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农林学类>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农业推广体制是农业科技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开展农业推广工作所采取的组织制度,其内容包括农业推广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篇一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践 》

  在我国的总人口中约有八成左右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对于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科学有效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文将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农业,所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内容。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它能够为农业生产创新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技术体系的成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利保障。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先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成果的转化。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能够在更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涉及较多部门,这使得具体农业技术推广出现了人事分离的问题,某一具体工作或者事项很少有专门的负责人。这种情况下的农技推广部门和人员经常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部门间的有效协作更是无从谈起,进而导致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无序和无效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职能错位

  在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很多推广人员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具体职能还没有有效地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职能的发挥,存在农业技术职能和实际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产生不必要的技术浪费,很多资源也被大量消耗。同时由于农业技术职能的不恰当应用,真正需要农业技术支撑的农业生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的重要原因。

  (三)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适应实际情况

  农业生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近年来不断出台,同时在农业技术的作用下一些技术理念和体系得到不断建立。但是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很多工作人员仍然怀有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产生了虽然具有强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理论,但在实际落实中却收效甚微。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应用不够灵活,相应的机制无法同实践工作进行有效对应,即使将相应机制和实践工作对应起来,也存在机制运行不畅的问题。

  三、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第一,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所以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地方政府应当及时引导机构中问题的解决,并将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效贯穿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日常运行中,尽可能提升机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责任部门应当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进而保证农业科学发展和农业创新。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基层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应当对先进地区或是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借鉴,通过不断改革分析和解决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在推广体系的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系统化发展。当前很多省市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中设置了专门的网站,并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将相关的信息上传至网站,进而方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查阅。第三,对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进行创新。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作为农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服务型农业生产成为重中之重,在体制机构的不断创新改革中,农业科技推广管理机制获得了完善。在具体部门的责任方面,地方政府还需明确乡县农业部门的指导责任和管理责任。乡县农业部门应当对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方法得到了创新,并强化绩效管理和考评考核的力度。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农民、乡镇政府、农业部门的三方考核制度,通过岗位管理的实施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进而为推广人员职责的有效履行提供保证,最终实现建立公益性职能主导的构建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队伍的支撑,因此责任部门应当为推广工作建立起抑制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第一,责任部门应当对农技推广人员招聘环节进行强化,重点吸纳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同时责任单位还应当开展针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并且要求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方面应当包括专业农技知识和推广能力,让经过培训的农技人员不仅能够具备最新、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能力,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和农业实现有效地沟通交流,进而保证农业技术能够顺利的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策略。但本文仍有一定局限,希望地方责任部门能够对农业生产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视,进而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作者:张兆文

  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篇二

  《 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非均衡发展思考 》

  一当代农业推广教育

  始于19世纪中叶,其内涵最初被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界定为“大学的延伸”,即把大学教育的工作延伸到校园之外。到20世纪初,农业推广教育开始传入美国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随后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教育陆续传入世界很多国家,并以不同名称和形式出现。虽然农业推广教育在不同时期被不同国家定义为不同名称或不同形式,但其中心涵义一直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把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授到需要的农民或农业地区。

  农业推广人才需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懂农业知识和技术、懂传授、知道谁需要知识和技术,即农业推广教育是培养懂农业知识和技术,有能力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所需要的农民或农业地区的人才[1]。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实际上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与农业技术长期趋于停滞的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则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伴生的,除了农业内部内生机制有限的技术创新外,更多的是得益于农业外部科技发展从而对于农业内部有效地技术注入。

  因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抑或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现代科技、信息、管理以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去,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推广已经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他们在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比例、职称、学历偏低,农业技术技能比较单一而且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等问题依旧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推广作用和有效性的发挥。调研显示,我国现有农技、兽医、农机、水产、经营管理等五大推广系统,形成中央、省、地、县、乡五级推广体系,全国共有农业推广机构189502个,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885021人,但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仅占3%、中级职称人员仅占18%;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42%。省级农业推广系统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4%[2]。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相关比例,特别是知识、学历层次则要高得多,比如美国州一级农业推广人员中,53.7%具有博士学位、37.3%具有硕士学位、9%具有学士学位。县一级农业推广人员中,1.3%具有博士学位、43.3%具有硕士学位、55.4%具有学士学位[3]。相比之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培养农业推广系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自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设置和开办“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相比,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加侧重于应用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其内容基本涵盖作物等农业各个门类十五个领域。近年来,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全国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000人,大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人才的涌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随着农业推广硕士规模的不断扩大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不同领域比例不平衡。

