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数学论文参考

秋梅分享

  数学是学校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它承担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论文参考篇1

  浅谈低年级数学练习的设计

  在当今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希望孩子从小就能考高分,所以各式各样的练习题,多得数不胜数。现在的教育要求给学生减负,可学生负担却越来越重。练习的布置是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互动交流的一个关键窗口。练习虽重要,但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练习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对于学生的练习布置,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它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性。以下是我对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掌握基本技能,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每个内容的教学都脱离不了计算。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在教学计算部分的内容时,可能算得很好,但过了这单元,又生疏了。所以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长期的、连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计算方面我会要求学生用计算题卡进行每天练习。如每节课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这些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要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又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时,每教学一种新的计算类型题,我会在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后,布置10—20题同类型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达到巩固和提高计算速度的效果。

  二、注重新授知识,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内学习到的知识需要练习巩固。在新授课后,学生对已学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但仍不够熟练和扎实,因此,在每节新授课后,我会布置与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作为练习,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类似的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不仅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能做到灵活运用。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扎实,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是提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自主练习是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因此,练习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练习课后,我设计了一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题目完成,并要求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选择了“□32÷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这道题,他们的想法各有千秋,教师再引导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有的学生做了“□÷6=41……□,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这道题,教师请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其他没有解出来的同学也很快的掌握了。……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操作,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应用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如在做“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成人10元、学生5元;团体(10人以上)6元。怎样买票合算?”我让学生先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去买票,然后汇报各自买票的结果,再进行对比,找出最合算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让学生绘制一张自己房间布置的一幅图。……这样的练习设计,引领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数学其实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论文参考篇2

  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是技能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时,他们将终身受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是圆的”?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足球是圆的,硬币是圆的,光盘是圆的,车轮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知识,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带着解决数学问题的激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营造课堂氛围,唤醒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

  在日常的教学中,巧妙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问题的情境当中,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一般方法,教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要画出75°的角,学生一般都是用量角器画出来的。我再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们能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愉快的实践操作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画法:用三角板上的45°的角和30°的角拼起来画就得到75°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乐趣。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向学生提出“能不能将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学具。结果是:(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经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师生共同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参与程度高,学生本身的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参与实践的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等活动,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同时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329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