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方面的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财政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政方面的论文篇1
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管强化
一、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这在根本上导致了财政转型资金管理的不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是存在欠缺,各种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造成制度执行上的混乱。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未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对于卫生行业,在涉及医疗卫生项资金的管理上,财政部门存在着一些职权不明晰的情况,人为因素在资金的分配上参与过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设置上也不够严谨,使一些违规现象有机可乘。事业单位在人员 、机构设置、流程体系等方面的设置都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部门也是相对不健全,财务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反馈机制也不够健全,许多资金的来源去向并不能完整的向公众公开,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差。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还有很大部分用在房屋、土地、车辆、设备等固定资产上,对于此类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上存在完整性上的不足。对各类资产的追踪管理不力,导致大量资产闲置,影响财政资金的管理效果。
(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财政的很多决策时缺乏监管措施的,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管控非常不到位。对于许多涉及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统一落实,本级单位卫生部门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账目,本级部门不参与建设项目的领导工作。这造成了管理和落实的脱节,本级单位的决策往往不能贴合自身条件,而对于有异议的项目也无法参与监督与管理,进而影响了本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监管流程的设置上,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管也是粗放的,不能结合项目实际设置相对细致的监管标准。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重视资金的申请和分配,而轻视对资金的管理和评价,财政资金的乱用、漏用、冒用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的老百姓。现行财政体制下,存在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财政部门不能完全掌握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造成监管的漏洞。
(三)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信息传达不畅通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信息传达不畅有主观和客观的双方面原因。客观上来看,财政资金从申请到拨付到落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于事业单位的最终环节,流转的时间也相对较久。流向到最终环节的资金最终分给每一个受益人的手中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补贴的人身上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从主观因素来看,政府自身的信息传递机制也是有所欠缺的,部分事业单位在信息的共享上不够流畅,不能很好的与县市级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对政策的跟进也有所迟疑,不能紧跟政策去采取落实措施。在信息的下行公布上,没有绝对的指标要求。对政策的公示、巡查、反馈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定,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能接受来自群众的广泛监督。
(四)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相对随意及不够专业等问题。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是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的,业务素质较低,不能更好的钻研政策、落实政策。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设置随意性较大,对会计准则的落实效果也较差。在会计岗位人员录用、离职等情况发生时,人员间的交接管理也不够规范。在日常管理上,对于本级政府发生的财务工作,存在着账务处理延时、凭证填写不规范的现象。财务部门对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上也存在缺陷。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按照要求设置台账明细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个人,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对单位的资产、负债的分布不能实时预防、实时监控,对债务风险的预知能力差,容易使事业单位陷入财务危机。
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对策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应制定更加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来实现对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更好的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格遵守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情,制定适应于本单位发展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引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政策依据。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提升对各大项目的参与度。使其更好地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财务核算的监管,对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调度。提高财务部门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规范制度执行,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全部流程认真审核,按时汇报。完善并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专项卫生基金的管理,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切实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对医疗保障基金的管理,为保障金设置专门的账户,单独管理,防止专用社会保障金和其他资金相互挤占。对于关于医疗卫生、科教方面的预算资金也一定要落到实处,保证真正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建设。
(二)强化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管体制,形成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双向结合体系。在内部,由事业单位负责人带头成立项目资金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讨本级单位各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定期检查财务部门的工作,包括对预算的执行、财务会计数据的处理、相关凭证的填列存档等情况,做到对本单位财务工作心中有数。对重要的项目更要实时管理,要求执行部门定期汇报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执行顺利,不存在延误、拖沓现象。在外部,强化上级政府对本单位级财务部门工作的管控,实时巡查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错误现象要及时更正。加强财务数据的公开,在事业单位公示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上访。现行财政体制下,存在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财政部门不能完全掌握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造成监管的漏洞。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沟通机制
应自上而下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流转机制。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办公事宜的逐级下放,在系统中设置对紧急事件的预警和提醒机制,摆脱传统的电话、书信形式的传达。规范各项事宜的办结时限,严禁拖延现象的产生。对各项国家政策的跟进必须及时,并且不打折扣的执行。加强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应主动与各单位间交流经验。对于医疗保障基金的管理,应为每一个享受保障金待遇的患者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有相关款项的拨付时直接由财政部门把款项打入受惠人的账户里,而不再需各部门的经手,使款项的拨付更加实时高效,杜绝在中间环节的截留。
(四)规范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建设,规范日常财务会计制度。从事专项资金管理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必须熟知岗位职责,并且要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加强自身会计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单位的岗位设置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执行回避制度,做到会计核算的高效率。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召开会计业务培训班,让人人参与到会计知识的学习中来,都能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让全员参与管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日常考核。推行政务公开,把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及时向全体职工公示。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的盘点和清查,保障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性,保障专项资金的正确使用。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运用计算机制度来约束事业单位财政工作的开展,防止违规现象。
(五)完善绩效评级工作
要加强财务工作的事后管理,把预算管理纳入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中。优化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在周期结束总结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每一大类的预算项目设定分值,明确剩余资金的数额范围,缩小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对一定阶段的预算执行工作进行打分,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并把分数与部门的评比挂钩。建立健全对资产、资金的管理制度,控制资本的使用效率。加强权责的明晰化,对不依照预算执行的现象进行严惩。在单位内部定期召开听证会,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讨论,总结上一周期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建议,把各代表的发言汇总成报告,对下一周期的预算编制提供参照。
>>>下页带来更多的财政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