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心理学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在很多的学生看来,思政课太过于理论、枯燥、乏味,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纯粹是“说教课”,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也不屑于上思政课,认为思政课讲的都是“高、大、上”的道理。而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主流思想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国的学生的心理以及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心理的变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说为思政课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视角,它提倡要充分肯定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认为教育中应该要注意挖掘个体的潜在正力量以及固有的美德,利用个体本身具有的天赋和优势特点,不断激发个体内在固有品质,这对思政课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现状

  思政课在我国国内的教学体系中,一直是重要的教育课程,但是其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思政课教学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根据相关的调查,很多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时间要比其它学科老师产生倦怠感来得快,一般学科的教学老师从事至少五六年以后才会有轻微的职业倦怠感,但是思政课的教学老师三到四年的时间就会开始产生职业倦怠感,这种倦怠感主要表现在:消极情绪较多,缺乏上课的激情以及探索新教学方法的动力,上课较为应付,很多老师常常是照本宣科,对职业的认同感比较低,不要求有多大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只要求把课讲完,导致长期以来,教学的方法都不会革新,教师缺乏创新的动力,而学生也很容易受此影响,产生消极学习的情绪,很多学生甚至将思政课当成“自习课”,老师讲老师的,自己看自己的。

  (二)学生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学习心理

  习得性无助主要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就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在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生也曾经很努力的想要学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想要努力认可教师教学的方法、课本的内容等,但是长期的坚持,却仍然无法获得教师以及家长的肯定,久而久之就会消极对待这门课程。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因素、教学环境、周围同伴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学习能力等,尤其是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

  (三)思政课课程教学不受重视

  在我国国内,智育被摆在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德育一直被放在辅助性教育的地位,学校一般更注重的对学生智育的提高,而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笔者针对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展,认为其地位高的学生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到10%,而认为其地位一般所占的比例则占到32%,认为其没什么地位的所占的比例超过58%,这表明思政课在我国国内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冷门”课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是对其现状的反映。

  (四)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不足

  虽然当前,我国在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却仍然存在。在笔者针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动力的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对思政课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不到2%,认为没感觉的所占的比例为5%,认为自己有一点兴趣的所占的比例为22.3%,而认为“一般”的所占的比例则超过70%,也就是说并不是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有帮助的所占的比例大约为2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所占的比例超过60%,在学习动力方面,普遍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都是被迫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三、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探究

  笔者认为要将其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尝试的策略主要有:

  (一)贯彻积极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理念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意识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积极的理念和消极的理念对于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消极的教学理念带来的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积极的教学理念可能带来的是“学生爱学、教师爱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以积极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教学能量。”积极的教学理念包括积极的教学观、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教育观。积极心理学认为,看待问题应该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里不可能没件事都如人意,同时也不存在完美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的时候,人的态度越消极,就会越被动,事情就会朝着更加消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则正好相反,教学也一样。思政课本身是没有有趣无趣、有用无用的属性的,其趣味和作用关键在于“人的态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要努力肯定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注意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教学,寻找教学的动力,改变教学的方法,变“无趣”的教学为“有趣”的教学,同时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积极的因素和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理念,指导学生在逆境中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让学生更加健康的学习成长。

  (二)注意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虽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却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用积极的态度来转变教学的方式、变革教学的手段以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应该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的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有“听”的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情感上的互动,使得学生上课很容易出现疲乏的状态,消极的情绪容易占主要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创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有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录像、录音、视频等,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得思政课充满趣味性,可以广泛应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模拟课堂教学法等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获得积极的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各种讨论提升对思政课教学情感认可,树立积极的学习观。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内在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方式,积极心理学在其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着重在于探究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心理学论文范文二: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1]从教学的定义中可知,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同样旅游心理学教学也是如此。旅游心理学以旅游心理现象和旅游心理研究为研究对象,探寻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解释其为什么旅游以及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不仅体现了既要符合旅游专业的特点,而且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学科特点。这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服务或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储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对教师来说,讲解旅游心理学课程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是自我提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的过程。

  一、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讲授法

  目前讲授法成为各类学校不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随着高校扩招,面对大班额,加上受已有教学条件、课时量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影响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堂仍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把旅游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听、被动的写、被动的记忆的机器,课堂氛围消沉,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宰者的作用,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并不是说讲授法一无是处或不可采用,而是针对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因此,仅仅采用讲授法,缺少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难以实现这一诉求。

