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管理学论文>旅游管理>

有关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斯娃分享

  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这一核心主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认为,战略管理因关注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在旅游地转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柔性战略思维、战略期权思维、长尾理论思维和制度理论思维分别在思维角度、思维对象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对旅游地转型进行指导,并与旅游地转型的时机、旅游地发展目标认知、旅游产业认知和区域旅游保障机制构建等要素紧密相关。文章通过构建战略管理思维在旅游地转型中的应用模式,从而对三峡库区巫山县旅游地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战略管理;旅游地转型;思维模式;巫山县

  一、战略管理思维的理论内涵(一)战略管理思维的引入及内涵战略管理在管理科学领域里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是,战略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其最早来源于军事原理,直到1965年美国的H.L.Ansof发表《企业战略论》((CorporateStrate.gy》)这一经典著作,“战略管理”的概念才首次出现在管理学史上。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与内部的实力弱点之间的有效结合是其长期关注的焦点。

  (二)战略管理思维模式

  1.柔性战略思维。柔性战略(FlexibleSrtategy)原是指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目标,在动态的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应方案。Madhavan把柔性战略定义为在其战略基础上考虑并且实现变化的主动性和能力。有关柔性战略的研究,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指出战略形成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2.战略期权思维。战略管理领域研究吸收了经济学中的“期权”思想,其理论基础就是二者都试图获得最大可能的风险投资回报。企业为不断发展新的战略期权,继续要有一个提高企业能力的过程,又需要有一个扩展新市场知识和行为的过程。此外,边缘竞争理论也关注企业如何不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应该不断通过变革管理来构建和调整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一系列不相关的竞争力来彻底地改造企业优势,保持企业在无序和有序之间的微妙平衡。竞争战略把“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寻找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这种战略充分显示出业绩的关键动力就是应变能力。

  3.长尾理论思维。2006年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正式面世,引发了关于长尾的激烈探讨。长尾曲线是关于数量、品种二维坐标上的一条需求曲线,其统计学依据是客户对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购买次数的分布符合帕累托分布,由于形状类似统计学中一个“恐龙长尾”的分布现象,由此得名。关于长尾的定义,国内外对于克里斯·安德森的理解比较认同,即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长尾”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大头”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热卖品向维基产品的转变;(2)贫困经济向富足经济的转变;(3)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

  4.制度理论思维。2002年MikeW·Peng在《经营战略: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和《文化、制度与战略选择: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两篇文章中正式提出了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他认为,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可以与基于产业的战略观和基于资源的战略观并驾齐驱,制度不再是一个企业战略分析时的背景条件,而是直接决定企业战略和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选择不仅由产业状况和企业资源所决定,而且受制度框架下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影响。因此,战略选择也是制度和组织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二、旅游地转型理论基石(一)转型与战略转型转型不仅仅包括制度变迁,还应该·;)·包括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制度规则的选择须与技术经济的基础相匹配,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缺一不可。发展和制度变迁二者合并即为转型过程。可以把转型定义为“大规模的演变”,即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期内,集中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影响和作用、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发展与制度变迁。战略转型的实质是组织在成长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的动态环境的变化,谋求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使组织战略内容或形态发生状态上的根本变革的过程。战略转型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内部资源、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组织战略模式发生质变的过程,是变化程度最大的战略变化。

  (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区域、各行业部门、各产品类型、各目标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在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达到旅游产业之间的协调和产品供求结构的相对均衡,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优化组合和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三、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理念模式(一)柔性战略与旅游地转型的时机柔性战略适应环境的目标要求使得资源与能力的转换过程必须接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当生存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时,旅游地应重新调整,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富有弹性的战略、制度和流程,而不是与环境的要求相背离。这就要求旅游地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目标,保证旅游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要争取跳出被动适应环境的圈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影响环境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旅游地在应付各个因素自发产生变化的同时要主动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争取将各要素的变化作为杠杆加以利用,制定更加具有主动性的柔性战略。

