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范文

余雁刚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引发一些不容忽视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实际,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范文

  《试谈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主要财政成因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而我国在短短的20多年间,就达到40%以上的水平。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产生了一些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影响和谐稳定。

  由于我国政府正处在向公共服务政府转型的进程中,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尚有不足,所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与居民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突出表现在公共交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诸方面。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和数量的不断扩张,持续的人口流入,则更是加剧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2.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承载压力剧增。

  目前,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城市大量空间资源闲置,耕地等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与此同时缺乏合理规划,贪大求洋,大广场、大立交、大马路、大绿地、大学城、大型会展中心、政府办公区大搬家等现象十分普遍,蔓延式的城市建设,不仅导致空间布局混乱,而且由于水土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缺乏必要的污染物处理和生态建设措施等,导致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3.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缺乏保障,难以彻底转移。

  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但由于在公共财政框架中,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没有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社会权利,不仅工资水平低,而且不能享有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就业、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农民工城市化的成本高,难以实现向城市的彻底转移,制约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失地农民补偿水平低,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更突出的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安排,直接带来贫困,难以持续发展。

  4.区域恶性竞争加剧,阻碍要素流动。为谋求各地方自己的发展,城市之间及城市与区域之间恶性竞争加剧,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机场、港口、高速轨道交通等项目,出现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大城市利用行政等级较高及相应的政治动员能力,出台许多地方优惠政策,人为制造不平等的优势,阻碍要素在区域之间合理流动,造成城市间产业同构,产业在区域间难以有序扩散等等。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财税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城镇化过程中对我国国情和城市化道路缺乏清楚的认识、政府政绩观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偏差、没有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城市发展管理滞后、土地征用双轨制等原因外,财政税收体制不顺、政策导向不明、公共服务意识不足、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导致提供的公共服务规模、结构与质量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重要方面。

  1.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的不对等是引发城镇化问题的直接原因。

  地方政府既要担负地方社会的管理、兴办地方社会事业、保证地方社会福利,同时更要肩负起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但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在财政体制上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力与事权相对称格局。地方事权不断增加、财力不断减弱。有限的收入难以满足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巨大的资金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多方寻找出路,圈占耕地、操纵土地市场价格等,通过城市的规模扩张,带来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最大化效应,形成预算内依靠扩张带来的工商业税收增长,预算外靠“土地财政”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格局。

  2.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仍然是政府垄断经营、财政投资为主的格局。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滞后,没有建立起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主要的、稳定的、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市场化融资、特许经营的等进展较慢。债券、股票融资比重偏小,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入仍超过一半以上。建设资金过渡依赖土地出让收益没有改变,导致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短期行为特别突出。

  3.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还难以贯彻。

  虽然从1998年开始,已经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但在实际运作上,很难确定政府发展的职能与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之间的界限。与此同时,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强有力的财政保障,这就使得地方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导致了在发展理念和思路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居民对医疗、教育等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原因,尽管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但直接的后果却是造成大量优质的教育、文化、科技、医疗资源向大城市过渡集中,加剧了大城市、中心城市、小城镇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4.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按有关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财政,专项用于耕地开发,但大部分被挪用于城市开发。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将土地出让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用开支不透明,使形象工程建设的资金难以从源头上遏制。

  5.与行政区划体制相配套的财税体制,制约了城市群的发展。

  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明显的行政区经济特征,地方政府在政绩压力驱动下,致力于地域间“兄弟博弈”,将发展经济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重投资,抓政绩,使得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在竞争中逐渐离散,而不是城市群发展需要的集中,这种板块经济、诸侯经济模式使得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难以实质性扩展。

  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建议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7%.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财税政策导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明晰权责,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用科学发展理念,明晰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如何做好财力分配提供前提基础。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尽量做到财力与事权相对称,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财政体制保障。研究调整现行城镇地方税体系与管理体制,整合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适时开征物业税或综合财产税、环保税等新税种,形成与城镇税源结构特点相吻合的税制体系,为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稳定的财力。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城市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研究,平衡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财力差距。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机制,实行有奖有罚的财税政策,鼓励城市空间资源和耕地的合理利用,使财税政策实现城镇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立城镇化发展稳定资金投入机制

