列室、学校校报、校园局域网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健康快乐的成长。

  人们的思想观念受社会的影响不断更新着。而青少年的思想变化相对而言更快。这就为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经常去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触摸学生思想中最隐秘的地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为,帮助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获得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龙一芝:上海市闵行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报告[M]上海教育科研》2008/3

  [2]洪明、李丽.中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分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

  [3]马文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山西师范大学,2012

  [4]丁万娟.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M].南京林业大学,2009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

1.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2000字

2.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范文2000字

3.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4.大学生社会道德相关论文2000字

5.军人思想道德的相关论文2000字

6.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243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