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医学>

奥鹏护理学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我们应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之路,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人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护理

  后腹腔镜手术是泌尿外科的一项新型技术,它具有微创伤、痛苦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疤痕小等优点。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自2013年10月-2015年5月共实施后腹腔镜手术63例,其中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7例,肾切除术16例,肾癌根治术15例,肾上腺切除术1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介绍。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和麻醉的方法及过程,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稳定患者的心态,并告知患者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及优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术前准备

  术前需了解患者各脏器功能情况,每日测量血压2次,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改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必要时输血。告知患者术前2周应戒烟酒,练习有效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禁食12h,禁水4h,术前1d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做肠道准备并灌肠,术晨留置胃管和尿管。

  2术后护理

  2.1全麻护理

  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预防高碳酸血症。同时每30min测量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保持在95%以上。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可给予半卧位,但肾部分切除患者需绝对卧床1周,避免加重出血或肾下垂。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自主进行有效咳嗽,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翻身、扣背,嘱患者将痰液及时咳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手术后应急检血常规、血离子等指导临床用药。另外,肾功能的观察也尤为重要,由于手术对肾脏的直接影响,可暂时增加健侧肾脏负担。术后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根据血、尿生化检查相应调整水和电解质的摄入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减轻健侧肾脏负担。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2引流管护理

  应妥善固定好各类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折叠、受压、堵塞、扭曲及脱位,并定时挤压,每小时挤压一次,保持管路通畅,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留置管路期间,应定期更换无菌敷料,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导尿管护理应用保尔康棉球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分泌物过多时应随时处理,一次性集尿袋每天更换,拔除尿管前,应定时夹闭,间隔2h开放1次,锻炼膀胱功能。术后1~2d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及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管路的管理及病情的变化,避免意外发生。

  2.3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肠鸣音良好,无腹胀,术后12~24h即可拔除胃管,拔管后可进流食,首次进食需少量,观察进食后有无腹痛、腹胀等不良症状,待排气后可改为半流食,排便后可改为清淡饮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豆类、萝卜、牛奶等易产气食物,防止术后胃肠胀气的发生。尤其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更应少食多餐,循序渐进过渡至普食。

  2.4并发症的观察

  ①术后出血:多因血管结扎不完全、Hem-o-Lok夹脱落或血管受损及组织渗血所致。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颜色、性质、量是否正常,当引流液颜色鲜红、量>100mL/h,24h引流液量>500mL,或血压下降、脉搏细、快等症状,提示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②术后感染:各类引流管、气管插管、导尿管的放置及引流不畅,均可引起患者术后感染。应适当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选用对肾脏无损害或毒性较轻的抗生素,保护肾功能。保持管路的通畅,做好引流管护理。注意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临床上发热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术后1~3d患者可能出现术后吸收热,吸收热即属于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是无菌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手术应激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即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而引起的发热。一般体温在37.5~38.5℃之间波动。当体温超过38.5℃或连续多日高热时,提示可能出现感染。因此根据恢复情况尽早拔除引流管,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发生。③胃潴留: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等情况,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协助患者尽早活动及勤翻身,促进胃肠蠕动,使其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如在术后48h症状仍不改善,可适当运用中医针灸、开塞露等方法进行治疗。④尿漏:多发生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的患者,保持引流管及尿管的通畅,减轻肾体或输尿管吻合口的张力,给予静脉营养,促进愈合。若发现引流管内引流液呈尿色或浅红色并超过500mL时,提示有尿漏发生,应及时告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其他不良症状时,需再次手术。⑤气腹及皮下气肿:多因气腹压力过高、深部组织缝合不严密及手术时间较长等因素所致。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周围、腰背部、颈部、腹部皮肤有无肿胀、捻发音、握雪感等。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告知患者原因并予以安慰,消除其顾虑,一般术后3~5d即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给予热敷、理疗等处理。严重气肿时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与深呼吸,低流量吸氧,促进二氧化碳排出。⑥高碳酸血症:多因二氧化碳气体气腹压力过高或手术时间过长时,大量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循环所致。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临床表现,必要时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如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2.5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按时复诊,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做好自我观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发热、腰酸胀痛、腹泻、四肢麻木、乏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对需行介入治疗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与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的护理观察。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3~5d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细致的术中监测与观察,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以前往往采用开胸的手术方法治疗,创伤大,住院时间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血管诊断治疗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实行介入治疗,根据X线显影,在体外操作各种导管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无手术瘢痕等优点,介入治疗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7个月~55岁,平均年龄9岁,房间隔缺损23例,室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其中房室间隔均缺损者2例。15例患者于静脉麻醉下进行,50例患者于局部麻醉下进行。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出现焦虑、担忧心理[1],为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优点、可靠性,介绍与治愈好的患者聊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热情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

  1.2.2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拍胸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乙肝系列检查。术前常规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病情许可酌情沐浴、更衣。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如体温升高应进行治疗,待体温正常后3d再做手术。同时观察穿刺部远端搏动情况。术前<1岁婴儿、成人术前4h禁食水。静脉麻醉者术前8h禁食水。

  1.2.3术中监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其仰卧于导管床上,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维持通路,连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仪。术中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静脉麻醉者使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密切观察心电监护,观察术中心律失常情况,如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随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

  1.2.4术后护理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误吸引起窒息,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是否有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注意有无心包填塞表现。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或出血,肢体动脉搏动、颜色、温度、感觉变化情况。穿刺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制动12h,术后卧床24h,12h后使穿刺侧腿伸位,平卧位与左侧卧交替,指导家属按摩腰背部和肢体,预防静脉栓塞。如无出血,24h解除加压包扎绷带,下地适当活动。

  1.2.5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如发现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残余分流,若分流量大、流速快、有可能溶血,密切观察有无酱油色尿,化验尿是否有红细胞,若出现溶血迅速报告医生处理。室间隔缺损者术后有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注意心电监护,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术后可发生封堵器脱落,密切观察心脏杂音变化,报告医生检查处理。

  1.2.6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保持心情愉快,适当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遵医嘱出院后1、3、6个月定期到医院检查。继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注意用药剂量,定时复查肝功能。观察有无皮肤、牙龈出血,需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出院后6~12个月定期复查心脏B超、做胸片。

  2结果

  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5d出院,随访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无房室传导阻滞、无溶血现象发生。

  3小结

  介入疗法是先天性心脏病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介入治疗方法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逐渐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优化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琴,王丽,高雪萍.冠心病介入前后心理护理.新疆中医药,2014,32(1):37-38.

  [2]戴庆研.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黑龙江医药,2014(6):1505-1506.


护理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2.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3.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

4.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106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