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新闻传播具有社会管理功能,这是由新闻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所具有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一: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思考

  摘要: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新闻获得高效和优质的传播,在多媒体时代就要不断地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主要探讨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新闻及时有效地传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时代中,通过多媒体,人们越来越对新闻内容具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传播机会,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信息传播具有五大传播特点,如以视频为引领的多媒体网络化、以融合为中心的多媒体系统化、以定制为特点的多媒体融合化等。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更为便捷。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特征,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新闻及时有效地传播提供一些帮助。

  一、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特征

  (一)多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互动性更强

  传统的媒体传播时代下,新闻的消费者只局限于新闻的受众,是单向传播,并且受众不能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地制约了公民权利的发挥,进而阻碍了一个强社会型国家的形成。而多媒体时代中,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可以通过读者简单地投票以及相应的评论区来测试读者对于新闻事实的态度,为读者自由发表意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编辑、读者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不但能促进社会中正确观点的传播,还能在一个相对广泛的范围中阻碍社会戾气的产生,使社会对新闻中的事实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意见,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多媒体时代新闻时效性更强

  在以传统媒体为传播形式的时代下,报纸和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由于报纸还要通过印刷、编辑、送达等才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人们看到的新闻经常是一天前发生的事情,甚至新闻事件已经被解决、处理了,人们才看到这则新闻。电视新闻也是这样,时效性很差。但是在多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实时发布的信息,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等网络工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人们获得新闻与新闻事实发展之间的差距被无限缩小。新闻时效性的提高能够使人们及时根据新闻作出相关决策,能够使人们同步关注事态的发展,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价值。

  (三)多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具有了全媒体化特征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文字、图片和声音是传播的主要方式,报纸和电视则是新闻传播的主要介质。而在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开始具有了全媒体化特征。首先是新闻传播介质的全媒体化。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闻传播介质与传统的电视和报纸一起进行新闻传播,如手机、电脑、移动阅读设备等。这种传播方式能够随时随地使人们获得各种形式的新闻资讯,各种新闻获取渠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新闻阅读量,契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其次,新闻传播方式的全媒体化。新闻传播形成了对人们多种感官的刺激,使新闻传播具有了深度,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和人们关注新闻的注意力,新闻传播呈现出全方位特征,即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转变为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

  二、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坚持报道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

  多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为了避免同质化,一些新闻机构开始采用一些哗众取宠、措辞浮夸等手段来刺激读者,但这样会严重影响新闻的健康发展,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观点偏激。因此,在多媒体时代下,要坚持报道具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并非只报道一些言论偏激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读者独立思考。首先,要避免一味地通过各种奇闻轶事来刺激观众的好奇心,要坚持对人们生活有切实影响、对国家发展有作用的新闻,编辑要具有发现有价值新闻的能力。其次,记者要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坚持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如通过挖掘新闻的深度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真实性。要做到报道新闻事实、了解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新闻事实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

  (二)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不断适应时代潮流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要将自媒体纳入进来,专门开设自媒体办款,用来作为网友发布新闻的阵地,如“亲历者”。同时,为了核实和追踪有价值、重大意义的新闻,要设置相应的负责该板块的新闻编辑,以供对严肃的新闻有阅读需求的读者进行阅读,并予以发布到其他相应板块。另外,核实之后,为了鼓励更多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可以对新闻的第一发布者进行适当的奖励,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三)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发布新闻,有效节省阅读时间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庞大,人们找到所需要的新闻越来越困难,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阅读负担。因此,为了提高读者的忠诚度,在发布新闻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缩短读者对新闻进行筛选的时间,新闻与读者的阅读习惯要相互契合。首先,按照新闻事件的种类和发生时间,对要发布的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供读者进行分类订阅。其次,在新闻发布的页面上,要尽量清晰简洁,采用罗列标题的方式将新闻展示给读者,有效地节省阅读时间,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点击标题。另外,为了供有阅读兴趣的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扩展阅读,要附上新闻专题链接,方便读者按照个人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杨洁.浅析电视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新闻战线,2014(12):230-231.

  [2]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7-28.

