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论文

秋梅分享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传播职业的新闻人,在长期的职业实践和新闻传播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关系的总和。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职业道德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论文篇1

  论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摘 要]21 世纪是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华民族将挤入世界迅猛发展的潮流中,中国的国际交往将更加繁忙,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将更加迅捷,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碰惯愈发显得激烈。集信息传播的采集人、传递人、公众舆论代言人,社会精神产品塑造者,社会人为一体的新闻记者就愈发显得重要。他们的职业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一、 新闻记者应勇于自我批评提高自身的修养

  道德修养的方法,除了学习道德理论和参加社会实践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两种道德观念激烈斗争的过程。因此,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道德修养必不可少的方法,否则也就算不上“修养”了。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才能做到这些。因为,他们批判地吸取历史上这些思想的精华,并通过道德实践的检验,证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有效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形象地比做打扫房子和洗脸,认为经常这样做才能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的思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为指导,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的一种思想武器,运用到道德修养之中。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完全对立的。因而,我们提倡的道德修养,必然充满社会主义道德同一切旧道德思想和观念的激烈斗争。不要说来自旧社会的人,就是新社会成长起来的人,也会受到某些旧道德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头脑里会或多或少的残留一些旧道德的思想和观念。在今天的社会里,还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存在,还有旧的道德思想观念的存在,并通过各种途径侵蚀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而,许多人头脑中残存着一些旧道德的思想和观念,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我们每个人在道德修养中,务必自觉地同自己头脑里的旧道德思想和观念展丌斗争,进行严肃认真的自我解剖和自我改造。能不能自觉地丌展这种思想斗争,是道德修养能否奏效,新的道德品质能否形成关键,或者蜕是道德修养能否成功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索。一切企图掩盖矛盾、回避思想斗争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同我们提倡的道德修养背逆而弛,不可能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不仅要求人们深刻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价值,自觉地进行自我解剖和自我改造,而且还要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首先,要认识这种思想斗争的反复性,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新旧道德思想观念斗争的过程。人们头脑中的旧道德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更不是经过一两次的斗争就可以清除的。在人们的头脑里,新道德观念的确立,开始也并不牢固,也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的斗争才能完成。无论从清除旧道德的影响来说,还是从确立新道德的观念来看,人们头脑中的两种道德思想观念的斗争,都是长期的,需要反复地进行,不要企求一两次斗争就能解决问题。

  其次,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持正确的态度。我们既然知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就要对别人的批评有个正确的态度,欢迎批评和帮助。要知道,批评是进行正确而深刻自我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们要严格解剖自己,进行自我改造,就要求得别人的帮助,虚心听取别人批评,正确认识自己。只有这样,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语才能做得准确而又深刻,卓有成效。正因为如此,修养者要虚怀若谷,能“闻过则喜”,欢迎他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人民的利益勇敢地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最后,要具有不怕丑、不怕痛的精神。我们要取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效果,还要着重克服常人身上的一个弱点,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和怕痛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的毛病,正因为它是许多人共有的弱点,也就往往不大引人注意。然而,事实上正是这个弱点,影响了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应该说,克服这个弱点本身,就是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成果,而且这项成果还能确保道德修养的深入和发展。因此,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进行道德修养时,要着力解决好怕丑、怕痛的思想,指导自己锻炼成一个敢于正视自己、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的人,不断纯洁自己的道德品质。