  (二)战略期权与旅游地发展目标

  认知从期权的视角出发,战略被看做是组织资源投资的选择过程,对渐进的资源投资行为过程提供了经济学的逻辑。

  资源的投资和渐进的战略选择,是同一现象的两个相关要素,资源的投资常常为选择战略提供平台。对旅游地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进而扩张或收缩未来的机会,某一种投资或许可以完全打开探索未来的新路径,另外一种投资或许就意味着死亡或终结。旅游地目前的投资决策要为未来的获利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投资机会是旅游地未来成长的期权,旅游地对资源的现有投资和未来投资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机会的感知,都为期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面对超竞争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战略期权的提出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将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在现阶段为未来的机会埋下种子,为旅游地如何解决当前的不确定性提供工具。

  (三)长尾理论与旅游产业的再认识长尾价值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关注长尾,只有重构长尾,才能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商业价值。旅游地转型的关键在于认识战略需要适时而变和重新定位,进而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应当看到长尾曲线中“头部”的定义是动态变化的,不能简单地从百分比的角度来看待“头部”重要还是“尾部”重要。其次,是对“短缺”的产品来说,长尾的“把戏”就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要尽量把处于长尾末梢的零散产品向头部集中。第三,热门代表着规模经济,冷门代表着范围经济,而推动传统经济向范围经济和新经济转变的动力来自于旅游产品的协调。

  (四)制度理论与区域旅游保障机

  制构建正式制度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旅游地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旅游地的战略选择中,无论是把正式制度作为条件还是作为一个因变量,正式制度的战略角色是稳固而长久的。

  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用倾斜政策吸引外资以及扶持目标产业。非正式制度如文化、伦理的重要性则是随着经济影响而上升的。因此,制度的作用可以直接促进或者抑制旅游地的战略决策。在制度理论指导下,区域旅游保障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是保证区域旅游转型的关键要素。四、战略管理思维在旅游地转型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巫山县为例巫山县旅游发展新形势与旅游地转型的必然——巫山县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速了旅游地转型的步伐,这些新形势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旅游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两方面。2006-2010年五年间,巫山县接待旅游人数实现30.98%的年均增幅,旅游总收入实现30.78%的年均增幅,旅游总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南2005年的13.9%上升到2010年的20.8%。此外,“十一五”期间,长期制约巫山县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航道的改善和渝(重庆)宜(昌)高速公路巫山段的通车,大大改善了巫山县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景区的可进人性增强了,为实现旅游地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巫山县旅游地发展目标的重新认知首先,“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和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实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出台,使巫山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政策机遇。其次,低碳经济成为主导发展方式、国际旅游迈向休闲度假时代等因素有利于巫山县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地转变。第三,省际区域大合作带来旅游大市场,鄂两打造“环湖(库)生态文化旅游圈”、陕南建设“生物资源基因库”,随着周边区域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巫山县实行区域旅游大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最后,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提高了目的地可进人性,有利于推动巫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巫山县旅游目的地的完善和系统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完善和系统开发是其转型升级的基础,对于巫山来说,应加快以小三峡·大昌旅游区、神女文化旅游区和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旅游区三大核心目的地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设施完备、服务一流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特色多样和层次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形成北部环线、南部环线、渝东小环线与中国腹心旅游大环线等四大旅游精品系列环线。(三)巫山县强有力政策保障机制的构建良好的政策保障机制无疑是区域旅游转型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巫山县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途径,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协调,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促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促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到运营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

  五、总结

  战略管理思维强调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关注如何消除弱势局面,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战略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旅游地转型是区域旅游发展大变革时期,对旅游业及国民经济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战略管理思维中的柔性战略思维、战略期权思维、长尾理论思维和制度理论思维从思维角度、思维对象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为旅游地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加快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①金占明,杨鑫.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路UJ_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J~d),23(2):18-25.②胡元林,缪斌.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1.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3(2):95—99.③靳磊,夏龙君.“战略管理”理论回顾及研究趋势UJl经济研究参考,2010,(24):45—49.④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M.W.Peng.GlobalStrategy[M].Thomson South—Westem:Cincinnati,2006.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印度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中印旅游服务贸易合作