  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融资渠道,这看起来是对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反过来看,说明了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还缺乏能长期化的资金渠道。从国际经验来,包括市政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要尽快考虑城镇化建设债券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缓解当前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压力,把地方政府的短期化行为,逐步引导到从长远、从几十年的角度来推进城镇化,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浪费问题、高房价问题等等。

  (三)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制度,抑制土地城镇化过快发展

  严格贯彻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切实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规范土地出让金的使用;结合预算透明改革的需要,将土地出让金使用纳入人大、审计监督的范围,防止预算外循环造成的不公开、不透明的弊病。

  (四)统筹城乡,建立区域城镇化一体化机制

  从当前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我国事实上的财力与事权不对称格局看,乡镇不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一方面由于乡镇不具有稳定和雄厚的财力来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乡镇管理方式粗放,既有可能增加农民负担,又可能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小城镇建设要从统筹城乡的角度,以市、县为投融资主体进行小城镇建设,既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来源,又保障了小城镇建设符合整个区域空间规划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创造公平就业机会,为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提供有利条件

  促进就业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民工技能缺乏,就业环境恶劣,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普遍的现象,要创新就业扶持理念,通过对有关培训机构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加强对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支持,提高其就业能力;对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企业和自主就业的失地农民,给予定期财政贴息或税收优惠;增加社会保障性支出,在资金上支持农民工参加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为其创造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等。通过增加劳动执法经费,加大对拖欠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经营单位的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六)发挥财税引导功能,促进城市群发展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大力消除要素在城市间配置的束缚,为城市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财税政策角度看,首先要清理各城市自定的财税优惠政策,防止恶性竞争。按照各区域产业特色和分工,制定区域与产业相结合的优惠政策,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走合作发展之路。逐步推进其他政策一体化,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其次,建立城市之间的财政、税收利益协调机制。成立城市群财政协调的工作机构。

  负责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研究具体政策。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财政协调会议,相互通报和交流情况,共同探讨和研究支持城市群发展的财政战略规划。加强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协作,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和协查制度。建立税收利益协调保证机制,各方不得擅自减免税,不得单方面出台和实施任何与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相违背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七)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根源就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求尽快转变政府职能。为了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来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考虑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功能分区,并针对不同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可以考虑选择若干省份开展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绩效考核试点,弱化“行政区划”,强化“经济区划”,逐渐消除行政级别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束缚。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财

  财税政策论文篇1

  《试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

  中国有着丰富的紫檀资源,但是在人口基数上的劣势使得人均资源排名在世界上处于较少的地位。为了应对这种现状,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目前,我国的基本能源结构仍然是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作为主体,这些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十分巨大,因此对当前的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家想要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就必须先从改善能源结构出发,在能源使用的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依靠这一行为从根本上对碳排放进行限制。

  (二)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目前在北方城市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出现了很多呼吸道方面的健康问题,空气污染也因此成为目前环境问题中的重点问题。这也是我国目前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作为发展基本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入手解决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从而起到改善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效果,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工作和环境工作的主轴。

  二、现行税收政策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存在问题

  (一)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不合理

  当前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仅仅限于矿产品和盐等资源,对于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一些稀缺资源还没有纳到征税范围内,这就很容易导致稀缺资源不注意资源保护而被被滥用。而且,目前资源税征收的主要形式是以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纳税产品的销售量或自用数量作为计税依据,对于企业已经开采但是还没有销售或者没有使用资源在监控方面不重视,这就在一定意义上变相的鼓励企业对资源滥采。另外,当前计税当中对资源实现从量计征的方式很难对资源税的级差调节功能有效体现,造成在实际的资源税中所对应的税价格不够灵活。当企业的税额比较低的情况下,不仅很难对资源的稀缺性有效反映,并且也容易造成对市场价格的扭曲和不合理,资源的应用效率非常低,不利于低碳经济的正常发展。

