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统计学>

统计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

斯娃分享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学科,其应用性、实践性较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供大家参考。

  统计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范文一: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摘要:统计学是众多文、理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统计学涉及到高等代数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且多数教材案例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相关不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将大学生按照其专业及研究旨趣分为不同的项目组,把统计学理论知识与其项目实践联系起来综合指导,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与实践;项目组

  1研究背景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容易获取,统计学被广泛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学到社会科学再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到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等方面.因此,国内大学的众多专业都开设有统计学这一基础课程.统计学课程要求大学生从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出发,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使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自专业领域的案例和数据,解决各专业的数据统计问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由于统计学涉及到一些高等代数和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特别是关于概率及抽样分布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大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另外,统计学中试验设计的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不大,使得大学生们对相关统计技术的掌握印象不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以及能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使用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兴趣,对大学生进行项目分组,指导大学生们进行实际研究,达到统计学理论与实践合、课程必需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目的.

  2文献回顾

  在如何使枯燥的统计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学者们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的学者建议在统计学课堂上提供案例教学法,由教师选取一些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使用统计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刘海燕、龚玉荣,2003;赵彤,2008;汤静等,2008).这些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去拓宽实际数据来源,代替原有教材中过于宏观的数据或与学生专业不大相关的案例.有的教师建议对大学生采取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吴宁,2007;马铁成,2015).这部分研究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去采掘数据,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述已有文献对于如何上好统计学这门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得出了颇具意义的研究结论.但是上述研究要么只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去选择数据,要么只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掘数据,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前者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具有坚实的统计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来自各专业的知识背景(统计学往往是几个专业在一起上的大课),这样才能选取到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数据;后者会因千人千面、数据来源复杂、专业类型众多等问题使得教师在实践阶段指导起来力不从心.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在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让他们自主选取数据,然后将其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进行综合指导,这样,既避免了统计学理论学习的枯燥,又避免了上述研究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具体课程设计

  根据上文提到的研究思路逻辑,本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第一阶段: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统计学绪论、统计调查步骤、统计学概率基础、统计数据的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何进行统计调查、如何呈现统计结果等.这一阶段将占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或研究旨趣帮助其确立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等、督促大学生收集相关数据以备后面的阶段使用.在这一阶段,考虑到统计学一般是大课,同时往往几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并且有的专业人数较多,故采用按照研究内容或研究旨趣进行项目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大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小组.另外,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充分体验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每个项目组的人数参照5-10个进行分配.第二阶段:分析实践数据阶段.在这个阶段,在讲授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具体的分析技术,采用广泛使用且免费的stata统计软件,让大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第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具体的做法是在要求大学生学会图表的制作、三大类统计方法的操作基础上,结合各个项目的研究目的分析数据,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并学会对数据的不同处理、图表的制作及美化、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解释等,最终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统计调查的所有步骤.这一阶段也将占总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将有效地将统计学理论与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大学生们既完成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统计学工具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结论

  统计学的本质是一种挖掘数据的工具.如何掌握好这一工具、在各自的专业方向或者个人感兴趣的项目上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是各位教师绞尽脑汁想要达到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他们的研究旨趣联系起来,突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局限,将统计学的教学范围涵盖到课堂以外,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统计学知识掌握的更牢、更扎实.与此同时,通过按照项目组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其日后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诚如每项研究都有优缺点一样,本研究也可能存在如下不足:例如划分了项目组以后,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如何安排和协调项目组组员之间的任务分工等问题,这些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不断的完善.但不管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理论与大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促进统计学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更新,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李春华 吴望春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龚玉荣.对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J].统计教育,2003,(1):32G33.

  [2]马铁成.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108G109.

  [3]汤静,苏小东,丁威,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04):54G55.

  [4]吴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7,(12):27G28.

  [5]赵彤.案例教学法在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08,(12):133G134.

  统计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范文二:高职旅游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旅游业更是一个潜力较大的市场。旅游业的发展能为国家增加更多的外币收益。本文将以A市大学生旅游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学知识,强化对统计实务工作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统计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

  关键词:统计学;旅游;营销

  1.引言

  按照统计实务的内容,它主要是调研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的状况,以了解大学生旅游者的行为特点、旅游特征及消费水平,分析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特点,给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充足的依据,设计出能给旅游者带来亲身体验,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体验印象的旅游产品,满足于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2.基于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实务的调研

