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

坚烘分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篇一

  《论实事求是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发展离不开实事求是,发展要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根本。

  关键字:实事求是;人民;根本利益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02-01

  一、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发展

  保障和提高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各项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指的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是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再次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国家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位置上。

  二、发展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一)发展为了人民,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

  马克思指出,当人民还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行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我们的发展,首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享有更丰富的营养,更宽敞的住房、更方便的医疗、更有效的教育、更充分的就业、更安全的环境、更广泛的自由、更繁荣的文化、更健康多样的娱乐。这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具体、最实际的体现也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所系。

  (二)发展依靠人民,中国革命胜利,建设成就,发展大业靠的是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舞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杆秤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实事求是是发展的首要动力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发展离不开实事求是,发展要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根本。

  (一)发展离不开实践

  毛泽东讲过,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管建制与客观的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知识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唯一衡量标准,是我党一切方针政策的基础。党的理论要创新,社会要发展,人自身要全面发展,离不开实践,只有实践是检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效的唯一标准。以实践促发展,从发展中学习实践,人类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蒸蒸日上。

  (二)坚持实践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实践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以物质世界的改造为基础上的,坚持实践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唯一方法。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轮联系实际,“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调查,去研究,去探索,“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将主观的东西见之与客观,以客观物质世界为标的,为客观存在的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以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为目的。实践是检验发展成果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理论成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正确的客观规律,我们的发展是否处在正确的方向,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可以检验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只有实践可以检验发展的速度、规模的适度性,只有实践可以检验发展成果的有效性,也只有实践可以检验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社会、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否在发展,是否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只有实践可以检验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弘扬“三个代表”,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否处在正确的方向,是否处于正确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模式,是否能真正将口号、目标、理想变成现实,是否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四、正确处理实事求是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发展这个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握国家发展脉络,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法途径。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首先在于实践在于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实事求是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到一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需要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需要发展;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需要发展;而发展要以实践为依据,以实事求是为准绳,从“实事”出发,以“实事”为依据,正确把握发展规律,孜孜以“求”,从而真正做到和谐发展。

  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篇二

  《论实事求是的复杂性及其根源》

  摘要:从广谱哲学的角度看,实事求是的复杂性至少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观控方式的改变导致的事物客现性的多重性;二是由主体(不同层次的人或人的集团)的不同导致的价值事实的多样性;三是由全局事实和局部事实的不同导致的认识的差距性。本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有关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实事求是;复杂性;广谱分析

  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唯物主义原则在思想路线上的集中体现。但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在于实事求是的背后隐藏着异乎寻常的复杂性。本文运用广谱哲学的有关思想方法,探讨实事求是的复杂性及其根源,为深入地理解卖事求是的思想,正确地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由观控方式的可选性导致的客观性的多重性

  广谱存在论把人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归结为一定的观察控制方式,并用广义映像的方法予以刻划,给出了事物客观性的一个广义判据(—等价性),提出了关于事物客观性的一个重要公理——多叶客观性公理,并据此推出了关于事物具有多重客观性的重要结论——多叶客观性的定理。

  从广谱存在论知道,人们确定事物的客观性是通过一定的观控方式的,每一种观控方式揭示事物的一定层次、一定侧面的客观性,因而当观控方式改变后,事物将呈现出不同的客观性。例如物理学上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在菲涅耳实验(光的干涉实验)和光的衍射实验下,光呈现出波动性,而在斯托列托夫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下,光呈现出粒子的特性。在这里,物理实验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观控方式,而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则是在不同的观控方式下得到的光的两种客观属性。又如,物理学上人们熟知的伽利略变换和洛伦兹变换,是两种不同的观控方式。在伽利略变换下,人们得到的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上的客观性。而在洛伦兹变换下,人们得到的是相对论力学上的客观性。

  社会科学也有类似的情形,我们通常说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就是指的这种情形,其中“立场、观点、方法”是人们对于社会的观控方式,而“结论”是对社会事物客观性的某种描述。例如在阶级社会中,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人,则人具有阶级性,而从其它社会学的角度看人,则人具有其它的社会属性(如民族性、文化性等)。

  由于观控方式的不同,事物将呈现出不同的客观性,这就引出了实事求是的一个复杂性,即选择什么样的观控方式就成为贯彻实事求是精神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例如,有人从苏东剧变中推出了“马克思主义失败论”,广谱哲学则推出了理论与实践(结果)的“非单值因果论”,因而彻底驳倒了“马克思主义失败论”,这就是观控方式的不同导致结论不同,甚至相反。在这里,逻辑推理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另一种重要的观控方式。

  这样一来,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两重性,即在指定的观控方式下,实事求是具有绝对性。因为这时,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确定性。但在不同的观控方式下,实事求是又具有相对性,因为这时,客观事实具有多重性、不确定性。因而在一个观控方式的集合中,选择什么样的观控方式成为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一个根本前提。

  二、由主体的多元性导致的价值事实的多样性

  在社会生活中,贯彻实事求是原则遇到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由主体的多元性引发的价值事实的多样性。我们知道,主体对客体的性状做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如“好”或“坏”、“有利”或“有害”等),是依据价值事实的。价值事实是客体的性状及其变化给主体带来的必然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客体的性状及其变化,由于不同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同,因而他们获得的价值事实是不同的。例如,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系统中,某人甲升官了,张三和甲是亲密朋友,张三意识到甲的高升必然对自己有利,因此,他认为甲的高升是好事。但李四和甲是死对头,李四意识到甲的高升必然对自己不利,因此,他认为甲的高升是坏事。在这里,张三和李四依据的是不同的价值事实(即甲的高升对他们带来的必然影响),因此,才会有不同的乃至相反的价值判断。

