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农林学类>

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发展的制约因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 硕士研究生教育农业推广论文 》

  1优化招生宣传工作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严格按教育部和辽宁省招考办相关精神和要求,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制定了《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考生的复试过程中,特别注重考核考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考查,以培养层次高、社会需求多的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全面考查、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进行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录取工作。

  2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我校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研究生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为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学校准备从完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入手,实施以下改革措施:

  (1)加大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2)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吸引校友、行业企业通过教育捐助和设立奖助学金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经费提供支持。

  (3)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承担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学科、导师之间就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展开竞争,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通过调节招生指标,对科研课题及经费充足,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管理水平高的学科、导师实施招生,研究生分配名额倾斜,但倾斜增加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导师承担。

  (4)开拓与用人单位产学研办学的渠道,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承担研究生培养的集中实践环节和做毕业论文所产生的费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绝大多数为具有工作实践经验,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起步比较晚,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且具备良好师德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任课老师尤为重要。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每年都会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理论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农业推广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

  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研究生管理的关键力量。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渔业领域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了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加强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师制。学校既注重扩大导师数量,又非常重视提升导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实施导师遴选条件改革;其次,建立导师学习和学术交流制度。一方面,通过导师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导师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对新导师就导师职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鼓励并组织导师参加国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活动,促进导师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规范质量管理

  4.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和规范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渔业领域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既要使研究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国内各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少、缺乏专门教材的现状,我校教师在授课时充分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设置需求,着重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的比重,在保证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基本要求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安排教学计划。为充分保证授课质量,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考勤外,还会派专人定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考勤。

  4.2加强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课程知识,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借鉴学术型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学校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学生考试资格。每次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在校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职工任监考、巡考人员。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端正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实习、实训考察,能使研究生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和启发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应用所学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实践推广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研究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授课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进行案例教学。在学习考察过程中,学校还聘请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研究生们能与这些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内外渔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专场讲座,以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为渔业领域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场所。

  6规范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对学位论文质量、研究成果水平至关重要。学校要求渔业领域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我校从单纯的研究类论文过渡到研究类、调研报告类、规划与设计类、研发类和总结类这五种类型的选题。要求选题应当具有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近的先进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科学可行,更强调其社会需要性。选题能充分体现选题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开发、水产品加工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和学生应定期进行论文选题研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确立选题方向后,由其导师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研究生学位选题无创新点、重点不突出、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研究生不能按时完成论文,研究生学院则要求其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由导师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7规范论文评审答辩

  7.1学位论文盲审

  我校对专业型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审制度,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研究的工作量大小和技术难度;

  (3)论文研究所体现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7.2严格规范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乃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关,只有规范论文答辩过程和答辩环节,才能严格把握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校规定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委员会应由校内和校外的5-7位专家组成,其中必须要有来自渔业领域生产和管理的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论文答辩按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位申请人在论文答辩结束后要及时按答辩委员会所提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以进一步完善论文质量。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的系统工程,为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应借鉴其他类别较成熟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针对渔业领域和生源结构的特点,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及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加强对实践环节和论文选题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系统地构建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 城固县农业推广论文 》

  1农业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陕西省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指引下,城固县相继实施了以稻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为代表的重大农业推广项目。特别是自2008年实施的水稻高产创建以来,连续6年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创造了陕西省优质籼稻大面积集中连片单产历史最高记录。

  1.1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优势和品种潜力制定技术方案,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推动了全县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增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6年累计实施13.2万亩,项目区水稻平均亩产672.6kg,较全县增产22.3%,辐射带动全县水稻亩产由项目实施前的497.4kg,提高到2013年的562.7kg,增产13.2%。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5.4万亩,采集土壤样本3650个,分析化验相关指标项目2.1万项次,推广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为主的沃土工程45.4万亩次,为粮食高产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

  1.2技术集成创新有了突破

  项目实施以来,针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障碍和制约高产的关键环节,累计引进高产优质良种30多个,引进示范稻茬麦油免耕、水稻机械化育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油菜机械化播种收获等新技术5项,开展品比试验、水稻氮钾后移、病虫防治药剂等试验16项次。筛选出一批适应城固县种植的优质高产主推良种和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药剂;优选出最佳施肥配方及施肥方式。坚持了密栽培、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种(插)、收农机农艺结合、秸秆还田配套为核心的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路线。强化主推品种、播(种)插(秧)时间、插植密度、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治五统一。开展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特色农产品配肥研究与应用”等3个自选课题项目,分别获得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通过科技转化应用,2008年博望镇周家堰村种植宜香1577,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756.3kg,2010年文川镇文星村种植渝优35,2012年龙头镇新华村种植天龙优540,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65.7和782.5kg,刷新了城固县水稻单产新纪录。