  (二)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际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把有关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实际训练,学生只是为知识而学知识,缺乏实际训练的机会。教师往往偏重从旅游学视角去分析旅游心理学现象和规律,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学层面。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认知偏差以及教师“出身”,即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不多,可见更为缺乏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因此只能就知识而讲知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旅游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是由心理学提供的”,[2]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符合教学的要求,但是学生仅仅掌握了有关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关键是学会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来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通过创设模拟情景,在情景中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部分设施尚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开设“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成果,去解决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的相关问题。因此,学习这一课程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然而现在许多院校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只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而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际应用的学科。因此,对教学设施要求较高,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心理学实验设备,实验实训设备和场所以及外出考察、学习的经费。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旅游心理学,还必须要带领学生进入旅游行业、旅游企业进行实训,了解行业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机制。帮助学生走出教室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真实场景的多变性,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消费心理。但现实来看,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实训、外出考察等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教学设施陈旧,学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掌握理论知识,无法深刻理解学习旅游心理学之后,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真正要义。

  (四)缺乏专职教师,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据调查,目前各高职院校从事“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出身于旅游专业,极少数教师为从事心理学专业出身,而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各类专业中既有旅游专业,又有心理学专业,尚未有二者结合命名的旅游心理学专业。旅游心理学是顺应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同时我国各级师范院校目前也没有为培养将来从事旅游心理学方面的师资而开设相关专业。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要想讲好这门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学习旅游学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既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本身特殊性的体现,也是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学习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便于施教;只有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一般原理,才能更加灵活地把这些理论和原理运用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中去。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因大部分是学旅游专业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足,加之学校缺乏对任课教师的在职培训,造成教学有失偏颇,更加注重旅游学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要求,可见,目前尚缺乏专职教师,其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五)呆板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旅游心理学”课程是时代孕育而生,是旅游业在现代快速发展的产物。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常既定的教育观念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输出及其管理模式,而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一般是沿着两个路向展开的。即面向教育实践的生成和面向教育理论的生成。”[3]所以,对于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容易造成对知识的片面理解、讲解不到位。心理学是一门把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同样“旅游心理学”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会感到有些枯燥和抽象,这需要学生要花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地品味、理解和消化。在以课堂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教书本,没有外延和升华,缺乏创新意识,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教,机械地复述课本,导致教师只是为教而教,为了任务而教,缺少灵活性、变通性。而学生则是死磕书本,书上写的就是真理,教师说的都对,教条而机械地学习,缺乏批判意识,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记忆而学习,为了任务而被动地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方向性、主动性,由此问题意识淡薄,不愿反思、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很难促进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解决高职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世界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两面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打破单一采取讲授法的教学局面,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面对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没有多少可借鉴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摸索,寻求最佳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讲课心得,日积月累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和风格。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得当,事关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课堂教学组织的优劣,更影响到教师教书的信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比‘出色’的案例更加重要”。为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要认真钻研,借鉴各学科成功的教学案例,吸取众家之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习作业法等,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寓学于乐。

  (二)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求发展

  旅游心理学因为是旅游学和心理学共同组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学习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旅游学和心理学高深的理论,而往往学生学习理论时会感到有些枯燥乏味。已经习得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会运用,不知道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那么就等于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基于“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理论知识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走出课堂,真切的感受现实,直面实践。教师也要走出书斋,去旅游景点、进企业参观,只有躬行,才能学到真知。“认识———实践———再认识”,才是获得真知的过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进行“旅游心理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而基于理论的指导下,积极结合实践课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实践课,目的就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勇气。理论课是基础,实践课是升华,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学生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自我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

  “旅游心理学”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普及,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要学会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心理学的某些实验设备仪器以及一些量表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心理学。虽然心理学的实验和量表操纵起来比较复杂和困难,只要教师有决心、恒心,学生们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多媒体、心理学的实验实训的设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引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经过一段学习后,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旅游学、旅游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后,再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学校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缩小学校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现实和时代要求。

  (四)健全教师培训机制,着力提升专业素养

  “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要求其任课教师不仅掌握旅游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事旅游学课程的教师和从事心理学课程的教师都不能更好地胜任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经过跨专业的学习和及时的在职培训,充实有关旅游学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然后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施教。可见,对教师来说讲授旅游心理学课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即旅游心理学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阶段教师,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目标的专业培训。如果教师入职、在职、职后这一培训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如同下棋,一步棋走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动态培训机制,尤其对新聘任的年轻教师,更要抓好岗前和在职培训。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可以不断充实自我,最终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的魅力,不断提升和促进其专业素养。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

  伴随知识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升到了历史的高度,成为国家的使命。要想培养创新的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充满含蓄、幽默生动的语言来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去研究旅游学和旅游管理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为了任务而教学,而是为了创新而教学;学生不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实践而学习。正所谓“教学生学会思考比让学生富有知识更优先,引导学生的元学习比带领他们学习更优先”。[5]这是任何一所大学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理性思考为前提,大胆革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引导;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探求。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突破口,赢在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学生也要改变机械记忆、死磕书本的现状,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对这门课程的热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85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