  [内容提要]印度是一个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

  但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近几年来,中印两国贸易迅猛增长。但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状态。本文从历年的数据出发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减少两国因旅游服务贸易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印度;旅游;服务贸易;中国;合作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28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中国、德国和法国。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仅次于软件外包的第二大服务产业,其收人占印度GDP比重的6,为印度提供了4,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酒店、航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①近年来,印度入境旅游人数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但是,长期以来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处于与其旅游资源和经济实力不相称的状态,而且由于印度的出境旅游人数远远大于入境人数,使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对缓解建国60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巨额进出口贸易逆差贡献不大。

  一

  、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1.印度旅游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无论是从入境游客数量还是所赚外汇收入来看,印度在全世界所占份额都比较小,旅游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成比例。根据印度旅游局的相关统计,印度入境旅游人数从2003年的273万增长至2008年的528万,占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比例从0.39增长至0.57,国际排名也由51位上升至41位。从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和印度入境旅游收入对比来看,印度的人境旅游收入也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44.6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17.47亿美元;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0.84上升到1.25,04,国际排名也由37位上升到第23位。②从统计数据中,我们看到印度近几年来的进步,尤其是国际入境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印度旅游服务贸易总体仍然比较落后。

  2.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受季节影响明显印度大部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由于暑季酷热难耐,有时气温高达50℃以上,时有热死现象发生,不适合户外旅行,因此4—6月为旅游淡季。雨季虽然温度有所降低,但连绵的雨水造成洪水肆虐、道路中断和疫病流行。7—8月为国际旅游旺季,但雨季的存在使印度入境游客数量受到明显影响。lO月到次年3月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人境游客一般占到全年的约6O。③旅游的季节性是制约印度旅游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3.印度入境旅游对英、美两国的依存度过高印度的主要客源地为西欧、北美以及邻近的南亚诸国。由于历史文化的联系以及存在大量印度移民等原因,英、美两国长期以来是印度的主要客源国。2006年到2008年,西欧和北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境游客分别占印度入境游客总数的53.O8、53.01和51.92,其中英国游客分别为734,240人、796,191人、787,197人,占印度入境游客总数的16.519,6、15.67和14.679/6;美国游客分别为696,739人、799,062人、827,866人,占15.67、l5.73%和l5.43%。①可见,印度入境旅游对作为远程客源地的英、美两国依存度过高。

  4.印度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印度是一个旅游文化和资源大国,然而,出境游客却长期超过入境游客。2005年到2009年,印度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为718万、834万、978万、1,087万、1,107万人次,入境人数分别为392万、445万、508万、528万、511万人次。②旅游业不但没有为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盈余,反而成为一个外汇的漏斗,这令原本已经长期处于外贸逆差状态的印度更加雪上加霜。

  虽然印度与美国、英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有很大的顺差,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到中东各国和新加坡等国进行劳务输出,但中产阶级前往国外探亲访友、旅游消费和购物仍是造成旅游服务贸易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从贸易漏损的流向来看,印度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香港和马来西亚等。

  5.印度与中国大陆间存在严重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但比例在缩小近年来,中印两国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地位。从长远的政治和经济角度考虑,平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由于中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改革开放,而印度直到1992年才进行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印度,因而早先中印旅游贸易呈现明显的单边性,主要以印度到中国的商务和购物旅游为主。随着印度的开放,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到印度从事商业和旅游活动。自2003年印度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以来,中印之间原先的单边流动格局出现明显改变,中国游客成倍增长,中国在印度入境旅游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5年到2007年,印度到中国大陆旅游人数分别为356,460人、405,091人、462,450人;中国大陆访问印度的人数为44,897人、62,330人、88,103人。③虽然目前两国在互访人数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比例在不断缩小。

