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的论文范文篇1
浅论幼儿园中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验,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本文在此谈谈幼儿园中,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相信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现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现象。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任务是要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这三项任务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因此要完成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三项任务就必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训练尤其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训练任务落到生活中去。
我们针对过去存在的知识教学与思维训练脱节的弊端,合理地安排教材,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来加强对幼儿的思维训练,力图使思维训练与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例如 教师可以采取探索式的操作方法,让幼儿在认识三角体的基础上进行“图形拼搭”操作,幼儿并不能预知组合出什么图形,而正是“未知”吸引了幼儿,促使其主动作用于单一图形的材料。在反复的操作中,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组合,通过主动探索,将未知变已知发展了幼儿思维;同时在拼搭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释放了创造力。
二、利用 生活中的画册进行数的书写教学,激发幼儿积极性
我们知道,幼儿的数学书写习惯很差,从握笔的姿势到书写的顺序,随意性很强,对很多数字的书写似是而非。为矫正这一坏习惯,教师要使幼儿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在学会书写的同时,还要提高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通过对生活课程资源的观察和比较,幼儿能够进行基本数字的大小比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团结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对画册感兴趣的特点,教师上课时采用观察画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幼儿看画册上都画了什么,绝大多数幼儿发现了一棵树居然有三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长出的水果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在画册上的日字格内写出每种水果的个数,提示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幼儿很感兴趣,先是认真地观察、计数,再拿起笔来仔细地书写。写完后,教师利用视频展台进行计数结果、书写的展示,并及时进行评价。教师再次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数水果的过程体验:“你认为5、6、7这几个数字那个最小?”幼儿很自然地回答出:“5最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数数、书写的习惯,还能使他们对数字的大小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生活化游戏中学数学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让幼儿学习倒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的“红绿灯”进行游戏,让幼儿挂上车牌号当小司机开汽车,当碰到红灯时,教师要求幼儿停止十秒,大家一起倒数“10、9、8、7、……”,数到1后,红灯将变化,孩子们通过数数从而学会了倒数,并对十秒钟是多少也有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
又比如在“小超市”游戏中,教师在每样食品的标价上,写上1元、2元的价钱,游戏开展中,教师可以请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活动;购买中认识了货币,了解了货币的有关知识。还有在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教师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并从中激发幼儿对生活数学的兴趣。
总之,灵活机动地利用生活化游戏中的随机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生活化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
四、设置社会生活场景,体验数学的运用和乐趣
幼儿的天性是模仿,他们在拥有自己的童话世界的同时构筑一个社会世界。而这个世界场景往往就是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社会活动的映照。如幼儿平时玩的“过家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好学和模仿的特点,让他们分别扮演家庭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招呼客人,比如在“斟茶”时要根据年纪的大小顺序,在吃饭的时候分配餐具,食物运用配套对应,并且明确“一和许多”的关系。又如提供积木玩具,让幼儿感知盖房子正方体、三角形和圆柱体等各种材料,以及拼凑运用等。通过成年生活在幼儿数学课堂中的模拟化,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提高学兴趣,也进一步进行了数的学习和实践。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探讨、探索新事物能力有着直接和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数学教学只有扎根于幼儿生活与经验,数学教学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学才有意义。所以教师要倡导布满生活气息的幼儿数学教学。
数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即情感也。现代研究表明: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而情商则占80%,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说情感是构成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来讲,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学习热情主要靠老师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如何结合数学抽象而系统的特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通过情感教育,循循诱导,潜移默化,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是日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其认知结构水平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不高,是由于其大脑的生理结构还没有发育到一定程度,因此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具有儿童的情感特征。但这种儿童情感特征和表现,又能反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其认知结构水平的提高。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大脑在学习中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2、情感教育符合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
当今的基础教育,不再单纯为了教学生学习知识和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情感展示是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表现,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上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及细致认真的生活态度,这是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例谈
1、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过于呆板和枯燥的课堂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数学情感的渗透。数学教学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挖掘数学之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数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数学中也有美。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邀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数学中不仅有认知,还要有情感、生命。传统的教育往往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感和谐的基础是理解。教学中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而且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情感关系协调得好,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大门,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讲,效果反而比严肃的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联系生活实际,让情感教育走进生活。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而有序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得知识,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情感的促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三、总结
情感教育应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让平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数学的潜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数学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