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医学>

产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在当今社会,医疗护理服务不断发生重大变革,对于临床护理者而言,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科护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科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孕产妇100例,其中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实施产科风险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而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将其作为研究组。两组产妇人数均为50例,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3±6.2)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9±5.3)岁。两组产妇在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风险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落后,责任心不强,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等均有可能产生护理风险事件。部分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向孕妇及家属明确告知妊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一旦出现异常,孕妇及家属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抱怨情绪,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2)护患沟通因素。部分护理人员不善于与孕妇及家属沟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重孕妇的心理感受,甚至对于孕妇因紧张、恐惧而反复向护理人员提出问题的行为,表现出极不耐烦,进而引起孕妇及家属反感。同时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未给予实时的人文关怀,导致孕妇不满。

  (3)人力因素。因临床护士紧缺,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思想不集中,护理工作不到位,容易产生护理风险。(4)护理记录因素。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执行医嘱随意代签,使护理记录失去法律效应。

  1.3对策

  (1)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让其了解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使护理人员能自觉规范的进行护理操作。另外,利用法律知识,可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减少护患纠纷。

  (2)风险评估。针对护理操作中可能引起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改正措施,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3)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质量监控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常规,认真执行查对与交班制度,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使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5)加强服务意识教育。由高资历、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护理技巧,并传授与患者交流的技巧、人性化护理细节。每月依据护士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选出模范护士,给予奖励,以激励其他护士。

  (6)合理排班。在排班时,可由资历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搭配资历较浅的护士,在高危时段,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7)规范护理书写。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应及时、客观、全面,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汇,并由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情况。

  1.5数据处理方法

  采取软件SPSS15.0处理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3结论

  产科是一个专科性较强的特殊科室,产妇、新生儿情况变化快,护理工作大且繁琐,若稍有不慎,则可能会引发护理纠纷。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或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处理,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后果。作为产科护士,应抱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从细微处做起,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处理,将差错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以减少护理纠纷[2]。本文中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显示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可明显减少产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可明显减少产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产科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二:绩效管理产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共有病区2个,其中一病区床位36张,护士15人,床护比1∶0.4,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8人;正式护士3人,合同护士12人;本科4人,大专11人;年龄22岁~39岁,工作时间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2人,3年以下6人;月收治患者120~180例。二病区床位22张,护士9人,床护比1∶0.4,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正式护士2人,合同护士7人;本科2人,大专7人;年龄22岁~36岁,工作时间5年以上护士4人,3年~5年1人,3年以下4人;月收治患者60~100例。

  1.2方法

  1.2.1建立绩效考核方案根据“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内容要求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结合产科具体工作特点制定二级考核指标10项。

  1.2.2实施方法工作量由工作人员每日自行填写,夜间工作量由白班审核,护士长最后审核。质控小组成员按科室要求逐项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并随时记录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平时护理质量。夜查房及护理部抽查,季度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均纳入考核。护士长制定专科调查表并亲自发放记录结果。

  1.2.3分配方案将护士绩效奖金按职称发放40%,其余60%总金额除以全体护士总得分后再与每个护士得分相乘,加上职称发放部分即为每位护士绩效工资总数。另有加分项目:如论文发表、合理化建议、科室有困难时主动加班、表扬信者加2~5分。

  2结果

  将2011年6月初次考核与2012年6月同期进行比较。2011年6月为对照组,2012年6月为观察组,将月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得分进行对比。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护理质量有较大提升。

  3讨论

  3.1确保了质量改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管理的精髓。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估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解决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通过绩效考核的方法对全科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控制,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定期和不定期以及反复检查、督察的方式,找出了护士工作中易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整改。

  3.2考核可操作性强,考核面广,能反映大多数护士的工作质量,得到护士的认可

  绩效考核质量标准细致,考核涉及范围广,做到了凡有护理操作、质量体现的地方均纳入考核内容,避免了护理管理“死角”的存在。同时,护理绩效考核体现了绝大多数护士的意愿,考核方法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及时反馈,使护士能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绩和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和学习方式、方法和态度,从主观上和客观上改变个人平时工作中一些不良习惯,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4结语

  总之,产科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中自我约束力,在工作中能做到互相提醒,互为监督,创造了尊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繁忙时段护士自愿加班以保证工作质量,夜间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持续性,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和科室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客观公平地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产科护理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2.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3.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4.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产科护理论文

6.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96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