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媒论文

斯娃分享

  新闻传媒行业经过了经济危机与国内政策的剧烈影响之后,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其盈利能力逐年提升,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媒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媒论文范文一: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思考

  摘要: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新闻获得高效和优质的传播,在多媒体时代就要不断地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主要探讨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新闻及时有效地传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时代中,通过多媒体,人们越来越对新闻内容具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传播机会,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信息传播具有五大传播特点,如以视频为引领的多媒体网络化、以融合为中心的多媒体系统化、以定制为特点的多媒体融合化等。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更为便捷。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特征,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新闻及时有效地传播提供一些帮助。

  一、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特征

  (一)多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互动性更强

  传统的媒体传播时代下,新闻的消费者只局限于新闻的受众,是单向传播,并且受众不能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地制约了公民权利的发挥,进而阻碍了一个强社会型国家的形成。而多媒体时代中,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可以通过读者简单地投票以及相应的评论区来测试读者对于新闻事实的态度,为读者自由发表意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编辑、读者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不但能促进社会中正确观点的传播,还能在一个相对广泛的范围中阻碍社会戾气的产生,使社会对新闻中的事实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意见,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多媒体时代新闻时效性更强

  在以传统媒体为传播形式的时代下,报纸和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由于报纸还要通过印刷、编辑、送达等才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人们看到的新闻经常是一天前发生的事情,甚至新闻事件已经被解决、处理了,人们才看到这则新闻。电视新闻也是这样,时效性很差。但是在多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实时发布的信息,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等网络工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人们获得新闻与新闻事实发展之间的差距被无限缩小。新闻时效性的提高能够使人们及时根据新闻作出相关决策,能够使人们同步关注事态的发展,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价值。

  (三)多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具有了全媒体化特征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文字、图片和声音是传播的主要方式,报纸和电视则是新闻传播的主要介质。而在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开始具有了全媒体化特征。首先是新闻传播介质的全媒体化。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闻传播介质与传统的电视和报纸一起进行新闻传播,如手机、电脑、移动阅读设备等。这种传播方式能够随时随地使人们获得各种形式的新闻资讯,各种新闻获取渠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新闻阅读量,契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其次,新闻传播方式的全媒体化。新闻传播形成了对人们多种感官的刺激,使新闻传播具有了深度,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和人们关注新闻的注意力,新闻传播呈现出全方位特征,即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转变为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

  二、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坚持报道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

  多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为了避免同质化,一些新闻机构开始采用一些哗众取宠、措辞浮夸等手段来刺激读者,但这样会严重影响新闻的健康发展,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观点偏激。因此,在多媒体时代下,要坚持报道具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并非只报道一些言论偏激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读者独立思考。首先,要避免一味地通过各种奇闻轶事来刺激观众的好奇心,要坚持对人们生活有切实影响、对国家发展有作用的新闻,编辑要具有发现有价值新闻的能力。其次,记者要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坚持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如通过挖掘新闻的深度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真实性。要做到报道新闻事实、了解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新闻事实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

  (二)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不断适应时代潮流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要将自媒体纳入进来,专门开设自媒体办款,用来作为网友发布新闻的阵地,如“亲历者”。同时,为了核实和追踪有价值、重大意义的新闻,要设置相应的负责该板块的新闻编辑,以供对严肃的新闻有阅读需求的读者进行阅读,并予以发布到其他相应板块。另外,核实之后,为了鼓励更多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可以对新闻的第一发布者进行适当的奖励,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三)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发布新闻,有效节省阅读时间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庞大,人们找到所需要的新闻越来越困难,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阅读负担。因此,为了提高读者的忠诚度,在发布新闻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缩短读者对新闻进行筛选的时间,新闻与读者的阅读习惯要相互契合。首先,按照新闻事件的种类和发生时间,对要发布的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供读者进行分类订阅。其次,在新闻发布的页面上,要尽量清晰简洁,采用罗列标题的方式将新闻展示给读者,有效地节省阅读时间,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点击标题。另外,为了供有阅读兴趣的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扩展阅读,要附上新闻专题链接,方便读者按照个人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杨洁.浅析电视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新闻战线,2014(12):230-231.

  [2]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7-28.

  [3]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62.

  新闻传媒论文范文二:民办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办工科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教师队伍、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调查分析,探讨新兴的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课程建设机制和专业发展模式,以“特殊性”为抓手,凭借学校的优势资源,挖掘学生的优良潜质,推动教学相长,为建设高职特色专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职;工科院校;特殊性;新闻传播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高校728所,比上年增加10所;在校生587.15万人,其中高职(专科)在校生212.28万人。民办高职院校已初具规模,开设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专业成大势所趋,具有广泛就业前景的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成为热门。科学认识民办高职工科院校的特殊性,探讨课程建设机制和专业发展模式,对于打造网络新闻与传播特色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职工科院校建设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性

  (一)办学主体特殊性

  1.工科优势明显,对人文学科相对重视不够民办高职工科院校偏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过于强调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人文课程学时少、规模小,加上缺乏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的依托,使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堪忧。然而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学生,才有望成长为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2.大多迫于经营压力,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相对财政投入日益加大的公办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较大的生源压力,一些高级技工学校和成人高校也在争夺生源,因而,民办高职院校会更倾向于投入到能够很快实现经济效益的工科类专业。而目前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媒介市场日益细分化,网络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只能以特色化发展求突破。