  1.3减灾保产增效技术发挥良好

  农业是露天工厂,城固县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干旱、低温阴雨寡照、倒春寒、洪涝、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根据本地气候资源变化特点及不同年份间气象差异,在水稻生产上,针对丘陵山区,提出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通过选用稳产性好、抗旱、耐病品种,适时早播,化学调控及病虫害综防等技术减灾保产。在农业基础条件好,光温资源充足的平坝区,选用突出优质兼顾抗倒伏高产的良种,达到提质增效。在小麦油菜生产上,引进示范稻茬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不但实现了不违农时抗淋播栽,降低劳动强度,避免秸秆焚烧造成污染,在节本增效的同时还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

  1.4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建立高标准样板田,以点带面,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我们坚持“村有示范户、乡有示范片、县有示范方”的工作思路,为全县粮食生产树立了标杆。累计建立水稻高产百亩核心示范片2100亩,平均亩产755.4kg,较全县平均亩增产150kg以上,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7.36万亩水稻,亩均增产19.5kg,增幅4.1%,总增稻谷338.52万kg;建立麦油稻草覆盖栽培示范片3500多亩,带动全县年推广免耕栽培5.7万亩,节约生产成本500多万元;建立水稻机械化播种、插秧示范1400亩,均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展示带动作用。

  2主要做法

  2.1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项目实施以来,县上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农技中心及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导,并将其列为乡镇农业产业化考核的重点。其次是组建科技指导组,落实科技指导员。依托市县业务主管部门科技人员组成专家组,实行首席专家责任制,制定方案,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从县乡抽调技术骨干100多人,建立包抓示范户制度。对科技指导人员从进村入户指导时间、实施成效、示范户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县有技术骨干、乡有技术标兵、村有技术能人”的技术网络。

  2.2整合资源优势,狠抓关键技术落实

  一是整合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县农业局将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业务站全部纳入项目实施小组,形成技术推广部门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包村联户指导,各尽其能。二是整合项目资金,落实物化补贴。将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一村一品建设等项目资金全面整合,向高产示范村倾斜,仅高产创建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20多万元,从良种、肥料、农药等方面实施物化补贴,统一供种、供肥,发放到户。保证了以项目建设,助推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

  2.3创新推广方式,扩大技术宣传

  采取“项目带动、企业参与、部门协作”的运作模式,广泛吸纳粮油专业合作社、粮油加工及供种企业等多方面参与,延伸服务链条,提高种粮群众效益。累计推行优质稻订单生产4.85万亩,订购稻谷3500多万kg,为农民增收700多万元。在项目村遴选科技意识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村级农民协理员,培育科技示范户,作为工作联系和指导的重点。利用电视讲座、城固农业信息网、现场会、板报、专家大院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培训。2008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00多场次,培训农民8.5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0.5万份;重要农事季节召开现场会30多场。大规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2.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起点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促动下,示范村围绕粮食产业先后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培育专业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20个,依托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带动,确保水稻、小麦、油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县上协调科技、财政、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纵横联合,把有限的财政支持资金用到重点区域建设。仅2013年以新华、文星为代表的20多个示范村,共吸引各类涉农资金1280万元,累计建成“U”型渠道衬砌42km,硬化田间机耕道路65km,新建抽水机井32眼,配套输变电线路4km,改良土壤1.2万亩,预计年可增加粮食221.75万kg,油料37.5万kg,年增加种植业总产值738.45万元,多部门一盘棋、大协作的联动机制为粮食增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3启示与建议

  农业农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目前情况看,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仍不如经济作物,短期内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的局面难以改善,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难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效率难以较大提升,因而必须以经济效益激发种粮者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

  3.2加快经营机制创新

  积极鼓励探索发展加速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和防止种粮副业化甚至土地抛荒现象发生。

  3.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城固县36.4万亩基本农田,中低产田仍占到44.6%,旱涝保收面积也仅达到20.15万亩。为此,首先应进一步加大水利等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难题;其次是把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培育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作为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三要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控面源污染,确保土地资源健康永续利用。

  3.4突出农业科技支撑

  相对照专家指导与农民习惯种植,以及普通大田管理和高产示范方比较,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至少有50~150kg的增产潜力,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轻简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同时稳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技能。

  作者:张娟 张恒伟

有关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农业推广创新论文范文

2.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3.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4.农业推广优秀毕业生论文范文

5.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6.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7.技术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17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