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趣味数学教学论文(2)

秋梅分享

  趣味数学教学论文篇2

  试谈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的对策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 趣味性 探讨

  一、前言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教师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则整个教学过程会枯燥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不高。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开展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将新课程改革与具体教学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改革教学,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这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

  二、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展开探究

  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与大量感性材料,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所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数学学科特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中构建知识,培养思维。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更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1]

  三、制造认知冲突,诱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

  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动机。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与新知间制造认知冲突,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时,便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动机,进而展开一系列的主动探究活动,实现了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

  四、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来入新知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回归生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将学生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由于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机械记忆与运用,更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将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将学生的视野由教材引向丰富的生活世界,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用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教材,在生活与教学间找到结合点。

  五、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逐步的普及,并且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将这些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与态度。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教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更能显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而学生的写(作业),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一定量的“写”练习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学习技能。

  六、运用动画演示,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单纯的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激活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课件、电子白板等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声像效果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化解教学难点,这样的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演示比起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的静止教学更加富有动态性与形象性,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七、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生活化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数学新课改更加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教材,认真研读,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将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来帮助学生理解直观感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抽象转化,形成基本的概念与定理,这样的学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同时熟悉的生活增强了教学的熟悉度与亲切感,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数学的片面认识,可以看到数学实用而亲切的一面,从而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调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展开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是轻松愉悦而高效的,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2]

  八、关注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持久学习动力

  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勇于挑战数学探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要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九、结束语

  总之,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确立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性与探究性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数学教学为中心,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江媛.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任小平.新课标优化学习丛书:初中数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34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