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改革力度加大,尤其在国家提出“三农”口号之后,加快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成为首要任务,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农业经济管理有所缺陷与不足,无法真正完善市场,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从新农村建设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措施,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创新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农业的发展在彰显国家综合国力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现代化,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呈现出诸多问题,需积极探索出适合市场发展的经济模式,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发展还对维系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对农业的认识,加强对农业的了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为发展载体的一项管理活动[1]。简而言之,便是在积极遵循国家政策、市场条件与市场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实现对农业经济的再分配与再组织,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走上规范性道路与法制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三农”口号的提出之后,农村、农业、农民备受关注,各项扶农、支农政策层出不穷。其中农业经济管理在积极适应社会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工作出现诸多弊端与不足,农业经济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体制的好坏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没有得到完善,并且部分贫困地区经济体制与经济观念无法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导致整个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经济管理活动受阻,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滞后现象[2]。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矛盾加深,利益协调不合理,不科学。

  2.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现如今,各种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农业经济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并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象制定相应的规定。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这些规定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农业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执行力度较差,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容乐观[3]。比如:农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没有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与基本素养,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过程中执行力度过小,国家政府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没有进行执行与贯彻。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与素养

  在很多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结构单一,甚至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的认识与了解,无法真正满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没有适应产业化与社会法的发展需求,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尽人意。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过程之中,很多领导人员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无法严格按照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做出适当的改变,导致整个工作不容乐观。还有部分农业经济领导人员缺乏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认为该项工作只是单纯的进行管理,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致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发展动力。

  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农业经济管理面临诸多不良因素,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3.1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之中,只有保证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真正推进经济发展与进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将农业经济作为发展中心,并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加强对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农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发展,构建其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在构建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从3方面出发。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需要采取深加工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改革,拓宽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农业的安全,增强农业经济[4]。

  3.2创新信息化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之中,在该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创新信息化,将信息化管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信息化已经进入到农业经济之中,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转变,并且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进步。所以,需积极增强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积极提高农业管理的效率,将农业管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科研。

  3.3创新管理思维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已经迈入了正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出发,将农业经济管理渗透到农业产品之中,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展现,积极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以及思维模式[5]。为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加强对农业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增强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争取让农业人员以先进的思想创新管理思维。

  3.4创新管理团队[6]

  管理人员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之中的关键人员,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与基础素养,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不容乐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对整个农业的经济状况起到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得到有序发展,则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政治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与管理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定期培训与教育、开展管理人员考核等,这样一来,能够打造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优秀团队,并且也可以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教育,开拓新员工的知识面,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

  3.5创新群众利益管理方式

  经济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便是民众[7]。近几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与民众利益相关联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地区的政府无法及时解决民众的诉求,并且也无法解决民众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矛盾,导致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受到民众的支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积极构建科学的机制,创新群众利益管理方式,保证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处理各项矛盾,能够保障权益,实现统筹与协调[8]。当地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自身经济职能与服务职能,以保障民众的利益为主,以解决民众的基本权益作为发展基础,让民众能够在出现相关事件之后能够受到权益的维护,也能够在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快速化解矛盾。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提高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与措施,从多个方面出发,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5.

  [2]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

  [3]孙明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企业经济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68-69.

  [4]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

  [5]鲍宇慧.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07):216.

  [6]刘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212.

  [7]程术希.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9(08):295-298.

  [8]白西兰,张旭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评价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6(11):24-28.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

  摘要:经济管理行为在事业单位中以极为关键的内容与形式融于其制度中,在实施经济管理行为时须依据一定策略方可确保其有效进行。本文就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现状、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的作用以及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相应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管理行为;事业单位;策略分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的数量庞大,其涉及职能范围极广,还承担着发展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重任。因此,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及时高效开展,对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经费来源也日渐广泛,这就要求其在经济管理中更具风险意识,方可确保该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实施经济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分析

  在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于其发展极为重要。主要原因如下:在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该单位资本效益最大化;由于经济管理存在一定双属性,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事业单位经济体制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还须将产品所产生的效益情况纳入该单位的经济管理中,方可促进其经济收益的有效提高。

  二、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优质人才欠缺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未能对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予以足够重视。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本单位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且经管方面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也较为缺乏,使得大部分时间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均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负责。导致经济管理停留于财务层面,预算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均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进而导致其经济管理工作难以适应本单位发展步伐。

  (二)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部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从而对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很多事业单位在相关政策及规定方面仍较为缺乏,这就使得其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中缺乏相应依据。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将传统管理方法用于现代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导致其经济管理难以进行彻底改变,进而致使经济管理所拥有的实际意义未能得以真正发挥。

  (三)资金、资源大量浪费

  当前,一部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欠缺合理性,尚未将政府财政拨款纳入单位实际需要与发展重点方面,很多单位将资金用以盲目建设,从而使得很大一部分建设工作缺乏实用性。比如,在部分事业单位,某一新任领导上任后,为了提高该单位业绩多会通过项目建设,然而这些建设项目的实用性却未得到充分考虑,使得大量资金与资源被浪费。

  (四)单位内部财务风险尚未被充分认识

  以往事业单位其主要经济来源于国家支持,因而不存在经济风险,这也导致很多事业单位领导人未能充分认识本单位财务方面所存在的风险。而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经济费用来源更为多样化,因而其经济存在一定风险。很多单位领导人受计划经济影响,对本单位财务风险未能进行充分认识,从而导致该单位资金使用无规则、无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应对策略分析

  (一)加大优秀经管人才培养的力度

  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经管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以成本效益为基础,在确保本单位实现所需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事业单位须不断提升其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供高品质人才,吸引优秀队员。此外,还应强化对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工作;事业单位可通过建立专业部门来主导本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通过专业部门与专业人才来处理专业工作,从而促进单位员工对经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其经济管理意识。

  (二)强化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力度

  加大对事业单位机构内部经济管理行为的改革力度,在遵循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在后续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须将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彻底落到实处,以防止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效果。

  (三)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

  财务预算是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对下一年度资金分配进行规划时应以当年及往年资金使用具体情况为参考,以达到资金的合理分配,实现收支平衡。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资金分配时将公共机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预算,并于年终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与分析,以为下年财务预算提供科学参考。

  (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更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摒弃原有的落后思想,尽可能地对经济管理中易出现的财务风险予以规避。因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强化经济管理部门领导人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对本单位财务运作进行规范,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以促进本单位风险应对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行为可促进其稳步发展。增强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培养优质人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财务预算管理等措施均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更为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佳红.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11

  [2]马宇鑫.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市场,2015;13

  [3]宋艳玲.规范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建议探讨[J].时代经贸,2014;10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3.大专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4.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5.管理经济学毕业论文

    109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