  二、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1.旅游宣传不足,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印度虽然自1948年就成立了旅游交通局,但对旅游宣传推广一直不够重视。直至2002年,为了吸引外国人到印度旅游,印度旅游局才推出了“不可思议的印度”的大规模旅游促销活动,采用印刷品、广播和电视广告的形式进行推广,还在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户外巡演。自2003年开始,印度就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地,但印度在中国的宣传广告直到2007年“中印旅游友好年”才推出。在中国,有关印度的旅游节目少之又少,以致中国人对这个近邻的形象感知模糊。总体来说,印度在全球的旅游推广还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而且电视导游、电影等软性广告缺乏。印度的旅游景点也很少有自己的专门网站,在机场、火车站以及景区都很难找到相关的宣传介绍资料。由于印度不注意国家旅游形象的推广,提到印度大家都有“穷、脏、乱、差”的印象。2009年获得八项奥斯卡金像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展现了印度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印度肮脏、落后、野蛮,充满暴力和犯罪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加深了人们对印度“脏、乱、差”的印象。

  2.宗教文化冲突不断,游客安全感低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现有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和泰米尔族等1O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印度的语言也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就有10多种,可以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众多的民族、种族之间由于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国内纷争不断,特别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再加上国内的恐怖事件,如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经常性的火车脱轨、飞机失事报道以及不稳定的印巴关系等,都让游客缺乏安全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印度旅游造成了负面影响。

  3.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世界有名。交通、住宿、电力、文化娱乐设施乃至公厕建设等方面的投人都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印度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印度的旅游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1)航空等交通设施。航空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主要有德里、孟买、金奈和加尔各答四大入境机场。据印度旅游局的统计,从1996年到2007年,印度入境游客中有8O以上是通过空运进入印度的,德里和孟买机场的入境游客占到5O一70左右。2007年,四大入境机场入境人数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为:德里31.4,孟买23.8,金奈10.3,加尔各答3。①但目前,除了德里机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外,孟买机场运力已严重饱和,航班延误乃是家常便饭,金奈和加尔各答机场更有待更新升级。

  印度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航班都不足,尤其是国内航线票价居高不下。中印两国虽然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2002年以前,两国问没有直通航班。

  目前,两国间的航班和航点也不多,仅有新德里与北京、广州、上海,加尔各答与昆明以及班加罗尔与成都的往返航线。中印之间由于航空瓶颈的存在,旅游服务必须经新、马、泰等国或香港中转,增加了旅游的时间和交通成本。铁路为印度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亚洲最长的铁路网,位居世界第四。截至2010年6月,铁路总长度6.4万公里。但印度铁路设施陈旧、路基薄、事故率高、运输能力差,超载严重,列车晚点普遍。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公路网,截至2010年6月总长度332万公里。但公路总体质量较差,普遍等级低,全国只有两条不足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新德里、阿格拉和斋普尔是印度旅游的“黄金三角”,彼此相距200多公里,但三个城市间尚无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连接。除了每天一班的德里一阿格拉快车只需两个多小时外,其余无论火车还是汽车,都需要4—5小时。中印虽然为亚洲邻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但因长期存在的边境纷争以及喜马拉雅山等天然阻隔的存在,彼此间尚无公路或铁路直接相通。

