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优秀范文

斯娃分享

  毕业论文是考核师范生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师范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师范生论文篇一:《师范生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上网不仅是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因此研究师范生上网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师范生上网的心理需要的角度将师范生上网分为追求时髦型、学习享受型、寻找成功型、,发泄情感型、崇拜科技型、叛逆探险型、心怀不轨型、百无聊赖型,针对这些类型,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提出措施,最终得出对师范生上网只能进行疏而不能进行堵的结论。

  关键词:网络依赖、网络道德、资源共享

  网络起源于1969年底美国国防部四台计算机内部联网,1983年全球因特网正式诞生,1994年4月我国获准接入互联网我国(1997年规定其标准英译名为因特网)。到2002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为2083万台,上网用户人数量约为5910万人,这其中就包括为数不少的师范生。网络对师范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完全可以借用狄更斯《双城计》中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于是乎,有人提出“灭网”,也有人提出“堵网”等等。其实,只有认真分析师范生上网的心理动机,将这些心理动机进行分类,并针对师范生上网的心理动机采取有效的行动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师范生上网的心理类型

  1、追求时髦型

  一般来说,师范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热情,这些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而互联网是一个宝库,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及各种各样的新闻,内容无奇不有,丰富而新鲜。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师范生对互联网青睐有加,纷纷“触网”,好像不上网就与时代脱节似的。他们将上网当成一种时髦、流行,如同身着名牌。于是乎,师范生就要么大大方方要么偷偷摸摸上网,在他们眼里,上网就意味着掌握了高新技术,掌握了时髦的“东东”。从心理特征上分析,这类师范生大都具有或强或弱的攀比心理,是典型的“追风少年”。

  2、学习享受型

  网络最大的作用是资源共享,她可以让上网者学到知识或是了解新闻等等。从理论的角度看,网络对于师范生而言,其主要功能应该是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随着师范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有了自我提高的愿望,那些能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务的师范生开始把上网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还网络真正的面貌。他们会向往成功,积极进取,创造和挑战新生事物,以满足心理需要。这种类型的师范生从心理角度开大都比较成熟,能够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或者是已经度过了“网络烦躁期”,不再“唯网是从”、“唯网是瞻”。但是这种类型的师范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收集网络信息成瘾??强迫性从网上下载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并以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为乐趣,从而产生恋网或网瘾的心理。

  3、寻找成功型

  不可否认,选择到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由于在考试中的自我感觉不理想而产生了一种不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于是他们有更强的社会需求,在社会交往主动,重视伙伴关系,希望得到社会认同。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使得他们觉得活着没有尊严。为了赢得老师与家长的尊重、同学的羡慕,于是他们看破红尘,远离现实,隐居网络,上网去寻找成功感,去实现现实生活中不曾实现的梦想。在聊天室,他们可以经常攻击、报复、漫骂别人,也可以不负责任地搅动“四海云水”,笑傲江湖,个体的心声在网上纵情张扬;他们玩起网络游戏来可以几天不睡,他们或与计算机对打,或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联机进行游戏对抗,靠自己的能力去过关,逐步实现由“菜鸟”到“大虾”的质变;他们会也利用自己的“独门功夫”在网上“称王称霸”,传播一些他们的杰作??小病毒、电子炸弹一类的东西,让别人认同自己。

  4、发泄情感型

  由于学校的、家庭的、就业的压力的存在,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从而在师范院校出现“两点(教室、寝室)一线”的生活,许多师范生觉得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为满足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师范生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那就是上网。在网上,他们喜欢在网上找网友诉说,发泄情感,放松自己。这种类型的师范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心理特征上讲,小时候他们缺少与人的交流,长大了不善于与人交流,尤其是与熟悉的人交流,不敢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青春期出现的种种变化)向父母、老师倾诉、与同学交流,加上人类所特有的保护自己的隐私的本领 ,也是上网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中的一种。面对网络,他们可以与其中的陌生伙伴侃侃而谈,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更恐惧直接接触,这便导致个人心灵更加封闭,造成网络孤独症。

  5、崇拜科技型

  在网络世界里,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是技术,网络本身对技术及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成为IT行业的宠儿,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而言,这类人能力强,待遇好,很受师范生的崇拜,比尔?盖茨是这类师范生口头中常蹦出的人名之一。这类师范生对技术的追求,对“知识英雄”的崇拜,虽然有利于我国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他们“发烧”程度的加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影响他们真正地了解自己和展望未来的能力,从而造成对思想修养的偏废,这种过分的自信产生对权威的挑战,医学上叫“盖茨崇拜综合症”。

