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期末论文
市场营销的定义正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扩展,从早期的促进物质交换的市场活动到如今的传递生活方式的社会活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场营销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营销学期末论文范文一:市场营销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一、市场营销风险出现的原因
前面已经提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真可谓是只有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出现,企业才会持续良好发展,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属于最理想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很多意外情况需要企业做好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那么出现市场营销风险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因为需求而存在,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生产之前都会对市场需求做最细致的分析。这是保证企业受益最根本的前提。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市场需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很多时候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周期都比较短,这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市场营销风险。二是科技发展产生的市场风险。技术是高附加值的因素。技术发展能够促进人们生活的改进,改变人们人们的工作形式。企业市场营销要综合考虑科技的更新换代并及时作出应对。电子行业发展很快,随之出现的网络营销为企业的收益开创了新的途径。不过网络营销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这使得我国企业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网络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三是企业本身存在问题。企业自身没有做好市场营销规划,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产品销售过程中马虎大意,没有提前做好沟通;没有制定完善的售后服务标准,售后服务不及时等等。这些原因使企业形象受损,直接减少了公司的收益。四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可以确保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政策企业决定进与退,不过国家政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综合考虑国际与国内的相关因素。很多企业出现市场营销风险就在于没有仔细考查国家政策走向,在国家政策出现转变时依旧按着老路子经营,思维灵活性太低。
二、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做好风险管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风险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我们简要阐述一下怎样做好风险管理。
首先是做好信息收集。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对信息的反馈,要想做好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就需要综合分析每一个方面的信息。企业决策时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步骤和目标,让员工对此有较为深刻明晰的了解,尽量避免决策层与员工的脱节。既然设立了市场营销部就要充分发挥市场营销部的作用,领导人员及时与市场营销部沟通,根据市场营销部提供的信息决定企业下一步的走向。
二是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想真正的做好风险管理就一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员工、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员工方面来说,积极高效的工作可以确保公司良好的运营,但是仅有积极高效工作的一是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共同的风险意识。而共同风险意识的获得不是只靠管理阶层空喊口号就行的,它需要把这种共同风险意识贯彻到企业文化之中,提高员工的整体意识。
三是企业投资不能过于集中。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就是讲述的这个道理。企业要从多个方面获得收益,那么营销渠道不能过于单一。很多企业由于起步比较晚并且资金不充分,往往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个方面,这就造成了一旦出现风险管理不当的情况,企业就要面临倒闭。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在做梯子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给自己留下后续的发展道路,这样即使在某一个出现亏损也不至于陷入完全倒闭的境地。四是加强创新脚步。创新有多个内涵,不仅指产品技术也包括企业经营模式、工作形式、销售方式等等。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过于局限在原有模式不积极推陈出现才出现跟不上市场步伐,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赶紧的地方时就惨遭市场的淘汰。所以企业一定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要求积极创新。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市场与风险并存,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一定要做好风险管理。从企业内部做起综合考虑外部因素稳步前进。
市场营销学期末论文范文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研究
一、目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取方面的问题
1.国外案例多,本土案例少
目前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某些教师特别喜欢选用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教学案例,动辄就是可口可乐、三星、苹果、奔驰等,似乎不用这些案例就不能说明案例的典型,甚至出现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课程中,选用同一个案例来分析不同问题,以致这些案例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阶段被不同的老师重复若干遍。老师之所以喜欢“舍近求远”,一方面当然是由于这些案例的素材比较容易获取,几乎每一本营销管理类案例教材上都能找到,教师无需费时费力亲自去采编,另一方面也由于学生对这些公司的产品比较关注,或有过消费体验,在案例分析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我们并不否认这些案例的分析价值,但同时也应看到,每一个案例都有它特定的形成背景与适应环境,这些案例基本都形成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他们的发展都打上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的烙印,而他国学生在分析时更容易站在自身成长环境的视角,容易产生“自我参照标准”的认识障碍,导致分析不全面、不深刻。另外,这些公司基本都属于学生仰慕的对象,与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活都比较遥远,在它们既定的成功光环下,学生更容易为这些公司的成功去寻找合理的解释,而忘却了从案例本身去探究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案例分析变成对既定事实的结论解释或经验总结,从而偏离案例分析的初衷。实际上,随着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管理完善的优秀企业,比如联想电脑、万科地产、青岛啤酒、格力空调、华为通讯、苏宁电器等等,他们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是很好的典型,非常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探讨,完全可用来充当我们的教学案例。
2.大企业案例多,中小企业案例少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大公司案例,如沃尔玛、麦当劳、娃哈哈、海尔等,有时即使很简单的内容分析,也喜欢用很大的公司来佐证。究其原因,一方面同样因为大企业的案例比较好找,现成的素材比较多,另外一方面,也因为这类案例的相关研究比较多,观点比较成熟,结论相对明确,教师更容易掌控和把握。而中小企业的案例素材由于社会关注较少,现成的资料不多,需要教师亲自去搜寻和进行问题设计,这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对于学生来说,企业越大,往往看待问题的角度就越宏观,就越难提出有创新的看法和实用的解决对策,容易陷入泛泛而谈。而且从企业总数来看,大企业也只是经济社会中金字塔尖的很小一部分,大量的中小企业才是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细胞,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很多诸如市场定位、渠道拓展、竞争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针对性非常强,具有较强的分析价值,而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中小企业从事基层工作,这种探讨将让学生提前熟悉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
