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下载篇1

  浅析小学生语言积累指导对策

  摘 要:儿童的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小学阶段。儿童如果在此阶段能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和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会对他们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为小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并让小学生能够在诵读、写作和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从而为他们以后人生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还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为小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并让小学生能够在诵读、写作和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从而为他们以后人生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如何通过语言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的面貌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目前状况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语言积累还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积累涉及面狭窄

  当前,语文教学重视积累,主要还是为写作服务,为应试服务。积累多了,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便能得心应手,作文就能得高分。这一思想普遍植根于师生的意识之中,导致一部分老师对语言积累的认识及积累语言的做法上走入了买几本书的误区,积累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所以翻开学生的书包,里面最多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选、好词佳句,“好词好句”“泛滥成灾”。事实证明,“偏食”几本作文选、几本好词佳句,所得终究有限,枯燥,必将导致学生“营养不良”。学生势必成为一个为读书而读书的人,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

  二、积累策略单一。

  在积累的过程中,有人把“积累”误认为就是“记下”,就是“摘录”;有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认为只要对所学内容背下来,就达到了积累的目的。的确,小学生记忆力强,正是积累的最佳期。有意识地让他们背诵一些语言材料,使他们终身受益。但无论是什么经典的语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是有作用的;如果只是孤立地记忆,只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那么所学的东西就静止、僵化了,再鲜活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生命力,最终会枯竭遗忘。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三、在朗读和背诵中积累语言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能力,推动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都有赖于背诵。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从而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

  二、在复述课文中积累语言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深思、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进行分析、概括,经过筛选,抓住重点。经常进行复述训练,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如果说背诵是小学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学习语言的策略。低、中、高年级都会有一些寓言故事,我会经常利用这些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在复述时对原文的某些方面加以转变、扩展等。如转变人称、转变叙述顺序、扩展情节、续编故事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而且复述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读写结合积累语言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得多写。即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缺乏多写的训练,恐怕也不会形成较高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在课内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如经常进行仿写、扩写、改写、续写等;记得学完《春雨的颜色》一课时,我让学生仿写秋天来了,学生抓住秋风吹落叶的景色,写出了金色的秋天,写出了不同人眼里的秋天.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经常进行写作实践,如引导学生经常写随感和日记等。通过课内课外的写作,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真正做的读写结合。

  五、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外的积累必不可少。我们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不断积累。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并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某种作用上说,语文学习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言积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学中积累,生活中积累。总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参考文献:

  [1] 刘永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取向>》.《语文教学通讯》.2003.2.

  [2] 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下载篇2

  浅谈汉语言文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能启很大的作用。不管是人的行为方式,还是意识思想的改变,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真善美 修养

  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1、语言性。

  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3)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

  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

  综上可见,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汉语言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代表,是中国长达5000年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国人修养形态的客观沉淀,对国人的修养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人修养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异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的联系起来。

    30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