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政治哲学>

次贷危机政治论文

秋梅分享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次贷危机政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次贷危机政治论文篇1

  次贷危机研究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以次贷为切入口,详细阐述了次贷危机产生升级的过程和原因,从救市计划入手分析了美国在危机产生蔓延后的应对措施,并结合次贷危机分析研究,提出了金融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次贷危机 救市 金融风险

  一、次贷危机产生升级的过程

  (一)房地产抵押贷款的特点与分类房地产抵押贷款具有收益较高、安全性较强、资金周转慢、流动性弱的特点。资产证券化把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转化为证券,使信贷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消失,可以激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分散市场风险,具有润滑、推动经济的作用。根据资产证券化,贷款机构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组成一个资产池,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即资产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借款人定期缴纳的月供成为偿付MBS本息的基础。在将MBS出售给投资者的同时,与MBS相关的抵押贷款的所有收益和风险都转给投资者,贷款机构流动性风险也得到了转移。按贷款的风险特征,美国的房贷市场分为三类:即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主要面向信用等级高、收入稳定、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借款人,这些客户主要选用的是传统的15年或30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次级贷款市场,主要面向信用等级低、缺少收入证明、负债较重的借款人。“ALT-A”贷款市场是介于优质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之间的市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记录欠佳、无法提供稳定收入证明的低收入房屋购买者提供的贷款。次级贷款者的信用等级低、违约风险大,适用的贷款利率通常要高于基准利率2-3%。在低利率、高房价的情况下,次级贷款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于是贷款机构开发出各种迎合低收入者的抵押贷款产品,这些抵押贷款产品的特点是,借款人在还款初期可以不必归还贷款本金,甚至连贷款利息也可以不完全支付。

  (二)互联网泡沫破灭和低利率政策促使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繁荣21世纪初,为了减轻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降息13次,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持续走高。在房价走高的背景下,即使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也可以通过出售房屋还清欠款,再凭借更宽松的条款获得新的贷款。

  鉴于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房贷客户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美国各金融机构纷纷积极拓展比优质贷款更高收益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记录欠佳、无法提供稳定收入证明的低收入房屋购买者提供的贷款。次级贷款者的信用等级低、违约风险大,适用的贷款利率通常要高于基准利率2-3%。在低利率、高房价的情况下,次级贷款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于是贷款机构开发出各种迎合低收入者的抵押贷款产品,这些抵押贷款产品的特点是,借款人在还款初期可以不必归还贷款本金,甚至连贷款利息也可以不完全支付。例如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约定借款人在开始借款的三年、五年甚至七年内,按照较低的固定利率支付利息,之后按照逐年调整的利率付息还本。这些抵押贷款产品减轻了借款人还贷初期的负担,但几年后借款人还款压力会骤然上升,存在超过借款人还款能力以至违约的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信用较差,很难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以次级房贷为抵押品生成的债券MBS风险较高,难以获得次贷危机政治论文评级,根据美国金融市场的规定,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和政府基金等大型投资机构不能购买没有获得次贷危机政治论文评级的债券,这就限制了MBS的销售,进而限制了次级抵押贷款的流动性。为了增加次级抵押贷款的流动性,房地产贷款机构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开发出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CDO产品将次级贷款的信用风险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优先级CDO风险相对最低,由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机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购买。未评级至次贷危机政治论文的中间级和股权级CDO,由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机构投资者持有。这样,优先级CDO的信用等级被中间级、股权级CDO增强,CDO的需求扩大,高风险向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聚集。于是,出现了信用违约掉期CDS来分散评级未达次贷危机政治论文的CDO的风险。CDS是一种信用合约,签署CDS合约后,投资银行向愿意承担CDO风险的投资人分期支付违约保险金,当CDO没有出现违约时,CDS中承担风险的投资人无需支付任何成本便可享受保险金收益,当CDO出现违约,CDS承担风险投资人的损失。总之,美国网络科技股价崩溃使房地产成为新的投资市场,低利率政策使购房者预期房价会持续上升,即使到期不能偿付房贷,也可以通过出售房产或再融资来偿还债务。