3.过时案例多,新鲜案例少
在案例分析中,部分教师基于部分案例的熟悉,多年下来总是沿用相同的案例来组织教学,很少对案例进行更新。尽管过去的某些案例仍然典型,但实际上,学生对新鲜案例的兴趣远大于过往的案例,新鲜案例反映的是正在变化的环境和企业竞争,很多事情都没有形成定论,因此学生没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局限,想象空间更大。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某些产生于特定背景下的案例已经不太符合今天的实际,某些过去来看比较成功的案例今天有可能成了失败的典型,如果我们仍然用它来说明今天的教学内容,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二)教师课堂组织方面的问题
1.课前缺乏有效分组,学生发言较随意
要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提前分组,让每位学生归属于特定团队,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性。当学生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时,每当面临课堂互动的要求,潜意识地会认为有比自己优秀的人来出面回答,用不着自己的主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回答问题的总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老面孔,其他同学都成了旁观者和听众。但分组后,学生会面临具体的任务分工,在压力的驱动下不得不行动起来,以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实际案例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全班进行分组,依然采用学生自由回答的大众化方式,如果班级总体比较活跃,也许课堂还比较热烈,但如果班级总体比较沉闷,这种方式就变成了少数几位同学的表演,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整体意义。另外,这种自由回答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恰恰是企业非常看重的职业素质。
2.案例没有提前分发,学生讨论不深入
企业的决策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和集体协商,很少有经过短暂的思考就匆忙做出决策。案例是企业决策的模拟,案例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给学生以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将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相关环境因素,形成成熟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但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觉得这样过于麻烦,或由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局限,担心难以解答学生提出的某些疑难问题,所以依然采用当场讲解案例,学生当场集体回答的方式,显然,由于思考的仓促,学生很难深刻把握案例,很多认识都比较空泛,难以抓住问题的要害,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也偏宏观,指导性不强,实际效果不佳。
二、提高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效的方法思考
(一)精心选编案例,提高案例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是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编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案例的选编要尽量采用本土化或者本地化的案例,本地化的好处是克服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最主要表现在教授和学习中的理解难度,案例无法吃透。导致案例分析效果不尽人意。第三,要多采用中小企业的案例,提高案例与学生日后工作岗位的契合度。第四要尽量采编时代性强的案例,如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竞争案例、美的集团的品牌延伸案例、娃哈哈公司的渠道管理案例、格力公司的产品创新案例等等,既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在案例的采编中,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和麻烦心理,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察意识,注意从平时的电视报道、报纸刊登、网络浏览中发现案例素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和设计,确保案例的典型和实用。
(二)加强课堂组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并都能得到锻炼机会,教师要提前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让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制定出解决方案。分组时首先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合适的小组数,小组数不宜过多,太多了就难以保证每组分析的充分性,小组数也不宜太少,太少就意味着每组要有更多的成员,这会导致个别成员的依赖或“搭便车”现象,导致分组流于形式。其次分组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意愿,一般而言,自愿组成的小组之间默契程度更高,能够相互支持和督促,竞争力较强,但完全的自愿也可能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差距,因为成绩较好的同学更愿意结成一组,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这并不公平。所以还需要教师根据最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使各组都有一两位学业比较优秀或能力较强的同学,以更好的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第三,必须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组长,管理协调本小组的所有工作,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并对组员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真正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
(三)改变传统观念,适应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构成的行为系统,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是,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不同,角色关系也随之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完全按教师的节奏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课堂的机会不多,以致经常出现“喧闹”课堂或者“沉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不再面面俱到,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不再自始至终,只对理论内容及案例背景进行适当的讲解,然后就只做好观察、记录与总结点评,除此之外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求知的启发者,不能填鸭;是学习的指导者,不能代庖;是进步的激励者,不能打击;是教学的组织者,不能放羊。所以即使他们同样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往往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只是讲解一个案例,然后学生自由回答的简单形式,当学生反应不积极或观点较肤浅时,总是不自觉的代替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分析,将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体。
(四)重视案例考评,突出分析的实效性
案例教学的效果既体现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于学生能力的实际提高。为掌握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真实效果,教师要特别重视案例分析结果的考评,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程序,避免案例分析流于形式或空洞无物。考核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各小组的结果考评,主要考核各小组最终成果(比如解决方案、作品设计)的专业水准、创造性以及展示过程中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一考核主要由教师负责,以把握案例分析的总体状况;另外一方面是对各小组的参与过程的考核,由学生组长负责,主要考核本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团队精神、个人贡献等,以把握每一个成员的参与状况。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教师要对每一小组的最终参与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指出精彩与不足之处,给予激励。为提高这一环节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案例教学能力。
市场营销学期末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