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于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毛概论文
近年来,由经济迅速发展而导致的环境破坏所产生的问题已日益凸显了出来,环境与经济关系和谐发展极其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探索》
摘 要: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探索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核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二、环境、环境保护的含义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三、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近年环境恶化之根源
近年来环境恶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就是人口压力和片面发展。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讲第二种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
1、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现象,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改造自然过程中共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中国家问题更加突出,往往主要依赖粗放经济追求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只讲治理经济环境,不讲治理生态环境。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在环境治理上,地方政府还是以政绩为先,环境保护摆在了次要位置,各级环境监管部门则是以邻为壑,很少协调对策。环境的保护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促进作用并不抵触。
2、人与自然矛盾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必要的条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经济增长的两大前提就是环境与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环境是一个必要条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非常不利于生产。
资源短缺则会对经济增长,甚至是一些行业的兴衰,起到决定作用。粗放式的经营和生产生活方式要尽快转变。森林砍伐,过度放牧,陡坡种粮是贫困地区的陋习,由此引出了诸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等自然灾害。粗放式的经营和生产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的破坏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经济并不仅仅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给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五、树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后代
在工农业中大力大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环保产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对资源的二次利用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提供保障。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和消费,城市和农村地区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环保产业链条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水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量,叫生产变得更“干净”。清洁生产又被称作“预防污染”,这也是作为其环保理念在生产中的本质特征体现。过往的生产只强调物质生产,对已环境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这种传统的习惯、概念必须根本改变。当然这需要意识教育不断地在清洁生产中进行,帮助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理念,使清洁生产的要求,为民众服务。政绩的盲目攀比是现在领导干部中的一大弊端,所以要必须树立正确环保理念,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切实际的经济发展要抛弃,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不敷衍了事,不搞形式主义。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多做民生工程,拒绝浪费。保护环境要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增强认识,注重引导。保护环境工作中若干法律和法规是十分必要的,依法规范和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法律,违法必究。要坚决取缔一些污染重,能耗高的工业项目,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强大的舆论导向与监督职能,必须要得到充分发挥。
六、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都由四个要素决定:一是环境,即自然界的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二是生产者,即植物,它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经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生物能,从而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三是消费者,即动物和人,保证种群、环境以及社会平衡运行;四是分解者,即微生物,它把植物、动物残骸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元素,重新进入环境。所以,要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就要求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网络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与平衡,要求物质和能量及信息的输出与输入,既在数量上相对接近,又在质量上促进生态系统的适应和演变进化。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中。总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七、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的建议
1、实现经济转型,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减少废气、水、有毒有害废物的排放;
2、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
3、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转移,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不再批准;
5、强化舆论引导,利用媒体对危害较大、民愤较高的项目曝光一批,处理一批;
6、改革政府干部审查标准,不再单纯以GDP论政绩,对环境、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贡献也要作为考查内容。
总之,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的发展。
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毛概论文篇二:《关于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其最佳的发展模式就是“循环经济模式”,要知道,我国政府已经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而且,循环经济模式,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循环经济强调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循环经济的实施遵循即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那么,如何将两者成功的结合起来,做到最大的“统一”,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目标,则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学者与经济学者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将针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几个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发展经济;环境保护;双赢;对立统一;关系
近年来由经济迅速发展而导致的环境破坏所产生的问题已日益凸显了出来,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对环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若一味的保护环境而置经济发展于不顾,不仅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同时还对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只看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良好环境的建设,也似乎是说不过去的。要知道,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亦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由此,就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将环境保护考虑进去,同时能够结合着我国实际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进步。
一. 现阶段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建设也有所突破,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实际发展中,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没能很高效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还是相当的“突出”,主要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环境资源的分布不均和环境资源的利用不均使得环境资源问题严重。一方面,由于环境资源本身的分布不均,使得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个方面面对的形式和现状就比较的严峻,再加上发展经济的对环境的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且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也是空前的强大和“发达”,使得“污染链”已逐步呈现出来,比如,工业污染引发的水污染,水污染引发农业污染,而农业污染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抑或工作引发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直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等。