  6、叛逆探险型

  有些师范生本来对网络并不感兴趣,但在父母的千叮呤万嘱咐、老师的郑重其事的说教、有关媒体的客观或有偏向性的报道面前,具有叛逆性格的师范生们在“求知、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借口下,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摸索、猎奇、探险。乐此不倦聊天、侃侃而谈的交友就成了他们的必然的选择。随着探险程度的加深,他们的兴趣产生偏离,对网络不依不舍,排斥其它事物,精力长时间过分集中在一个方面,会对其它事情了无兴趣,发展下去会影响正常人具备的思维和想像。

  7、心怀不轨型

  由于文化背景复杂,家庭出身不同,有些师范生为满足自己的畸形心理需求,为自己的私利所驱动,利用技术手段刺探情况,欺诈、打击报复他人。他们在网上无论做什么都是别有用心,满足感观刺激,玩弄他人,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8、百无聊赖型

  在中学,由于有升学压力的存在,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方面,不少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其他方面。到了师范院校之后,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原来很紧张的生活现在不再紧张,精神突然没了追求,生活突然没了目标,于是在师兄师姐的引导下走入网络,没想到网络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充实的生活,反而更是他们感到无聊。

  二、师范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矫正。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单独“禁网”不助于事情的解决。如何正确引导师范生上网是关键,但一旦出现了网络心理障碍,则必须要想办法克服。发达国家将每天上网四小时者称为染上网瘾,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师范生(虽然这一部分师范生相对数量小,但绝对数量大)染上了网瘾。“有瘾必有病”,一种新的疾病??网络心理障碍??也开始频频光顾师范生的身上。这种病主要表现在孤独抑郁感、网恋、游戏成瘾、色情四个方面。要矫正触网师范生网络心理障碍,必须由师范生自身、教师、父母、学校、社会等方面综合用力,形成立体攻势,打一场漂漂亮亮的心理保卫战,从而促进师范生健康成长。

  师范生论文篇二:《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析》

  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师范教育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课程结构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本着以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受欢迎”的小学教师为目标,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学科特点、课时情况,以及教材提供给任课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提供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学科的课程结构应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编排组合,科学地安排高中起点三年制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公共必修课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打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做分析。

  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高中起点初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同美术学科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美术基础普遍比较差,学生也存在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师范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等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如果本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安排美术课程结构,学生就会在这一学习阶段受益匪浅。

  首先,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互协调,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无论何种教学内容,自始至终都贯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需要自觉养成美术观察习惯,即整体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整体观非常重要,这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能力的形成,对于满足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需要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的绘制、素描写生、中国画的学习、版画、手工制作等这些美术技能课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对于学生整体观的培养、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职业意识的尽早确立、完善学生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应具备的造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师范院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时有限,不宜过多采取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在师范专业美术课程结构的前期阶段,如果过早进入很专业化的美术学习训练模式,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应该充分发挥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绘制、教学挂图、手工制作等几种美术技法、实用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在本专业、本阶段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学会更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将此方法作为一种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师范学生了解简笔画、教学挂图、电脑课件、手工制作教具、板报这些具有描述知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直观、要素特征明显等特点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对于增强师范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下一步素描写生、中国画、版画(纸版画、实物版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造型艺术中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方面,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平面与立体空间的关系表现等学习内容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会比较顺利。

  这一阶段美术技能课的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安排,在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掌握观察与表现的基础造型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色彩艺术修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师范专业学生尽早明确,学好美术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用好用活课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合理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人文性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早已成为社会思想传播的媒体和工具,甚至包括观念意识的形成和确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担当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重要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艺术美的感受和评析能力,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由于中外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课程大部分师范专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触得很少,因此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我认为,美术课堂上的技能技法训练课同美术鉴赏课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安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比如在素描写生课、色彩性能练习课期间穿插西方绘画名作鉴赏,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及重要绘画作品的概况;在装饰色彩画、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中国绘画名作鉴赏,提高学生对民族绘画的欣赏能力;在图案基础、手工制作课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实用美术的鉴赏知识,等等。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技法课的学习,在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结构、色彩、明暗、工具材料等美术基本要素技巧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以课题方式,增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积极进行课下思考、自学、拓展,有利于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述的学习精神及对于古今中外美术文化的思考认识能力,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参与学习。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的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在培养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及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针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胜任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国家的兴盛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注重培养、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的颇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我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美术教育在技巧训练和情操陶冶的教学背景下,任课教师应在注意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强调课内外实践方面做足文章。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美术课上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明确了技能是成就一切的工具,在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应本着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有与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的教学宗旨,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如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的简笔画创编、创作及自由设色练习;在培养、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色彩艺术感知力、色彩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色彩艺术创意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的色彩教学中的发挥色彩性能练习活动;板报设计、制作的教学活动;在师范高年级阶段的手工制作课上,教师配合学生试讲、教法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创作手工教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相信,敢于联想、善于表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未来教师,今后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

