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政税收>国债研究>

国债逆回购论文代发表

秋梅分享

  国债能够调节需求:当经济衰退或者失业严重的时候,发行国债能够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债逆回购论文代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债逆回购论文代发表篇1

  浅谈基于央行实行逆回购操作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机构为了提高潜在的产出增长率,通常会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就目前央行多次通过逆回购操作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用逆回购操作调控市场资金的流动性,来探究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宏观经济学者的研究,综合分析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行稳健货币性政策的目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制定合理的货币性政策来促进国家经济以长期平稳较快的态势向前发展,从而完善我国开放型的经济体系。

  【关键词】宏观政策;货币政策;逆回购

  一、引言

  国家每年都会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调节市场货币供求量。往年,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较多的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两种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方向。中央银行现在以每年增加20%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促使国家经济平稳向前发展。但是,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未来一段时期内央行依靠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运行的空间会逐渐变小。所以今年央行主要是依赖逆回购和正回购操作方式调控市场资金的流动性,而在这两种操作中,央行更倾向于逆回购。

  二、2012年我国所实施的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从2012年1月中旬开始,央行进行了两次规模共计超过3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随后在5月份又进行了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逆回购操作。在外汇流入量减少,贷款投放较多的情况下,银行间资金紧张状况表现的比较明显,为了抵补外汇占款疲弱所引起的资金缺口紧张的资金面,就迫使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接着,2012年6月26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又开展9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

  央行于8月21日在公开市场同时进行了700亿14天期和15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天的操作量创下了单日历史新高。随后,这一新高被9月25日中国央行网站上公布的数据刷新,央行为了缓解双节和季末等因素下资金紧张的局面,开发了人民币10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和19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这次逆回购的规模相当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达33个基点。

  该数据显示,逆回购的发行力度有所增加,操作期限也具有明显拉长的趋势,这有利于央行通过逆回购工具来调节流动性并稳定资金价格,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短期内仍可能是不太可能的。2012年10月30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总额达3950亿元人民币7天和28天期的逆回购操作,远远地超过了9月25日创下的单日2900亿元人民币的最高纪录。数据分析,央行在9月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释放的资金在4000亿万左右,与3950亿元的单日逆回购规模相比二者不差上下。

  央行开展如此大规模逆回购,也意味着其动用等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深度流动性释放工具的可能性降低或推迟,业内人士也预测逆回购的频率和规模也都会继续上升。目前央行不仅把逆回购作为货币政策的首选,而且央行报告也表明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组合。整体来看,央行连续发行逆回购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流动性的问题,但是还是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受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资金面波动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我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并不大。受通胀压力犹存,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反弹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政策调控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为了避免金融市场资金面出现较大的波动,央行应该更好地学习如何正确有效、及时地使用逆回购这一政策工具。

  三、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简述

  货币政策影响到货币的供给其目的在于,在通货紧缩时期,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增加总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货币供给的变动使利率上升或下降,并影响商业投资、房地产及净出口等部门的支出水平。货币政策是间接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依据不同对它的分类也不同。根据货币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可以把它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二是降低再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业务。根据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可以将货币政策分为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前者是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不断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后者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不同而不断的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在实践中,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调节性货币政策。

  (二)分析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有效性

  1.分析我国货币性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在中国有四方面的目标,这与国外的货币政策相比略有不同,它不仅要考虑到增长、就业,同时还要考虑到物价,而且还有国际收支平衡。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也是根据我国今年来的国情决定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总体上看,近几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201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积极和稳定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处理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我国通胀压力的根源在于经常账户顺差过大,从而导致货币升值,央行被迫在市场上购汇,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因此政府部门仍需进一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财政部采取了“四万亿”元的财政投资计划,并且效果显著,因此很多经济学者和政策决定者质疑货币性政策在调控国家经济方面是否不能像财政政策那样效果明显。刘洪泽(2011)通过建立VAR模型,对货币政策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从静态角度看,中国货币呈现中性特征,货币政策整体上是无效的;从动态角度看,货币政策有效,但实施效果会出现滞后期,一般在4-6个月,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并不通畅。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也应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李亚敏(2012)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发达国家的央行和金融机构广泛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商品,使得更多的国际货币资本不断涌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在我国现行的结售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为维护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渐进走势与稳定,提高中国产业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蔓延。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成长阶段,城乡发展程度、社会福利水平、行业收入分配以及金融国际能力等方面发展还不均衡,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诱发结构型通货膨胀,使得基础货币被动增长。

  >>>下页带来更多的国债逆回购论文代发表

352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