  当前的消费税征收范围中,包含了成品油、橡胶制品、鞭炮焰火、香烟制品以及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和环境资源密切相关的应税消费品,但从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来看,消费税征收物品的范围还是小了一些,一些对环境污染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也应该纳入这个征税范围,如一次性电池、化肥制品、煤炭以及白色垃圾等,要积极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起到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约束引导作用。

  (二)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完善

  税收优惠政策指的是在税收过程中对某种行为进行鼓励和引导的政策,一般来说它往往能够对于资源的开发在应纳税额中进行优惠,但是这仅仅只是在税收价格上进行优惠,形式比较单一;从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来看,主要就是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加强了关注,并且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低碳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技术研发应用等项目中的优惠力度并不足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另外,税后优惠政策中涉及到的政策还比较少,这种现状使得税收政策体系化难以实现,从而降低了税收政策和发展之间的协调作用。

  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和税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是无法忽视的。所以在制定税收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同时通过在具体税收政策方面的调整对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比如在某些领域对利用新能源的企业降低税率,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高税率的政策,从而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变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式。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罚款等形式对企业高污染高风险的行为进行限制,将资金用于改善地区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态势,从而促进全社会的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1、在财政政策上向低碳经济发展有所倾斜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发展方式之一,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更大的前期投入和更多技术方面的支撑。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研发周期往往较长,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对企业而言可能难以承受,这就需要政府利用“看得见的手”进行介入,政府通过投入财政预算等方式对企业研发及新技术进行补贴,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循环发展,加强对环保科技的研发。

  2、实行绿色的政府采购模式

  政府的各项采购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多采购一些绿色低碳的产品,从而为绿色低碳产品的生产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更大的空间,政府要在社会采购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从而使得全社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有更加自觉的意识和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3、在财政补贴上对低碳经济有所照顾

  财政补贴是政府促进某项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越累越多的财政补贴项目出现在政府预算当中,因此政府要对低碳发展的项目在财政补贴上进行倾斜,如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节能产业的低耗能化处理以及对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进行适当补贴,从而增强低碳发展模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低碳发展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全面铺开。

  四、结束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在各方面都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撑,财政政策方面的倾斜、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及国家政策层面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才能得到发展,将看的见得手和看不见的手以恰当的方式相结合才能使得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财税政策论文篇2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一定要加强中小型企业的全面发展,只有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才能够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受到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影响,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缓慢,这就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压力,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大前提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各企业的竞争十分严重,有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为了更好的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做出一定的改善,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全面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企业的总体资产、整体经营规模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都较大型企业有很大差距,中小企业整体的经营规模都较小,为了更好的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应的政策管理,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界定标准进行政策的实施。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分布十分广泛,而且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经营项目都十分广泛,它在推动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好的解决了大企业发展上的不足,全面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另外,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好的解决了就业问题,全面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我国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业率也在上升,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样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自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对外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了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现阶段很多高损耗、大污染的中小企业都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对当前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整体投入资金的不足,也就出现了企业机器设备相对落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管理水平的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一定要加强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力度,加大企业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中小企业中财税政策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都逐渐出现在了市场经济中,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整体贷款的规模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所以当前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都是通过向金融机构的全面贷款来实现,这就造成很大的不便。由于很多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整体贷款额度并不高,单独一笔贷款金额较小,加上银行的风险投入以及人工成本,导致每笔贷款的综合成本过高,这就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另外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但高成本的融资贷款,低收入的利润空间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我国现如今的整体贷款制度并不完善,也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融资制度标准,财政政策也不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为整体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一方面,我国的政策法规中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太严重,很多企业都反映税收太严重,不能够得到相应的利润空间,企业经营太困难。虽然国家也推出了相应的减少税收的政策法规,但由于力度不够的原因,很难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虽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但减少税收的力度很难跟上整体物价的上涨速度,而且像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基金的税负减少力度太小,并不能够解决企业的税收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改善措施