  2.1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

  通过问卷的方式,本研究抽取A市高校本科生400名,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82份,其中男生203份,女生179份,构成调查问卷的样本。1关于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市场的特征(1)A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向体验性旅游过渡不同旅游类型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经统计:希望娱乐游(参与娱乐活动)的大学生有111人,占29.6%,选择非常规游的有95人,占24.87%,而选择观光游的只有13.51%。此说明大学生的旅游倾向正从传统的观光游向自身参与的体验性旅游转变。旅游参与的特色活动(如民俗节日)将给予45.29%的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选择美食购物的占18.32%,说明大学生重视自身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行为,以及在旅游过程中主客观的感受。它充分说明参与度在旅游过程中将日益重要。综合上述,随着90后的大学生登上大学的舞台,个性化需求将影响到旅游消费的发展,以跟团式观光游为主的传统旅游将逐渐失效,不再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传统旅游业将失去其主要优势。然而,以参与型为主的体验式旅游得到了很多个性大学生的偏爱,体验式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势头好,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为此,旅游产业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以消费者为导向,设计出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大学生体验旅游市场还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其开发与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2)A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特征约50%的大学生将其花费定为≤200,27.75%的大学生为200到400之间,仅有11.78%和11.52%的大学生选择旅游消费为400-600和≥600。为此,大学生旅游属于低消费水平旅游,这与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是密切相关的。38.74%的大学生选择寒暑假出游,33.51%的大学生选择避开节假日自己抽空闲时间出游,16.23%的大学生选择国庆出游,11.26%的大学生选择短期假日出游。对于出游时间的安排,大学生主要考虑的是与课程冲突,以及旅游高峰期的影响。大学生外出游玩时间天数显示大学生的旅游周期。约75%的大学生出游时间为1-4天,15.3%的大学生出游时间为5-7天,累积比率达到90.3%,大部分选择在外游玩的时间较短。因此,大学生旅游以短期旅游为主,此特征与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其收入与父母是密切相关的。选择学校所在地的周边城市的大学生占41.62%,选择国内各地的大学生占36.13%,选择学校附近即市内游的占15.45%。数据表明:大学生在选择出游地时,将距离的远近与自身对旅游地感兴趣的程度综合地考虑。约50.8%的大学生选择与两三个朋友一起出游,22.8%的大学生选择情侣一起出游,表明大多大学生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外出旅游。对此,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可针对此特征,设计关于大学生体验旅游的项目。大学生旅游外出频数是从整体上考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的综合反映。以上图表显示:有占抽样总数41.9%的大学生选择每学年将会外出2次,35.1%的大学生选择每学年外出一次,大学生年均外出旅游次数趋向于2次。(3)体验旅游偏好经数据统计,35.6%的大学生选择放松体验旅游,23.82%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动手创造型体验旅游,22.25%的大学生选择娱乐型体验旅游。而在校期间大学生本身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审美型及教育型旅游产品少有人选。其体验旅游的偏好与大学生的特殊性是密切相关的。

  2.2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消费调研的问题

  基于数据调研,基于现有旅游行业的发展,它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下所示:(1)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此观点主要与大学生生活上依赖父母相关,而旅游开发商应该针对次问题从旅游消费者的偏好出发,根据价格歧视及薄利多销的原则,开发研究旅游产品;(2)旅游产品雷同。比如,A市的水乡古镇就给旅游者千篇一律的雷同感,都是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特色性少,主题不够鲜明。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深入发掘文化内涵、充分整合资源,形成良性的产业链。(3)旅游产品单一。它表现为静态的观光多、动态的参与性体验少。它主要是观光游,仅仅是调动视觉的感受,没有给旅游者最佳或者相对较佳的体验效果。(4)参与性不足,互动性较弱。它表现在提供的成品多,让旅游者自己“组装”的半成品少,满足旅游者个性需求的不够。

  2.3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消费调研的讨论

  针对现有的状况,如何改善大学生体验消费,将促进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的发展。

  (一)建立游客体验数据库,加强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分析

  在对A市大学生体验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建立大学生旅游者体验数据库在体验旅游营销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能加强对大学生这一旅游群体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分析。而这一数据库不仅仅包含一般数据库所含有的客户基本资料和客户交易资料,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了一些关于旅游者体验性的资料,而这一部分则需要去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心理。

  (二)制定有竞争力的目标市场战略

  针对A市的情况,细分市场,优化产品体系,强化品牌宣传,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将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尝试从组团和地接加以分析:一方面,组团业务的目标市场:学生修学观光市场、年轻人自驾游市场等等;另一方面,地接业务的目标市场:同行送团地接市场;直客送团地接市场。此外,创造自己的优势,发挥其优势,确定目标客户,确保自身竞争优势,从而增强品牌效应,

  (三)设计鲜明而独特的主题,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体验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个主题,为此体验要先设定明确的主题。确定主题,始于不同脉络,即文脉、史脉和地脉,再依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突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和新奇。1.为课堂服务的认知旅游。例如对文物古迹的考察、对建筑风格的鉴赏、对动植物品种的辨别,也包括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的实务和各种工艺流程的操作等。2.为企业服务的商务旅游。这主要是指为企业的产品推销、市场调研服务的商务旅游也渐渐地开始成为一种校园潮流。这一旅游产品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能将两者的资源整合进行共享,形成双赢的局面。3.专题修学游。它以某一个考察专题为目标,这一考察专题可以是对某地风俗文化的深入考察,也可以是了解一门学科,抑或是学习一类语言,甚至是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参观等。4.体育旅游。大学生精力较为旺盛,爱好体育的人数较多,尤其是男生。但除了竞技体育之外,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既具健身作用又娱乐性的旅游活动的领域上来,比如滑雪、水上体育、海底潜水等。

  3.结论

  基于市场调研,结合统计学理论知识,研究大学生体验旅游市场状况,进一步开发新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通过微博营销、网络团购等途径,拓展自身的分销渠道,与此同时,用促销和品牌策略,实现旅游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此,只有重视教学实践,将实务工作与理论知识相关联,才能促进旅游管理的发展。

  作者:梁桦 单位: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部

  参考文献:

  [1]白凯,马耀峰,周忠学.入境游客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12(07);122-124.

  [2]梁雪松,李大顺,马耀峰.基于市场调杏的欧美游客旅游选择偏好研究[J].经济问题,2013,16(32);152-154.

  [3]李旭,马耀峰.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7);241-242.

统计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相关文章:

1.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2.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3.统计学的论文

4.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

5.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136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