  3.对新闻传播专业的认知不够全面新闻传播作为一门实操性极强的专业,近年来逐渐从本科走进民办高职院校,规模较小,毕业生供不应求。但一些办学主体对该专业的认知却不够全面深刻,听说新闻人才要做“杂家”,就请中文老师教新闻写作,计算机老师教摄像剪辑,艺术系老师教设计制作等,使得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杂色”有余而“本色”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懂一点,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积累却严重不足,专业核心竞争力欠缺,到职场上很容易成为“四不像”。

  (二)教师队伍特殊性

  1.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

  2.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全员聘用制”,作为后起之秀的新闻传播专业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三高人才”和业界中高端人才。现有师资或来自企业不熟悉教学,或刚出学校不了解业界,或学科背景不同,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业界情况的中年教师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加上民办高校编制缺乏、职称评定难,不少教师很难安心开展教科研工作,队伍不够稳定。

  3.教学任务重,科研条件差压力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保障生源可持续增长,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检查及考评措施,并将其与绩效工资挂钩,加上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使得教师的教学课时多、任务重。在科研方面,国家政策多向公办高校倾斜,导致民办高校科研立项、课题申报机会较少。民办高职工科院校的科研课题更是严重倾斜到工科专业,文科类机会更是渺茫。

  (三)学生群体特殊性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偏低民办高职录取批次为3B,分数线偏低,集中在200~400分之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城建学院”)门槛相对较高,但工科优势突出,新闻传播专业录取人数不多,多数存在偏科现象,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学习好奇心浓厚,自觉性、主动性、持续性欠缺不少学生出于对网络小说以及文学的浓厚兴趣而报考,对新闻传播专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浅学、厌学思想严重,易受社会负面思想影响,更有甚者认为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学习自觉性严重不足。

  3.心理素质差,渴望被认可,对就业前景存在认知误区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少人在中学阶段备受否定或歧视,心理脆弱敏感,想上进但动力不足,渴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关爱。另一方面,不少学生认为民办高职院校的文凭不值钱,且工科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也并非学校的优势核心专业,市场就业前景不明朗,因此在校学习不安心、不用心。

  4.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系统思考抽象、思维弱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鲜有“书呆子”,具有多方面能力,尤其是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强,这与实践应用型学科新闻传播不谋而合。但对理论学习的排斥态度,却令学生们系统思考和抽象思维严重不足。

  二、民办高职工科院校建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对策探讨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工科院校开设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进行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可谓顺势而为,然新闻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想脱颖而出并非易事,走特色之路方为上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推动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当今社会,企业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迅速适应环境,有成长潜质的现代职业人。这就需要办学主体逐渐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在这方面,德国、台湾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破除急功近利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城建学院近年来加大力度完善提升中文、思政、数理等公共基础课程,还结合礼敬传统文化、模拟法庭、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校级特色专业的网络新闻与传播多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体现通识教育意识,使学生能够进行沟通协调、经验整合等训练,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2.强化人本管理思维,引培并举强化组织队伍保障

  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而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引领下,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越来越重视,民办高职工科院校可借此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办公条件、社会地位、退休保障等,优先培养和引进有一定影响、能引领课程团队建设的带头人,引导和激励教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城建学院除了不断完善人才引培机制,落实相关政策实施人本管理,还特意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旨在整合资源不断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建成促进教师全方位发展的专业化服务性机构。

  3.以“特殊性”为抓手,突破文理界限,推动教学改革

  没有综合类大学的品牌影响力,也没有文科类大学的人文底蕴,民办高职工科院校开设新闻传播学有着先天不足,想要快速脱颖而出,只能找准优势追求特色。可借鉴一下本科类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做法,与具体的行业结合,如华中科技大学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上海理工大学与印刷出版业相结合,中国地质大学与自然遗产、风景旅游业相结合,均走出了有特色的新闻专业发展模式。城建学院的省级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优势明显,新兴专业网络新闻与传播在考虑特色建设时不妨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课程设置上突破文理界限,引导学生跨学科选修学校的优势课程,培养学生的理工科思维,为城市建设培养新媒体传播复合型实用人才。

  4.突出灵活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尤其是高职工科院校,旨在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要求突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因此格外重视开展校企合作。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产教融合资源相当丰富,正在转型的传统媒体,新兴发展的新媒体公司,正在建设的服务型政务机构,推动“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均可成为合作对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民办工科高职院校,城建学院的校企合作经验丰富、机制灵活,可进行项目合作,互派师资培训交流,开设订单班,顶岗实习等。新建的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更是“不拘一格纳企业”,已和数家互联网整合营销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也和天适集团等致力于“互联网+”的传统公司进行了合作。

  5.结合网络传播人才需求趋势,打造特色专业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新闻传播学作为人文学科中侧重应用性的研究分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融合专业。而随着人们对政治、经济、科技、金融、体育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剧增,信息传播市场日益细分化,媒体对专业性记者的需求成倍地增长,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人民群众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还渴望看到有指导意义的分析评论等。人才需求也随着进入高度细分趋势,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有特色”的需求,专业培养模式应顺势对接由单一到多元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订单式差异化发展,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打造网络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城建学院计划尝试与建工类媒体进行联络,深入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之后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完善,提炼办学特色,打造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龚芳敏.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应坚守的四条原则[N].光明日报,2015-07-18.

  [2]樊水科.理工科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J].新闻知识,2010(3).

  [3]莫继严.理工类、专业类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面临的若干瓶颈[J].新闻界,2008(2).

  [4]张梅珍.谈理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5]邹武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状况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11(33).

  [6]申凡.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现代传播,2003(3).


新闻传媒论文相关文章:

1.新闻传播学论文

2.新闻传播学论文

3.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

4.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5.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论文

    97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