  二、记者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 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逐步得到保障。如何引导社会舆论,成了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重要政治课题。要现代社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能最迅速、最广泛地影响社会,是引导舆论、影响舆论的理想工具。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及其导向作用,并要求我国新闻记者把它视作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条明确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江泽民同志曾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正确的舆论导响概括为五个“有利于”。即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报社、电台、总经理到每一个记者、编辑、播音员,都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把新闻工作首先看成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不是把它仅仅视作文字工作、技术工作。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个版面的安排,一条新闻的发布,常常不仅仅是一个业务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报纸、广播、电视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与政府,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一切宣传报道部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到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决不允许有人利用新闻媒介发表诋毁或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违反宪法与法律的报道与言论。新闻媒介在制定宣传报道计划时,要把好政治关,不能让那些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东西出现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上。当然,新闻报道并非是每一篇都带有政治色彩,对于有些自然现象、科技信息等本身没有政治性的新闻报道不要强行抹上一层政治色彩。   (二)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新闻宣传报道的社会效益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 1989 年 11 月 25 日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作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的。李瑞环总结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经验,指出:“回顾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方针历史,至少可以得出两个鲜明的结论:一是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二是坚持对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以正面宣传为主”。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着力宣传那些能鼓舞和启迪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斗争的东西。一句话,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斗争的东西,都是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正面报道。

  三、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新闻事业在社会上具有双重角色:首先是社会舆论机关,具有思想宣传、信息传播、文化教育、生活娱乐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功能,因而必须重视其社会效益;其次是一种经济企业,必须按照企业的方法经营,其产品即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因而其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但是,无论情况如何,新闻记者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这一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事业一是运用新闻的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的神圣职责。

  我们必须时时处处注意新闻工作的社会效果,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以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受损害。新闻报道、评论、图片以及声像节目与制品,都应该以是否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为衡量标准,不得为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对社会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东西。现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新闻报道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记者在写社会新闻报道,尤其足法制新闻的报道,都不应当违反社会公德。报道法制新闻时,一足适量,二要注意分寸。报道法制新闻的目的是利用它们教育广大群众,因而应报道有教育意义的事实,不要过细地描绘犯罪的手法和手段,以免发生敦唆犯罪副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近年来不少报刊、特别是一些周末版或娱乐性小报,突出报道一些新闻价值不大、但能招徕一些读者的名人轶事以及色情、凶杀案件,并翻来覆去地“炒作”。对“炒作”者来说,也许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效益,如销量增大,广告增多,但对社会却危害极大,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

  当然,社会效益第一,并不是说经济效益可以忽视。我们在强调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也应该重视经济效益,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首先,新闻事业也是一种经济企业,经济状况是其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益好,不仅生存没问题,而且还可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设备的现代化。反之,新闻事业就会面临困境,甚至无法在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其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有反作用力。经济效益差,其社会效益也很难充分实现,因为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它经常地、迅速地、大量地、直接地传送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而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必要保证。经济效益差,甚至于还可能透发某些人搞有偿新闻、刊载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的内容等歪门邪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关键在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论文篇2

  浅谈中日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比较

  摘要:本文浅析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与日本新闻协会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的内容、特点,并将二者进行比较,以期从中得到有益启发,以利于我国新闻行业职业规范的完善,为以后相关准则的制定、新闻立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日本新闻论理纲领;比较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导、促进作用。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它对调节职业交往中新闻工作者内部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和提高新闻业的信誉、促进新闻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91年1月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经过二次修订,于2009年11月9日通过了新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部准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自律的行为准则,同时,它也是我国新闻行业自律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国家,其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有所不同。在东亚,日本的新闻媒体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在亚洲范围很有代表性。在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媒体进行的一系列报道,引起了我国大众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舆论界对日本媒体的专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媒体风范一片赞扬之声。这与日本新闻界在本世纪伊始的《新闻伦理纲领》有着不能无视的联系。所以,本文选择了2000年6月日本新闻协会重新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作为参考文本,试着与《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进行比较。

  一、中日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分析

  (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分析

  1、有很强的原则性,带有强制服从意味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序言,开篇即指出“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我国新闻工作者要遵守的指导思想、方针路线,要求“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样的内容符合我国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特点和思想、文化等社会背景,表现出了很强的原则性,带有一些强制性服从的意味。

  准则的这个特点在下面的具体条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第一条、第二条及第四条。

  2、以人民群众为受众对象

  准则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等要求,将我国新闻事业的受众对象定位为“人民群众”。“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敌人”而言的。将受众定位于人民,根源于我国新闻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体现了国家对新闻媒体的管理与约束。