  在许多社会科学工作者中,认为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主要困难是许多人出于自私自利的考虑,因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清除人们的私心杂念。这种观点把自私自利归结为人的思想意识不好,忘记了这种意识恰恰是一定价值事实的反映,是“存在决定意识”,因而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难以奏效,除非改变这种价值事实。

  广谱价值论不仅给出了不同的主体产生对立的价值判断的一般数学形式,而且它提出的价值事实公理肯定了不同的价值事实都是客观事实的一般结论。这样一来,由于主体特别是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价值事实的多样性(即使对同一个客体的性状及其变化),这无疑给实事求是带来了新的复杂性。它表明,当对同一个客体性状及其变化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时,首先要弄清这些不同的价值判断背后的价值事实是什么,进而弄清对什么样的主体是有利或有害的。有时,主体可能是潜在的,例如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便是子孙后代这个“潜在的”主体。

  如果要问:既然同一个客体的性状及其变化会引发很多价值事实,而这些价值事实又都是客观事实,那么,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时,依据哪个客观事实?这就要看哪个价值事实是对一个充分大的社会系统(广义主体)或绝大多数人(广义主体)是有利的,这就是“善”的标准。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反复讲要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就是要看改革开放给绝大多数人是否带来了好处,这也是“善”的标准。但是很显然,对大多数人或充分大的社会系统“善”的东西,对极少数人或充分小的社会系统(如小集团)往往是“不善”的或“恶”的。因此依赖什么客观事实(价值事实)就归结为看主体代表谁,江泽民提出的共产党人的“三个代表”实质上代表的前者,而腐败分子代表的是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可见,实事求是原则在社会领域中有个利益代表问题,这是价值事实表现最为“激烈”的地方。

  由此可见,从广谱价值观的视角上看,贯彻实事求是原则也是绝对相对的统一。当主体或广义主体(代表谁)确定了,则价值事实也就确定了,因而主体所依赖的客观事实也就确定了,这个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具有绝对性。但当主体或广义主体(代表谁)可变动时,价值事实也跟着变更,因而主体所依赖的客观事实也必然变更,这个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又具有相对性。这时,在一个主体的集合中,选择什么样的主体或选择代表什么人利益的主体便成为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另一个根本前提。

  三、全域客观性与局域客观性引发的复杂性

  实事求是所依据的客观事实还有一个复杂性,即客观事实是大范围的客观事实还是小范围的客观事实,这往往会引发对立的判断或结论。例如,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某一社会事件的发生,他要按照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进行报道或曝光。但他的上级在审查稿件时认为这一事件从全国大范围上看,不具有代表性,发表出去容易造成误导,因此不同意发表。在这里新闻记者和他的上级依据的是不同的客观事实:一个是局部客观事实,一个是全局或全域客观事实。请注意,许多新闻工作者往往只认为自己依据的是客观事实,而不认为他的上级也依据的是客观事实。这自然会发生冲突。

  解决这种冲突的一般原则是局部服从全局、“大道理管小道理”,这个原则的理论依据就是整体优化的思想。但要采取沟通的办法,帮助新闻记者提高观察全局的眼界,用广谱存在论的观点,即提高观控水平、调整观控方式,防止“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另一方面,上级领导者也要审时度势,充分估计局部客观事实对全局产生的正反、利弊得失的影响。如果局部对全局可以起到促进、有利或利大于弊的影响,则必须转变思想,支持下级的工作。1948年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曾从全国战场的实际出发,决定派华野一兵团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直捣浙赣,把解放战争引向蒋管区的后方,同时诱调中原部分蒋军,以有利于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当时粟裕作为华野一兵团的司令员,则根据中原战区的实际情况(有战机可寻又可打大仗),同时分析了诱调蒋军中原主力的不现实性,提出了华野三个纵队暂留中原作战,再行南下的主张。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认真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后,重新深入分析了中原战局的实际,中原战局(局部)和整个战略进攻全局的关系,最终同意了粟裕的意见。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上的转变对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相反,有些领导者不去具体分析局部事实和全局事实的互动关系,简单地以全局事实取代局部事实,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特别在和平建设时期,有些领导者以求稳为借口,怕给自己找麻烦而给下级泼冷水,结果反而使全局工作陷于被动。例如改革往往是从局部开始,找到一般规律后再向大范围推进。如果改革不允许试验,不允许先走一步,那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不像一眼望上去那样简单、容易,它有着复杂的认识上的根源(观控方式的影响)、价值观上的根源(价值事实的多样性)和全局与局部的重大差别等。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既具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认识到实事求是的复杂性及其根源,使我们能够更清醒地、更正确地贯彻这一原则。忽视或看不到这些复杂性及其根源,就会把实事求是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甚至变成“为我所用”的工具,把任何行为都冠以实事求是的美名,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参考文献

  [1]张玉祥,关于多叶客观性的定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期。

  [2]张玉祥,广谱价值论基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邓丽明,广谱存在论对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继承和创新,《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社会科学专辑。

毛概有关实事求是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4000字

2.浅谈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毛概论文

3.关于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3000字

4.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6.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

    223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