  另外,学校可以广泛开展美术兴趣小组以补充课内美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还会起到“小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班级、年级其他同学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发挥着积极作用。美术评价也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业、作品展,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通过美术展览的艺术活动平台,对学生产生激励、鼓舞作用,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加强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美术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在加强学生美术综合学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意义深远。

  师范生论文篇三:《师范教育学教学方法》

  师范类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教育学是高等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质的课程,体现了师范院校的特殊性。教育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和规格,影响到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也就影响到未来人才的素质。因此,教育学对师范生能否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育学没有多少兴趣,学习质量也不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下,教育学的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较大挑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学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一 师范教育学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突出师范特色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主要有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三门,而且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的比例较小,没有突出教育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彰显师范类院校的特色。一般来说,教育学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学期,一周有三到四节课,课时数过少,加上只在一学期集中讲课,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笼统介绍教育学的一般知识,没有时间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际操作练习。比如,在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和人的发展关系时,教师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来说明这一情况,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这些理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2.课堂学生人数过多

  随着高校扩招,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数量近些年呈急剧增加趋势,但师资力量却相对匮乏,造成了当前高校普遍实行大班授课的方式。由于课堂人数多,课时又有限,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比较单一,只能采取普通讲授的方式向学生浅浅地讲解一些基础知识,无法采用其他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对教育学缺少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主动去掌握教育学,导致教育学的教学质量严重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3.教育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脱离,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现行的教育学教材内容比较过时,不能有效反映最新的教育学理论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实用教材等课程资源,很少有教师能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发、创新课程资源,教师的这些行为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习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我国高等院校有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科研成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发论文、创新课题上,很少注意到改进教学方法,导致许多教师对教学不够投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一般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讲求教学艺术,仍以教科书为主,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只是干巴巴的说教,这与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当下形成了强烈反差,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容易养成惰性思维。

  5.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通过最终的考卷来完成的,最终的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严重脱离了教育实践,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运用于实践中,致使学生缺乏教育教学的技能,毕业后走向教师岗位时在心理上存在胆怯情况。

  二 改进师范教育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了解与教育学有关的各种作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将新知识合理地融入教材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每次讲课前为学生介绍一些教育家的生平及其著作,分析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等,让学生课下阅读一些经典教育学书籍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阅读中能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比如可以实行小组学习的模式,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复习、讨论课堂上的内容,长期下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将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共同学习研究,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师范教育学的教学中,师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够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其实际教学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练习讲话、讲课的能力,讲话的内容可以是对上一节课进行复习回顾,也可以是对最近看过的教育学方面的书籍的评价等。经过长期锻炼,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综合教学的能力等,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教学工作联系起来,能有效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师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师要根据教育学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以及师范院校的教育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这种授课方法符合课堂时间的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否则这一教学方法就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了。比如在讲解“全面发展教育”的课堂上,可以问学生片面发展的危害性有哪些或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会展开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然后再提问“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有什么联系”。这一连串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豁然开朗。

  师范生最终要走上教师的岗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除了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得提高各项素质,如心理素质、讲课技巧等。因此,在教育学课堂上,可以采用演讲的教学方法,教师规定题目让每一位学生轮流进行课前演讲,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实际训练法是有效的教育学教学方法,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培养和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模拟教学。比如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个开场白,看谁的方式最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最能调动课堂气氛。

  教育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恰当运用质疑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演示法、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教育学的课堂上来,通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教育学信息,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内容,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法可以让师范生了解到现在中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想法,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

  三 结束语

  总之,师范教育学的教学需要长期的探索和改进,高等师范院校要重视教育学的作用,合理改进教育学的课程安排,为教育学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教育学教师要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材和最新成果,重视备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将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效果,也才能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1.师范生个人总结范文

2.师范生实践心得体会

3.师范生见习报告范文1500字左右

4.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

5.师范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优秀

    85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