  为了更全面的推动社会的经济进步,一定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财政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作出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全面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的和谐。只有根据现如今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融资政策和标准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通过一定的减税标准,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才能够全面的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一)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交替出现,我国的财政政策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建立、发展以及退出的整体发展规律来建立相对应的财政政策。在企业的建立初期,资金的整体投入就是企业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只有购买相应的设备、招收足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放宽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让企业可以拥有足够的资金。

  在企业增长的阶段,企业要想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抵押品数量不足以及经营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担保或者是通过多方面引入资金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融资,这样就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快速的发展。同时对于发展平稳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一定的资本市场融资,更科学的建立企业的评定系统,让企业可以得到私募债方面的发展。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各项制度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投资人员的需求,全面提高市场的经济水平和经济能力。在企业退出的时候,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破产保护基金,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障股东和当事人的权益,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退出,更好的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在整体企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更全面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中小企业的整体成本投入以及税收投入也在企业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企业都希望国家能够推出相应的税收政策来减少赋税。所以政府可以建立以产业优惠为主,各地区优惠为辅的政策来管理,并且结合各行业的不同建立相对应的企业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不同的税收标准,对于发展型企业可以继续进行20%的税收标准,对于其他行业可以推行累进的税收标准。在减少税负的方面,政府一定要加快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一定的减税标准,另外也要提高纳税的整体服务标准,全面改善纳税环境,进一步的降低纳税的成本,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加强税收的宣传力度,定期对政府财政人员进行一定的财政培训,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纳税服务。

  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全面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水平,全面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政府一定要在财政和税收两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只有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才能够推动企业融资的全面进行,并且实现企业后期的长久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财

  财政政策论文篇1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政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资金实力薄弱, 导致其大多存在特殊的信贷风险,加之我国融资担保体系的缺失,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为了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国务院于2006 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及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地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纷纷发展壮大,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所有担保机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民间担保机构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商业性担保发展非常快。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采取财政及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支持。

  二、财政政策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角色定位

  从公共财政学理论角度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由于“市场缺陷”引起的,而这对公共财政与国家干预提出了介入的要求。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业增长、社会稳定、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意义十分重大。因此,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外部效应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非常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征,由于其高风险与低收益的并存,导致私人资本不愿意介入融资担保行业,这就对政府提出了介入的要求。从政府介入角度而言,财政介入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财政能够以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及信用担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成立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资金是参与担保活动的前提,也是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大多比较薄弱,信用风险较高,因此要求融资担保机构具有较高的信用,这也要求融资担保机构具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尽管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向中小企业客户收取一定的担保费, 然后由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高,导致担保机构承受的风险与获取的收益不成比例。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融资担保机构最后都陷入了破产倒闭的境地,因此,财政要充分发挥其在融资担保中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信用担保机构的投资者和资金提供者, 为担保机构的发展注入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以补偿收益损失的方式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担保行业。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首先,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资金支持机制,从资金支持及政策扶持两方面入手,为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地方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采用包括财政借款、税收优惠、担保风险基金补助、担保代偿损失财政补偿等多种手段,为社会资金流入担保行业提供政策支持, 并严格控制融资担保风险。例如,2013 年11月, 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保厅从省级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3 亿元,作为山东省小额担保基金专项基金的补充。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升山东省的就业质量。另外,财政部可以逐渐尝试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中实施长期资本补充制度,并要求担保机构计提风险准备金,从而提高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的杠杆效应

