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的毕业论文(2)
质量成本管理的毕业论文篇2
浅析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模式
[摘 要] 质量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涉及成本管理、责任会计、企业质量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如何将质量与成本调控科学、合理,力求达到质量与成本的共平衡,是广大企业都在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就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目的、作业内容及基本程序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企业质量成本 实施模式 分析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企业现在面临加入WTO以后所带来的挑战而应采取的重要措施。在取消了关税壁垒及政策性保护,外国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除了依靠质量之外,别无它择。但质量是有经济性的,不能因片面的追求高质量而忽视成本的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注意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性,既要提高质量,又要防止过高的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显得尤为重要并受到企业的重视。
一、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质量成本管理以严格、准确、全面地记录数据为依据,通过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和流程控制,实现质量成本总额的最小化和质量成本内部结构的最优化;实现质量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提升员工的关注度,加快缺陷的改进速度。削减质量成本可以降低产品总成本,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通过量化产品质量损失、工作质量损失、剩余质量损失,促使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而有效地运行,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质量成本含义及特点
质量成本,是一种动态成本,是总成本和商品成本的一部分,由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组成(即,内部运作质量成本和外部保证质量成本),它包括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质量成本属于企业生产总成本的范畴,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的生产成本,诸如材料成本、运输成本、设计成本、车间成本等的生产成本。概括起来质量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质量成本只是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即是在设计已经完成、标准和规范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才开始进人质量成本计算。因此,它不包括重新设计和改进设计及用于提高质量等级或质量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2.质量成本是那些与制造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密切相关的费用。例如,预防成本就是预防出现不合格品的费用。
3.质量成本并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部分费用是制造过程中同质量水平(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最直接、最密切的那一部分费用。
三、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
企业由于其所处的地域、行业不同,以及其规模、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特点,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时总是各有特色,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最佳模式。但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在提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措施避免问题再发生等一系列活动中,明显地显示出有其共性的一面,仍可以提炼出一个基本或通用模式。
1.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与职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内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因而在工作中需要这些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实践中,企业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来组织和落实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其方针、内容等由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拟订,其牵头单位一般为质量管理部门,但也可以是财务部门。除上述这两个部门外,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涉及的主要部门通常还包括采购部门、开发与设计部门、生产技术与制造部门、物流管理部门、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等。这些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仅因为他们承担着企业质量成本中的大部分责任,而且在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也有着许多艰巨的任务。
2.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设置相应的质量成本科目。由于企业性质、规模、产品,以及经营上的差别,各个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会完全相同。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质量成本管理导则(GB/T 13339-91)》,设置三级质量成本科目可满足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实际运作。
3.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质量成本核算通过货币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具体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1)正确归集和分配质量成本,明确企业中质量成本责任的主要对象;(2)提供质量改进的依据,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性;(3)证实企业质量管理状况,满足顾客对证据的要求。
4.企业质量成本分析。企业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缺陷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并为撰写质量成本报告提供素材,为提出质量改进建议提供依据,为降低成本、调整质量成本结构、寻求最佳质量水平指出方向,为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决策作方案准备。
5.企业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报告是指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时所作的书面陈述,它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它也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建议的总结性文件,一般由三个基本内容组成: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改进建议。
6.企业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是企业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为了保证企业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和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提出能够正确、有效,企业必须重视并做好质量成本的预测工作。
质量成本的预测,应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并经由制度文件规定其中的一个部门牵头。开展质量成本预测的依据主要是企业的质量成本历史数据、产品和技术因素、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等。
7.质量成本的控制和持续改进。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其工作的关键是支持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成本计划目标。
持续改进是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部门应根据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会同或要求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以期达到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质量成本管理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为更快、更好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如下几个方面需要给予关注。
1.转变观念,走出误区。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2.细分概念,理解要点。质量成本的概念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直到现在仍然令很多经理人迷惑不解。把质量成本细分为三部分,即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也许对理解这个概念大有帮助。理解了以上三点,就会大大方便企业今后开展的质量成本管理,使管理的目标明晰、精准。
3.明确职责,加强考核。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4.注重培训,提高素质。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再次,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5.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作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五、结束语
质量成本管理之所以在A.V.Feigenbaum和J.M.Juran提出质量成本概念后能在企业界得到迅速开展,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是因为这项质量控制手法的实施对于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发展来说很“需要”,并且可“操作”的。企业如果能正常、顺利地开展上述几个环节的活动,就能满足其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一般性要求,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最基本的程序保证,并为满足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发展的需要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美)Jill. A.洛斯特: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美)J.M.朱兰:质量成本控制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3]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