  (三)美联储连续加息引发了次级贷款市场风险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2004年美联储开始上调利率,进入连续加息周期。2004年至2006年,美联储170次调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至5.25%。次级抵押贷款多采用可调整利率形式,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由于加息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效应,加息初期并没有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任何影响,当加息的积累效应逐渐显露,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2006年第2季度以后,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持续下降,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再融资,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率剧增。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使得原本隐藏在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次级贷款市场风险开始显现,并愈演愈烈。借款人违约,次级贷款出现呆账、坏账,次级抵押贷款发放公司已经不可能把手中的抵押贷款完全证券化。此外,违约率上升使得抵押贷款证券的信用风险增加,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相关的MBS和CDO的信用评级。抵押债权的市场价值大幅缩水,不仅造成投资银行购买的CDO资产价值下降,而且使商业银行要求对冲基金提前偿还贷款或增加保证金,同时,对冲基金出现严重亏损,投资人要求赎回的压力剧增。对冲基金只能通过出售持有的其他优质资产来增加流动资金,又进一步降低了对冲基金的收益率,促使投资人要求赎回、贷款者要求提前偿贷;同时,市场的“羊群效应”加大了对其他资产的抛售压力,引起对冲基金账面上的资产价值进一步缩水。

  (四)次贷危机帷幕的拉开2007年3月13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宣称次贷市场出现危机,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帷幕,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危机,也被称为次债危机或次级房贷危机,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贷款机构破产、购买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的金融危机。从广义来讲,次贷危机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生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领域的危机,简称次级贷款危机。相对于优质贷款,次级贷款的市场风险大、不能按时还贷的违约机率高。二是发生在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特别是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的次级证券领域的危机。初级证券一般是指金融机构对投资者发行的证券,次级证券多指经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

  (五)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美国的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应声倒下,并很快殃及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持有者。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带动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等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的金融市场集体跳水,不仅道琼斯指数持续下跌,日经、恒生指数也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升级为蔓延全球金融市场的一次金融风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是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只占美国全部抵押贷款市场的10%左右,但次贷危机却能够迅速影响到几乎整个金融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金融动荡。高杠杆资本运作、市价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以及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模式造成了次贷危机的升级蔓延。美、欧金融机构实施的是以市价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参照市场上正在交易的类似金融产品的价格来确定所持金融产品的账面价值。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爆发、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市场价值缩水,会导致金融机构类似金融产品价值缩水,造成金融机构账面浮亏。A资产账面价值在本期内下跌,金融机构就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资产减记,那么在利润表上则出现相同规模的账面亏损。以市价定价的会计方法放大了金融机构的浮亏程度。是金融机构不断披露巨大资产减记和账面亏损的原因。金融机构一般都不同程度使用杠杆进行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在资产价值上升时期,以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采用的高杠杆资本运作,使得可利用资本大幅上升、信用规模大幅扩大、推进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资产(MBS、CDO等)的市场价值不断上扬,整个金融市场出现了更大的繁荣;在资产价值下跌时期,金融机构实施的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启动去杠杆化(Deleveraging)过程,要么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要么通过吸引新的股权投资来扩充自有资本规模。

  如果采用出售风险资产的方式进行去杠杆化,同一时间内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会压低风险资产价格,引发市场动荡,造成金融机构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的账面价值再度下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就会新增资产减记、利润表上就会新增账面亏损,浮亏程度继续扩大。此外,金融全球化使得次贷危机的风险在全球扩散。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欧洲、新兴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等都成为美国的投资来源国,海外投资者也持有很大一部分美国金融创新产品、金融衍生品。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风险也扩大至全球,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相关金融机构受次贷资产市场价值及相关金融证券市场价值(MBS,CDO等)缩水影响,损失巨大,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严峻挑战,各个经济体的金融安全面临重大风险。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特点及救市计划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先低后高的利率政策和先高后低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是造成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美国次级房贷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试图通过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重振经济。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下调开始,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基准利率;到2003年6月下调至1%,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并维持了一年多。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流动性过剩,推动了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造成了次级住房贷款市场的过度竞争,贷款准入标准越来越低,次贷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占全部房贷的比例大幅上升。从2004年7月开始,美国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将利率从1%提升至2006年6月的5.25%。同时自200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价下跌。在利率上调和房价下跌的双重压力下,次贷违约借款人不断增加。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次贷不良率为13.33%,由于贷款违约率上升和房产价格下降,次债价格下跌,贷款机构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次贷危机出现,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金融市场,造成全球金融危机。据统计,截止2008年2月,全球金融机构发布的次贷相关损失及资产减记总额达1810亿美元,标准普尔公司1月底预计,全球金融机构次贷相关损失达2650亿美元,瑞银集团2月底预计,全球金融机构相关损失将达6000亿美元。