  财政资金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融资担保体系中的杠杆效应,推动互助担保基金的发展及再担保体系的建设,从而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在推动互助担保基金发展方面,财政资金要发挥带头作用,与中小企业、银行共同出资建立基金,帮助银行分担贷款风险,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压力、降低财政代偿风险,又可以提高互助担保基金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财政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再担保体系,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各地区开展的再担保业务提供支持,从而有效的分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例如,2013 年,福建省经贸委与财政厅出台政策,将在未来三年内发放300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完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环境,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财政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环境,加强服务平台建设。首先,财政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帮助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一是财政可以联合银行及中小企业建立三方合作的非盈利性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二是可以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商业性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例如,可以采用免征营业税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成立中介服务机构。另外,财政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金融支持。财政可以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或者财政可以为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行为提供低息补偿,帮助其承担贷款风险。例如,河北省于2014 年执行《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城商行、农商行全部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四)以政府采购等财政手段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采用政府采购等手段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支持。政府可以与银行合作,为在政府采购中中标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担保、纯信用的贷款业务,以新型的担保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天津市财政就积极研究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方法,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天津市财政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合作,为政府采购中标的中小企业推出新的融资模式,大大简化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程序,提高了贷款速度。

  财政政策论文篇2

  《浅析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

  一、公共财政理论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环境是经济发展所遇到的一项重要问题,作为经济与环境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自生态建设提出以来,林业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

  公共财政政策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下,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公共财政调配的手段。公共财政政策是以国家为主体,利用与集中社会资源,由国家政策作为分配依据,利用政府财政的支出来满足社会相应的公共需要。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林业作为盈利与非盈利两种模式共存的产业,再加上其作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一种重要产业,其与公共财政政策所具有的非赢利性质相符合。林业产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公共财政中有一定的倾斜性,并且,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公共财政政策的支持与帮助。

  二、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林业作为现今的一种公共需求型产业,其符合公共财政政策中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要求。林业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的需求,但是同时其也具有培养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有国家经济政策上的支持才可以促进其发展,而公共财政政策适合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林业的发展。

  三、公共财政政策下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

  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林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据公共财政政策作为理论,完善其现有的财政政策体系。

  1、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

  林业相较于其他产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时需要了解到林业的多效益性,体现对林业的扶持性和补偿性。纵观世界各国林业财政政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林业财政政策,再直面我国林业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财政政策方面必须确立合理的思路。

  (1)林业财政政策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政策体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是立国之本,公共财政是实现政府政策的有利工具。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就确保了必要的公共支出,也规范了政府的收入行为,优化了财政收支结构。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的财力将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公益事业及服务保障等社会公共需要领域。

  (2)应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林业领域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林业的不断发展下,其具有的公益性、社会性、经济性也日益显现出来,但是现有的财政政策体制无法使森林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全部开发出来,因此中央财政应对林业财政有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确保森林功能发挥,进一步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

  (3)坚持林业多功能性是林业财政政策的主导目标

  在市场经济变革的过程中,林业的三大功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公益与市场、商业与财政的关系更加清晰,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是向市场型财政过渡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与日俱增,而林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林业财政政策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优化,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支持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4)必须确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财经战略

  纵观各国的林业财政政策,越来越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及其补偿。我国林业财政政策也应选择积极扶持政策和补偿政策,确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财经战略。实施这项政策的改革思路是:运用税收、政府支付、贴息等财政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导向功能,以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及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林区经济的不断增长。

  2、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构建

  (1)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可以用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目标。税收政策的核心是负担问题,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种的兴废、税率的调整、减免规定等形式实现。

  (2)公共支出政策是政府为提高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安排的支出,它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政府投资等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支出等转移性支出。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通过支出政策来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刺激和引导私人投资增加。而通过转移支付可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

  (3)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是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业或事项给予的补助和津贴。财政补贴在财政宏观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国家预算政策国家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进行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财政政策体系中,国家预算政策起主导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导向和制约其他财政政策。因为预算收支规模调整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进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5)公债政策公债是一种财政信用形式,一方面国家可以把国债资金用于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国债政策的运用,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实现经济稳定。

  (6)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规定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收益分配原则、分配比例、分配方式,使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盈利管理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分配行为的规范化。


猜你喜欢:

1.关于税收政策的论文

2.财税政策介绍

3.财政政策的影响

4.论我国的财政政策论文

5.财税政策农业论文

6.财政政策相关的论文

7.低碳经济论文范文

    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