  [3]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62.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二:高职新闻传播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摘要:“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新闻学教育面临着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的困境,高职类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应运而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然面临业界用人有偏好、人才吸纳容量有限、合作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本文结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办学实践,提出专业共建完善培养方案、注重拓展岗位能力培养、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策略等应对措施,旨在与同业共勉,携手为培养全媒体时代所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网络新闻与传播;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高职实践教学

  调查显示,“新媒体专业”居美国大学新兴十大热门专业之首,培养泛媒体宽口径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时代的需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在此需求热潮下催生的“互联网+媒体”新兴专业。如何搭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无疑是一条捷径。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但不少新闻传播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存在双方权责不明、难以实现双赢等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城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为例,对这一高职新兴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高职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教育重实操轻理论,毕业生职业成长性严重不足。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见长,相比本科生,高职生有着实操能力的明显优势,但理论素养有提升空间。暑期城建教师下企业实践调查中,不少企业人事负责人指出,宁可花时间培训动手能力暂时逊色的本科生,也不愿聘用后劲发展明显不足的专科生。广州橙果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曦表示,高职生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初步要求,但职业成长性明显不如本科生。北京优思行广告公司运营总监潘智刚也指出,专科生往往入职两三年还只能做一线员工,本科生适应半年后则多数可胜任传播项目经理等职务。至于专业核心采编岗位,用人单位很多限定为本科学历及以上,新华社等大型媒体集团更是要求研究生学历及以上。

  2.传统媒体用人需求递减,新兴企业容量有限,校企合作短期难以实现规模化。当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显而易见。2014年,《新闻晚报》悄然停刊,“澎湃新闻”横空出世,新旧交替,标志着纸媒的没落;报纸广告收入连续4年下降,2014年降幅更达15%,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传统媒体用人需求锐减,甚至有报业集团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停薪留职创业;即便是在重点本科院校,近几年传媒集团规模招聘已愈发鲜见。新媒体公司发展迅猛,但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迅猛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人才容量有限。基于上述情况,校企合作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人才对接,高职院校工科类常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相对有限。

  3.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多重社会责任轻经济效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均是重要内容,但宏观指导政策多,具体配套执行措施少。更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企业需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势必首先追逐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旦校企合作与追求利益出现矛盾时,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会受到影响。不同于高职工科专业与企业已经建成的“相互依存”关系,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项目考核标准不确定因素较多,客户满意度的主观性相对较强,校企合作更多建立在私人情感联络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多赢产教融合模式亟待挖掘探索。

  二、高职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1.成立专业共建委员会,讨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本科教学,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将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课程对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聘请企业专家或员工进入校园教授学生技能,有效减少学生工作后的磨合适应期。作为城建的新增专业,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前期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不把学习简单理解为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递,而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成立了专业共建委员会,邀请广州橙果、北京优思行、天适樱花园、从化方道科技等业界人士来校商讨,完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入网络传播实务等理论性课程,将市场调研课程改为针对性强的受众分析;针对现有传播类人才缺乏营销管理意识的反馈,增加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类课程。之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共建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与政企行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加强紧密型合作企业建设,力争实现多赢。企业可以发现挖掘潜在的优秀人才并定向培养,提高市场竞争力;教师可以拥有贴近市场的新鲜案例,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可获得提前实践学习的机会,做好就业准备;学校则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与时俱进发展壮大。

  2.立足采编核心岗位,校企合作不拘一格纳企业。“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产教融合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学校所在的文化传播产业发展迅猛的珠三角区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将立足采编核心岗位,延伸拓展岗位,“不拘一格纳企业”,与更多类型企业进行合作。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主要方向有四:一是网络信息采编岗位,二是新兴的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公司,三是致力于搭载“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四是政府政务信息编辑发布与平台建设管理。不管是努力转型的传统媒体,还是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公司,抑或是正在建设的服务型政务机构,以及力推“互联网+”的传统企业,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校企合作对象。目前城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已和数家互联网整合营销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也和天适集团等的传统公司进行了合作,更多类型的校企合作正在洽谈中。

  3.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引进来走出去”构建应用特色实践教学体系。2015年3月,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举行微访谈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关激励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行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教,以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企业积极性。广东省教育厅近几年则推出高职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计划,鼓励高职院校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城建学院也建立了灵活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不断探索更新合作方式,实现资源整合的效益最大化,力争使合作走向纵深化和常态化。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结合自身特色与企业需求,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策略,有两层含义:一是引进来自传媒、企业的人才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实践、技术服务激励等机制让教师走出去提升实践能力;二是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用于教学实践,带学生走出去参与企业项目执行,注重教育成果培育和优秀人才培养。目前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石,构建应用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建成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来校举行座谈会,帮助学生提前认识职场进行针对性学习;立足实训室平台,建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执行力强的新闻宣传队伍,承接了2015从化区旅游小姐微女神大赛的全程报道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广林.新闻传播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5

  [2]周小情.新闻传播类人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报业,2015

  [3]杜向菊.浅谈新闻实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途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4

  [4]刘宏.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用人需求研究[J].今传媒,2014

  [5]张真弼,胡胜强.网络新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传媒,2014

  [6]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职研究,2013


新闻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本

2.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

3.新闻学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5.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10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