  (2)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资本流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过度滥用又可能为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产品创新、资产证券化创新、财务资产管理创新等,其中以资产证券化创新最为突出。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为美国房地产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过度滥用,把一些信用不好房贷户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也实施了证券化,并且次级房贷债券在发行过程中信息不透明,债券投资者无法了解次级贷款申请人的真实支付能力,这种债券不断积累,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即大约60%的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了证券化,其中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规模大约1.4万亿美元,几乎与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存量1.5亿美元相当。这些次级贷款证券被美国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持有。2007年3月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发表报告,宣称次贷市场出现危机,很快次贷危机演化成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截止2008年8月底,全球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而核销的坏账已经接近五千亿美元。其中,亚洲金融机构主要是日本损失在240亿美元以上,中国银行的损失为31亿美元。据有关资料显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经济损失在一万亿美元以上。在次贷危机形成升级和爆发过程中,金融创新产品中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市场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以及去杠杆化等创新产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不光彩的角色。

  (3)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监管缺位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无法及时可靠地判断决策的成败。房贷机构一方面向购房者推销高风险房贷,另一方面向投资者推销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当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被推销给投资者时,投资人并不了解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不识庐山真面目”,这就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其次是政府监管缺位。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共有七家,包括美联储、证监会、货币监理署、保监局等,在这种多重监管的体制里,监管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从次贷危机开始形成到最终爆发,时间隔了至少半年之久,这期间各监管机构并没有进行相关信息的沟通,无论是美联储还是美国财政部,都没有对这一高风险的贷款发出任何警示,从而失去了最宝贵的危机处置时机,这表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次贷危机监管缺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次贷危机的特点纵观次贷危机的过程和原因,与过去历次金融危机相比,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特点是:来的猛,时间长,波及面广,损失大,危害严重,私营企业国有化是美国救市中的一大亮点。

  (三)美国式救市计划次贷危机引起的亏损和流动性紧缩导致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收缩信贷、融资成本提高、难度加大,企业 生产和居民消费受到显著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

  为了缓解次贷危机的冲击和恶化,2008年7月由美国国会参议院表决批准、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批准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向陷入次贷危机的购房者提供总额3000亿美元的转按揭贷款担保,约40万购房者可以获得较低利率的抵押贷款,从而避免丧失抵押房屋赎回权。二是向社区提供39亿美元贷款,重组购房者债务,以政府贷款形式偿付剩余贷款;三是授权美国财政部无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以收购两房股票,同时建议成立新机构监督两房的投资行为,可以否决高管的薪酬安排。美国国会用政府计划的手段使40万无力偿还贷款的购房者获得政府担保和财政救济、使已技术性破产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暂时纳入政府监管,以避免美国房地产业困境的加剧,给美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灾难性后果。为了缓解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及其引发的经济问题,美联储作出“为了拯救华尔街金融公司,美联储未来提供的救市贷款将没有上限”的承诺,并采取了多项救市政策措施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信贷危机。

  第一运用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首先下调联邦基准利率,美联储于2007年9月18日、10月31日、12月11日,2008年1月22日、1月31日、3月18日、4月30日连续七次下调联邦基准利率共3.25个百分点。其次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范围,延长贴现期限。美联储七次降低再贴现率,共3个百分点,并接受住房抵押贷款及相关资产等担保品再贴现,同时将贴现贷款期限由30天延长至90天。最后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向银行间市场注资,美联储先后21次向市场注资3717.5亿美元。第二,通过贷款拍卖、证券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提供资金。美联储于2007年12月建立贷款拍卖机制,推出定期拍卖工具(TAF),目的是向临时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美联储通过10次贷款拍卖活动为商业银行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2008年5月美联储扩大了贷款拍卖规模、增加了用于贷款拍卖的抵押品种类、首次接受以汽车贷款和信用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债券作为抵押品。此前在2008年3月时,美联储推出“定期证券供贷工具”,暂时允许投资银行直接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并且金融机构可以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美联储换取美国国债,贷款期限为28天。2008年3月27日以来,美联储五次通过“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进行国债招标拍卖,为投资银行累计提供2184.1亿美元资金。

  第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决定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资金,缓解贝尔斯登公司流动性短缺危机。第四,协调国内金融机构,联合他国央行和金融市场出资救市。在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协调下,2007年10月15日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宣布共同组织成立一个规模在800亿到1000亿美元、名为“主要流动性增加工具”的特别基金,该基金为收购有问题的按揭证券资产提供融资,目的是促成以市场为基础的危机解决方法。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全球信贷紧缩问题。从缓解次贷危机的冲击恶化到政策救市、市场救市、金融机构自救等举措,美国式救市展示了一个多种力量、各个层面的立体救市网络,其目的是恢复市场信心、稳定信贷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三、次贷危机的启示