  (2)住宿、餐饮服务和电力设施。住宿和餐饮服务在旅游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007年,印度有一星酒店53家、二星231家、三星587家、四星116家、五星81家、豪华五星93家、公寓酒店5家、分时度假酒店1家以及遗产酒店83家,约有设备良好的酒店客房83781间。其中,遗产酒店由旧的城堡、皇宫、大宅院发展而来,把现代酒店的舒适性、奢华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是印度旅游的一个特色。②但印度酒店业总体发展滞后,客房不足、价格偏高,这直接导致旅游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三星级以下酒店提供的住宿膳食及卫生条件往往不够标准,难以令人满意。由于经济开放度不高,印度饮食主要限于本国风味,就连国际连锁的麦当劳虽然进军印度时间较早,也直到近期才开始加快开店步伐。印度的中餐馆数量更是有限,而且有明显的印度味,卫生条件也不甚理想。而且,印度电力设施落后、供电不足,导致旅游城市停电现象时有发生。

  (3)文化娱乐、体育、疗养和购物设施。目前,印度对国际游客能提供的文化或休闲娱乐设施比较有限,还基本上处于观光旅游发展阶段。

  南部海滩城市的度假旅游设施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总体来说,数量仍然有限,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夜间旅游购物或娱乐设施。目前,除了新德里有针对游客的旅游纪念品夜市外,其他城市的设施还比较缺乏。

  4.入境政策过于严格,旅游签证手续繁琐签证是任何到印度旅游的外国人必不可少的事情。目前,除了对尼泊尔人免签证外,其余国家的人都必须预先办好签证才能赴印度旅游,费用一般为5O美金,而且由于签证的办理一般都在签证服务中心进行,还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耗时一般5天以上。对中国护照,除了支付331元签证费以及165元的签证服务费,还设置了很多无形壁垒。直到2010年,印度才开始对芬兰、日本、卢森堡、新西兰、新加坡五个国家的护照持有人引入有效期为3O天的旅游落地签证,口岸限于德里、孟买、金奈及加尔各答。从政策和程序上来看,相对于中国、东南亚等亚太国家,印度旅游签证政策显得过于刻板和严格,限制了游客前往。

  5.旅游服务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与国际不接轨印度虽然是全球重要的软件外包承接大国,有着众多的软件人才,但由于通讯设施陈旧和电脑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目前网络服务很不发达、网速缓慢。印度旅游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严重滞后,以致游客很难通过网络获取印度旅游地、住宿、机票及必要的交通信息。

  另外,旅游业虽然开始成为继软件业之后的第二大服务产业,但印度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国内专业旅游人才匮乏。电脑和网络等技术在旅游和饭店管理等方面普及不够。旅游业也缺乏商务、管理和法律人才的加入。

  三、中印旅游服务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对策中印两国同为文明古国,作为近邻,自古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近几十年来,两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随着中印关系的逐步改善,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迅速发展。2009年,印度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中印贸易的情况发生逆转,印度由出口顺差开始转为贸易逆差,并有逐年扩大之势,2009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已达159.6亿美元。①贸易的不平衡引起了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不断。而作为一般贸易重要补充的中印旅游服务贸易,印度也处于逆差地位。两国互访的人数近年来成倍增长,但总体来说,印度到中国旅游的人数远远大于中国去印度旅游的人数。这种贸易的不平衡导致印度对中国充满戒心和猜疑,加上近几十年来的政治和边界纠纷等原因,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对此,两国必须通过合作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争取建立和谐的双赢关系。中印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通过双边合作,有针对性地加大印度旅游在华的推广力度近几年来,中印旅游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也有明显提高,但印度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印度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不可思议的印度”的旅游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针对性还不够,缺乏旅游市场细分。目前,印度在中国的旅游推广主要以观光和文化旅游为主,重点在新德里、阿格拉和斋普尔旅游黄金大三角,而南部的喀拉拉邦的回水泻湖、科钦和果阿的海滨等以及西北部印控克什米尔的休闲度假旅游推介明显不够。在客源地的市场推广方面,印度应该加强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的重点推介,特别是应根据中国出境游主要以团队为主的特点,与旅行社合作进行旅游推介。在宣传手段方面,除了直接的广告和海报外,还应与主要客源地的电视台和报社合作,通过旅游节目或专题报道、印度电影播放等,对印度旅游地、旅游景区进行软性宣传,特别是要注意加强网络宣传。

