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秋梅分享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篇1

  浅探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提出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和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实用性;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应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2.1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2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

  3.1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3.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

  〔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篇2

  浅析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能起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追求 修养 内在潜力

  一、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文字的起源,从远古的壁画、岩画发展到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是汉语言文字的诞生过程。古人发明了文字以后的最初时期,文字的最初功能是表达、传播人类智力发展后所产生的思想,这种思想远远超乎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所能表达的思想。不仅以数字替代记事的结绳,还把各种亲历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述下来,可以使读者再现记述者的所见所闻。这个时期,文字的功能主要是记录、传播思想的工具,它开拓了人类思想交流的广阔天地。文学是通过文字,把人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述、升华、再创造的过程。它极大的开发了人类的思想空间,为启迪人类智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二、 对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之中,汉语言文学形成了其特有的式以及风格特征。但是和世界文学一样 ,无外三者:真、善、美。

  1、对真追求

  不管文学还是客观的人,对真孜孜诉求。不管是文学作品的主题 ,还是正面的主人公 ,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本真。文学所追求的真,可以分为两方面进行理解 :(1)客观的真。客观的真,是指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候,多以客观生活为基础 ,来写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客观上的“真”不仅是对客观环境进行如实的描写,也对客观人物的环境进行如实描写。客观的真,既是文学作品环境的真。(2)内在的真。这多指在叙述人物的心理时,进行真的描写。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都务求真实而写作,不管这心理是对是错,是否符合逻辑都求真实的表出来。内在的真,就是文学作品人物内心真。

  2对善追求

  善恶有分 ,是人在后天养成的品质,而文则直观的把它表现出来。不管是哪部文学作品,其描写的有善,对善的歌颂,对善的渴求 ,对善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有的时候是用恶来衬托善,此外,用“善”来言善。例如:沈从文的 《边城》没有恶人,全是善者,虽然最后结局不好。却把“善”发挥到极点。虽然有全描写善的文学作品,但是不会存在全描写恶的文学作品,“恶”不能独立材,只有善可以。

  3、对美追求

  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追求美,也在本质上追求。对于文学的形式,不管是整饬的还是散落的,其都追求式的美,没事多种多样的,也是多层面的。诗歌形式之美整饬押韵,散文形式之美是散乱无序之美。不过这两种式的美已经渐渐结合在一起。在本质上追求美 ,就是在主上追求美,文学主题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喜悦的。其主题都美的。既是正面的主人公最后没能完成 目标而死亡,例如哈姆雷特,但是其主题也是美的:悲壮之美。追求美。是文最外在的表现,美既是文学,文学既是美。

  三、汉语言文字的内在潜力

  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它的独特的长处,汉语不例外有它独有的文学潜力,它一字一义,一字一音这种特质,使诗、词、赋、曲等这些文学奇葩的产生和发展,有了它必须的土壤。在《诗经》的基础上,把诗这一文学形式推向极致。穷绝中华五千年历史,唐诗对于诗这一汉语言文学所特有的文学形式创造和完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语言文学所特有的诗的美。唐诗绮丽美妙,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精彩纷呈。及至宋代,宋朝人潜心投入了词的创作,后世人只有仰视的份儿。当然,词只是宋朝艺术园林中最美丽的花朵之一,该朝代的散文、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同样惹人注目。同样,元朝人另辟溪径,把戏剧、散曲这种新诗歌艺术形式推到了极致。

  四、提高汉语言文学对人的修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 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 ,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 ,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 ,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首先、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 “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 ,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

  其次、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 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 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 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 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 ,其历史源远流长。

  最后、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修养是后天的修为, 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 “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 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 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 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汉语 言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代表 ,是中国长达5000年的人类文明的 结晶,也是中国人修养形态的客观沉淀,对国人的修养起着 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人修养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异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的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J].工人出版社.2008年10月

  [2]郑淑媛_先秦儒家的精神修养[J].人民出版.2006年12月

  [3]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J].中国社科.2008年4月

    3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