  (一)明确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基本内涵,切实强化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它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相关性、可控性、扩散性、隐蔽性和叠加性的特点。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波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金融机构微观决策和管理的失误、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化、政治因素或自然因素等都会形成金融风险。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次贷危机的具体情况,按性质,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国家风险。金融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实体在筹集和经营资产(主要指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监控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来最大限度地保障金融安全。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置,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经营活动和货币资金筹集的正常稳健进行。对金融风险识别、衡量、监控和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领域的评估,构成了金融风险评价。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对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评价风险处置对策的优劣和效果。

  金融风险管理对策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置,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控制法是指在损失发生前,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政策,对潜在风险进行准备、采取对策,达到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的方法,包括有避免风险、分散风险和损失控制。财务法是指在金融风险发生并已造成损失时,运用财务工具,对已发生的损失给予及时补偿、促使尽快恢复的方法。只有明确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吸取次贷危机教训,规避风险首先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对于高风险投资要谨慎对待,对于国际金融市场要进行市场和产品的分析研究。同时,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其次严格市场准入标准,防止过度营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为吸引客户放松了市场准入标准即贷款条件,对无法提供财力等证明文件、信用及收入情况不良的客户推出多种浮动利率的贷款产品。

  在加息周期中这种“先松后紧”的还款方式加重了客户负担,导致大量违约事件发生。过度营销使借款人市场准入标准松动,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因此,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需要加强的是: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包括工作单位、收入水平、家庭情况;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方式进行改进,要求借款人提供收入证明以及单位、职位、学历等证明文件;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加强贷后管理、注意风险信号、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营销手段要适度,不能强调收益、淡化风险、误导借款人,对于过度负债的借款人,应给予适当的风险提示。其次,切实强化金融监管。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金融机构的盲目经营。

  其主要有分业经营、分业 监管和混业经营、集中监管模式。美国次贷危机反映了金融监管的体制缺陷,说明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金融创新背景下越来越强,以至拥有最复杂金融监管体系的美国金融安全网,都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发生。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中,许多金融业务是在金融监管之外的,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设计会带来新的风险,采取功能监管模式更有利于防范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风险。但金融监管体系不应过于庞杂,应把功能监管当作金融监管的主体。再次,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工作,解决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微观经济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之一是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计信息披露的缺乏造成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和借款者无法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使贷款公司向购房者推销高风险房贷的同时,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推销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充分的会计披露是资本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和制度设计,具有危机预警功能,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公开。征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程度、杜绝信息不对称问题。

  最后,成立公正、准确的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公正性、准确性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点。从次贷危机前后看,评级机构的评级不够准确、存在误导,因此加强评级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了维护经济安全,应该重点扶植、培养具有较强评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构建内部信用评价体系、开发内部评估模型、提高对国际投资的内部评估能力、减少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程度。

  (三)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资产证券化为风险管理提供了风险对冲、风险分散的工具和手段,改变了风险配置结构,减少了风险体系的受损程度。

  美国次贷危机没有导致发放债券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全面破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非常发达,次级债券供应商通过证券化把部分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重组后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已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按照信用等级进行分类,按资产类别向市场上的投资者发行收益率不同的证券,使信贷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信贷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资产转换成具有流动性的证券,转移了所持贷款的信用风险,获得了组织、安排、出售贷款的收益,有利于分散信用风险、改善资产质量、扩大资金来源、缓解资本充足压力、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合理分散风险。借款人的财产安全、开发商的履行能力和银行风险可以通过保险予以化解。

  (四)加强对风险的控刺在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时,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引导公众的积极性,通过改变公众的投资消费行为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可以防止市场信心的非理性下挫,流动性的及时注入可以缓解流动性紧张状况、防止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通过流动性渠道转移扩散。建立和巩固国际金融合作,可以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播。通过美国次贷危机的目前状况可以得知,在市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当承担风险可以获得更大的盈利,但不能放任市场以无形之手自行调控,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以计划的形式适当调控,既要市场也要计划。

  次贷危机政治论文篇2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

  内容摘要: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投资风险

  一、次贷危机成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人,如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拍卖或者出售房屋收回银行贷款。但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和利息,甚至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银行在这个贷款上就会出现亏损。

  随着美国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比较严格,这些机构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这些机构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

  (三)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由于外贸出口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明显放缓。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四)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还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资本流动,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国内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影响我国的资本流出,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资金调节的难度加大。

  (六)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我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

  (七)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的恶化作用于国内经济运行,尤其要重点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78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