(二) 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城市化进程也还待加快。虽然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都有了极大的突破,但是整体的水平和速度依旧叫人揪心。这其中的原因,有受我国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以农业为重点,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居于落后地位,且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忽视了环境保护。因而直接导致生态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三)政府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力还不够。我们知道,多半的经济发展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都是使社会和他人收到损害,自己本身多半的时候并没有撑到相应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只会加剧环境遭受到更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其中来发挥相应的有力的作用,比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扭转这种不利的经济形象,采取”谁污染、谁治理,谁负责”的相关措施和制度,这样的话,环境恶化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的趋势;再比如,政府要起带头宣传的作用等。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径探讨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尽快抛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定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走出这样一条新路子,才能真正的找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对此,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 在整治污染这块要抓住重点,寻求突破。比如,对制造污染的企业要紧盯紧抓,做到哪里污染严重,就重点监管哪里;一旦这些企业无法做到稳定的达标排放,给予环境严重的污染的话,要实现严格的整治,最终达标无望的,要求其停止生产运转。同时,要高度重视重工业区的工业污染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重工作地区污染比较严重,不做好防治和治理,影响严重,而农村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对于这些污染,都不容忽视,要努力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最终抓住重点,突破着重点的给予解决。
(二) 环境保护要推进创新型机制促使朝着有效的方面转变。是的,环境要保护,经济发展也不能因此而停止或者是让其缓慢的发展,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使得环境得到保护,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比如,可以促使企业治污逐步从外力推动、外部监管转变为内生、自觉的行动,从“要我治污”转向“我要治污”;再比如,找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路途,多像循环经济的大道靠近。
(三)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比如,各级政府要依法处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事件,真正把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
(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需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比如,推动节约发展;推动转型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和谐发展。
本文只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叙说,对于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出谋划策”也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更深的探讨和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说实现真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困惑,但相信只要大家都坚持不懈的继续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看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会以最切合最舒适的存在发展状态的朝着前方迈进的。
参考文献
[1] 江红莉,何建敏.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J]. 软科学. 2010(03)
[2] 钟茂初,张学刚.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2)
[3] 林琳.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学术论坛. 2010(02)
[4] 佘群芝.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批评综论[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01)
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毛概论文篇三:《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 要:该文论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关系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快递发展的同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开采后不加以生态恢复,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总的来说二者不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重组资金和技术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关键是在其中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现阶段,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1 我国在各时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我国也顺应了历史潮流,在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言之,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以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它要求我们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魅力中国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现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的趋势减弱和资源生态系统破坏的严峻形势,必须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大自然合理的生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而富有的中国,让中国繁荣发展。
2 排污者加大环保投入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保护环境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保护环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环境污染主要是“三废”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三废”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的浪费(不充分利用)为代价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并没有错,但不能借此片面的去理解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而目光短浅,以至于看不到未来的发展状况,甚至认为保护环境与我们无关,只是政府的事,这种观点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既污染或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和能源。相反,如果从观念上重视环境保护,并从行动上予以落实,在实施环境保护决策的过程中,必然会找出污染环境的根源,从而改进环境技术,从工艺上改进技术。而对新建项目来说,还可直接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闭路循环工艺或者综合利用“三废”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从而降低能源与资源的利用,减少成本,使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创造就业机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保护环境,其意义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带来有效地经济利益,让企业刚好的发展。
3 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既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我国几代领导人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今后这个政策只会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而不会消减。只有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找到了平衡点,经济才能平稳协调高效的发展下去。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注重政绩的考核和单纯gdp的增长,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进行了引进,随之带来的是当地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原来的绿水青山被浊水灰山所代替,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也变得稀缺,后果不敢设想。北极的冰山由于地球升温的缘故,迅速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给人类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每个负责任的国家都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头等序列。要继续加大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细化机制的同时,要对环保不达标地区的领导实施一票否决制,我们要的是绿色的gdp,而不是靠牺牲环境质量换来的经济昙花一现。
在对政府进行工作考核的同时,也要彻底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我国现行的排污违法成本低,许多违法排污企业宁可多排污污染环境,也要换取高额的经济利益。我国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立法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的惩治,不敢在法律的面前打擦边球。
同时,要引导群众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如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等。随着人们对环保素质的提高,保护环境,有了环保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柳苗.浅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J].商品与质量,2011(S5).
[2] 彭玲玲,殷莺.浅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1(23).
[3] 周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