  从整个农业推广硕士十五大领域报考、录取看,各领域间差异较大,一些传统技术性的农业推广领域,报考人员较少,而一些对农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经营管理科学等领域报考人员相对较多。据统计,2009年全国总共有403个领域点,平均每个领域点录取人数为18人,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平均录取65人,林业领域平均录取27人,最少的草业领域仅平均录取4人。仅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录取人数就占总录取人数的45.8%以上[4]。目前,这一趋势仍然在延续和扩大。

  2.农业推广硕士人员结构的不平衡,农业推广一线特别是基层科技人员比例偏低。

  从近几年招收的农业推广硕士生的来源看,真正来自农业和农村基层一线的科技人员不足1/6。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现代农业推广过程中如何实现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和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有效结合,影响现代农业推广的前瞻性、时效性、引领性、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农业推广各个领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大特征就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单一的传统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需要。

  农业推广也开始更多的集中在非物质形态的技术和知识的推广上,因而,在农业推广各个领域中,一些“软科学”领域的报考、学习人员相对较多基本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其次,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领域宽泛,职业背景要求不具体,因而,近年来农业推广硕士报考生源中非涉农类的人员相对增多,其中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行政干部比例较高,真正工作在农业推广一线的报考人员少。因此,一部分培养出来的学员难以胜任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学员无意于农业推广一线工作,仅仅把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作为改变自己学历结构、进入涉农及非农行政管理机构、晋级增资的渠道和砝码。

  再次,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功利化、学术化、培训化倾向,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中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物化技术领域,囿于传统的物质技术的传承模式,缺乏现代农业面向商品化、市场化、信息化所必须的市场分析、信息处理、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术;而农业推广硕士中的一些软科学领域,则缺乏必要的农业物质生产技术的了解和把握,特别是对于部分非农专业背景的学员来讲,存在较大的知识缺陷,难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农业推广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另外,国家政策优惠对于吸引基层农技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的人员普遍待遇较低,工作任务繁重,经济压力大,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仅仅依靠基层农技人员个人的力量难以承受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成本,使得部分希望通过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来提高自身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面的广大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望而却步,导致基层生产经营一线高层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比例偏低。

  三按照懂农业知识和技术、懂传授、知道谁需要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原则

  结合现代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非均衡发展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但是就农业推广的功能以及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有鉴于此,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应该逐步改变目前的非均衡发展格局,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业推广人才的需要。

  1.适当调整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各大领域的内容结构。

  具体来讲,对于一些传统农业领域,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的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的推广领域,适当增加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分析、农业信息处理等相关内容,拓展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使得他们从单一的农业技术研究、指导、服务与咨询向农业科技与信息化、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之路进步;而对于一些侧重于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推广的“软科学”领域,尤其是一些非农学校、非农专业生源相对集中的领域,除了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等内容外,也应该适当增加基本的农业应用技术、知识等相关内容。这样,既突出和体现了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不同领域的特色,又通过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各大领域内容的结构调整,使得所有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学员在知识结构上能了解和把握相关农业推广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与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硕士各领域特点。

  2.克服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功利化问题。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克服这一问题必须要多方面通力合作,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培养机构来看,切忌急功近利。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和完善办学机构各方面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和水平,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合作,实实在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切忌盲目扩张;从学员方面来看,应该尽可能招收那些有志于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学员,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案例研究、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既能够也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来看,必须严格按照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制度和规范,从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加强对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办学机构、办学过程、办学效益的监管,杜绝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形式化、功利化。

  3.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双重作用。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具有较强的弱质性、外部性(尤其是正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等特征,因而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市场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还不够,必须综合运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国家政策应该加大对于一线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提高学历、职称、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的人员待遇,使得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既能够又愿意通过报考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和规范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运营过程中合理的经济利益的分享,提高广大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市场参与程度,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农业技术推广成为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的职业,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作者:刘祖春 董倩文

有关农业技术推广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推荐:

1.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农业科技创新专科生毕业论文

4.养殖技术推广本科毕业论文

5.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6.农业科技专科论文范文

    171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