  3、业务性要求让位于原则性要求

  准则的前两条如果可以归纳为原则性要求的话,那么第三条到第五条可以看做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方面给予了宏观上的指导。其中,准则的第二条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第三条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总体而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等原则,重视舆论宣传,原则性、政治性色彩较浓厚。

  (二)日本《新闻伦理纲领》的内容分析

  1、强调国民权力与媒体责任

  日本《新闻伦理纲领》(以下简称新闻纲领)的序言,首先提出了日本国民的“知闻权力”以及新闻媒体的责任,强调读者的地位,指出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与读者保持信赖关系”。

  在此对日本的民主情况和人权问题不作评论,但是此新闻纲领中却体现出了对国民权力与媒体责任的重视。

  2、以对新闻理念的要求为主

  日本的新闻纲领可以说是短小精悍。主体内容一共涉及“自由与责任”、“正确与公正”、“独立与宽容”、“人权”、“品格与节度”五个方面。这五个反面都是从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新闻信仰的角度出发,其内容的具体规定也是如此。该新闻纲领并不规定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下新闻从业者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只是指出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3、力求保持平衡

  此新闻纲领的五个方面出了第四点“尊重人权”之外,都以一对词语的形式出现。其中“自由与责任”、“正确与公正”两点,突出体现了该新闻纲领在内容上对于平衡性的追求。

  新闻纲领内容中提出“表现自由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报纸应该成为与此最相适应的承当者”,同时又强调新闻媒体“必须充分考虑到肩负的重要责任”。

  4、明显的“西化色彩”

  日本的新闻纲领明显地表现出了对西方国家新闻道德纲领的学习与借鉴。比如纲领中的许多内容与《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原则声明》有相像之处:二者都是以人权中的“言论自由”作为基础,强调新闻媒体的自由与责任,内容包括新闻报道的“独立性”、“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等方面。

  总体看来,日本的《新闻伦理纲领》从日本国民的权力和媒体责任出发,宏观地引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

  二、中日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内容的比较

  (一)异中有同

  我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与日本的《新闻伦理纲领》都是针对本国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从内容看,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涉及到的共同的方面:

  1、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

  2、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正确性、公正性

  3、尊重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4、指出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后,要承担责任

  (二)同中有异

  1、内容表现的不同

  一方面,《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的一些内容,在日本的《新闻伦理纲领》中有体现。

  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党性原则、政治立场、舆论导向等方面。由此,可以认为我国的准则比日本的新闻有更强的限制性,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作为职业道德的前提而出现的。虽然在遣词造句上,准则的内容并没有任何绝对化的语言,而日本的新闻纲领中则出现了“报道必须正确公正”这样的底线化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内容,准则中还提出了“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这一点在日本的新闻纲领中是没有出现的。但是从日本新闻纲领的西化特点来看,从明治维新起就全面模仿西方的日本应该是放眼国际的。

  另一方面,日本的《新闻伦理纲领》中的一些内容在我国的准则中也没有体现,这主要是指“对待即使是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报纸也应该有责任正确、公正、主动地为其提供版面”的内容。这样的内容被日本的新闻纲领归类为“宽容”。当然,这里只提出了接受与媒体自身的意见不同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允许出现与政府相悖的观点。也不能说明日本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第四权利”。

  2、内容重点不同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前两条为原则性的规范,其他几条则均可以看做是具体化的要求,如:“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 “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坚持改革创新”以及“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中的许多具体措施

  而日本的《新闻论理纲领》则真的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不但篇幅更短,而且多是概括性的、宗旨的内容,涉及到具体工作要求的不多。

  虽然总体而言,我国的准则也是一个宏观性的规范,并不能作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方方面面,但是比较之下则多了许多更为实际的要求。而日本的新闻纲领虽然并非面面俱到,却处处关系到新闻业整体秩序的维护。

  结语

  通过对中日两国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比较,可以为进一步的原因分析提供条件,进而发现不足,以利于我国新闻准则的完善,进而为相关准则的制定、新闻立法提供参考。

    3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