  2.通过文化交流,增加中印相互了解印度与中国都有着非常灿烂的文化遗产。.2006年“中印友好年”期间,印度考古和遗产局组织了100多件珍贵文物来华,在北京、郑州、重庆和广州进行了巡回展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这样的展览合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并在更多的城市进行巡展。另外,除了文物展之外,还可以组织印度旅游摄影展、印度文化节、印度美食展等加强中国人对印度的兴趣和了解。

  3.印度应重新调整签证政策,争取对中国人开放落地签证甚至免签2010年以前,印度对所有国家的人要求提前办理签证,其签证程序的繁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前往。2010年,印度开始对芬兰、日本等5国公民进行落地签证试点。2011年将扩大到柬埔寨、越南、菲律宾、老挝和缅甸的护照持有人。与之同时,印度对华签证的政策却未见任何松动。印度由于担心中国劳工和技术人员占领印度市场,对商务签证和工作签证给予严格限制。在旅游签证方面,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而且还要提供一万元的存款证明、单位证明、往返机票和行程单等,程序繁琐,时间成本较高,签证和服务费用之和明显高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和印尼等国,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前往印度旅游,不利于中印两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缩减。相对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低,印度应该借鉴他国经验,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政策,以增加中国游客。

  4.加强双方公路、铁路的连通工作,增加双方的航点和航班数量中印两国至今没有直接连通的公路或铁路。

  通过陆路进入印度的游客一般先到尼泊尔,然后再从陆路转到印度。目前,中国方面非常希望能建立与南亚次大陆连接的公路和铁路系统。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拉萨一日喀则铁路的建设,中国铁路与印度和尼泊尔铁路接轨已不再是梦想。2006年,随着中印乃堆拉山口边贸的开放,两国之间终于开通了一条陆上交流通道。由于乃堆拉山口与印占锡金首府甘托克只有48公里,与印度东北部的交通枢纽西里古里也只有200多公里,如果印度能够放弃战争思维,中国铁路和公路将通过亚东口岸出境接人印度和整个南亚的铁路网;云南方面也可以通过建设昆明一大理一密支那(缅甸)一雷多(印度)铁路实现与印度对接;而中尼印铁路将可以把拉萨、加德满都与印度联系在一起。这样必将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降低旅游成本。航空是目前中国游客进入印度的主要方式。据统计,2005年有98.8的中国游客是通过空运进人印度的,2007年为98.5,2008年为98.4。①但目前中印两国之间的航班和航点明显不足,中国与印度南部城市之间航线极少。为适应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的需要,中印还可以考虑开通广州一金奈一特里凡特琅、广州一海德拉巴、深圳一班加罗尔、拉萨-an德满都一新德里等航线,并恢复孟买一上海航线。两国还可以在开放航权的基础上引进廉价航空如亚洲航空或捷星航空,开通两国其他城市问的航班。

  5.增强双方在酒店、餐饮和旅行社等行业的相互了解与合作酒店、餐馆和旅行社是重要的旅游服务贸易机构。目前,印度旅游和餐饮服务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印度酒店的性价比相对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也无法相提并论。目前,印度的经济型酒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中国近几年来形成了7天、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等经济酒店,对印度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中印应该加强合作,中国的经济酒店也可以走出去在印度开设分店以适应日益扩大的游客需求。

  在餐饮方面,目前印度的中餐厅还比较少,而中国的印度餐厅普遍价格较贵,中印可以在旅游餐饮方面加强合作。另外,印度还应加强与中国的旅行社合作,组织更多的旅游考察团深入印度,设计适合于中国人的旅游线路,甚至还可以允许中国旅行社在印度设立分公司,以组织更多游客到印度旅游。另外,双方还可以在旅游和外语人才的培训方面加强合作。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有关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有关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41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