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外国文学教学不仅传授文史文艺知识,培养解读批评文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是我国当前初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中考考核中分值最高的科目之一。就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是对外国优秀作家、优秀作品进行赏析与学习。当今的世界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之中,教育也不能盲目闭关自守,也应该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教育和世界文学的发展。每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反映着该国家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对初中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教育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非常必要。然而,我国现在有关初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其发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形势挑战与教学弊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外国文化的影响已相当普遍。这些,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冲击,对我国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所以,当今语文教育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新课标改革就提出了学习中西方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汲取世界文化中的营养的要求。若要达到这一要求,初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育就可以直接实现。现在的语文经过新课标改革,教材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其重要性。中国文学的教育和外国文学的教育有一定联系,但也都各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二者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现在初中一般都采取中国文学的教育方式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教育,这样教育的效果自然难以达到。还有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作品在教育中直接被忽视。还有,当前初中教育,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相关的外国经典文学作品。文学的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必须从心灵上感受到其魅力,从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与教育。

  (二)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另外,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缺乏相关的保障。虽然我国教育已经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做出了相关的调整,但是这些还不够。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什么学什么。虽然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思想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改变。目前,初中生升学压力比较大,所以在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取舍。因为外国文学作品在中考考核过程中所占分值较小,所以一般都会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在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方法上,教师也只要求学生记忆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能够应付考试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的。然而,教师这种做法已经背离了文学学习的根本理念与目的。文学的学习,相关文学常识的记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寄托。

  (三)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

  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解决传统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1.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实践决定认识,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更新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理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意识,对教育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与时代需求和世界教育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师须认识到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我国初中教育和我国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传统中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式,如死记硬背,并不适应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所以,教学方式必须适时改变。新的教学方式应该引导学生用心灵学习文学,感受其魅力,并且在课后也要有充足的时间阅读相关的外国文学名著,不断获得发展。

  2.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主要由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完成,所以对教师也应有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应该对其写作背景与写作艺术有通透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外国文学的宫殿中,引导他们用心学习。在课堂、课下都留出时间,让学生能够对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内容沉淀、消化,最终能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二、结语

  学生的发展,不仅依靠知识,还需要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外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可让初中语言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1(3):123.

  [2]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新世纪外国文学改编的中国影视思考

  摘要:中国电影在新世纪逐渐走向了繁荣,出现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纵观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对外国文学的改编作品也有很多,也出现过很多经典之作。在新世纪,外国文学仍旧是中国影视题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影视已经逐渐突破束缚开始积极参与、重点攻关的创作过程。相信只有真正意义的跨文化题材,具有泛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影视作品的涌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影视走向国际电影市场。本文以新世纪外国文学改编的中国影视为研究对象,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帮助其走向国际影视市场。

  关键词:新世纪;外国文学改编;中国影视研究

  从我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在电影产生时期,就已经存在改编外国文学来进行电影创作,题材有来自欧洲,也有来自亚洲等其他国家。虽然我国电影以外国文学作为题材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外国文学依然是我国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外国文学为我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外国文学改编中国影视的叙事风格

  所谓的叙事指的是对人以及具有生命力事物进行描述,在影视产业之中,叙事并不是单纯对故事进行阐述,更多的是表现出如何叙事,如何叙事又包括运用何种方式来表达人们可以看得见的部分。

  (一)用影视化外因表达内心。

  在国外文学之中,通过对心理状态进行描写来表达人物的特色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法,而我国文学创作则多以将外部的现象进行描绘为主,也就是对人物进行描写。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到贾府的一段描述,通过对林黛玉的动作以及话语进行描写,来表达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而在外国文学中,则主要通过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来进行人物刻画。影视中的声音画外运用,并不是画面中的人物发出声音,而是通过运用画外的声音来进行表达。声音的画外应用主要有旁白以及独白等形式,旁白是通过从客观角度对影视中的人物以及发生事件进行客观描述的方式来抒发情感。独白则是在影视中通过人物自述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画外音提升了声音的地位,让声音摆脱对画面的依附,发挥出声音在影视中的创作作用,将影视的表现力进一步提升。由于外国文学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绘进行创作,所以在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时,利用画外音的方式进行创作是一种常见方式。例如在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者运用独白以及书信的表达方式来描绘主人公的内心。这也是作者的塑造手法,通过运用独白的方式,凸显“无意识”的强大。在我国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之中,改编并没有运用呈现的方式对信进行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运用画外音的方式来进行故事的叙述,通过写信人对自我声音的表达,并且以穿插的方式将“正在”发生的事穿插到一个没有完成的故事中,这种改编不但搭建了作品主体框架,同时也为展示写信女子的心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特定画面构图的方式进行任务塑造

  影视画面同声音一样具有叙事功能,通过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来对故事进行叙述是画面的特点,通过运用景别与景深的设置以及变化来营造。例如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脸通过穿越时空的方式出现在男人眼中就是运用构图的穿越性,从而表达出陌生女人对男人的陌生感,那是一种犹如隔世的回忆,或者说对男人来说是一种不存在的客观事实。不同的景深所获取的清晰度是不同的,并且形成不同的透视关系,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景深来对故事的信息进行表达是影视改编的重要方式。同样在《一个陌生女神的来信》之中,窗户是组成故事的一部分,并且时常出现在电影之中,其作用是非常丰富的。窗户可以说是人们观察世界的工具,同样也是将人与世界进行隔绝的一种手段。在电影的构图之中,江小姐通常都是与窗户和门构成一幅幅画面,有时是窗户旁,有时是在门后,这不但给观众一种偷窥的感觉,同样也表现出自己锁在窗内与门内。从电影中门与窗代表的意义来说,门和窗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江小姐将自己禁锢在自己我创造的爱情之内,并且始终守护着她心爱的男人,她并没有选择大胆地去爱,也无法选择爱,她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构图方面,由于江小姐总是与窗和门在同一画面之中,因此影片对人物刻画有一种不完整的即视感,人物往往被窗与门挤压到画面的边缘,这也就使观众无法全面了解人物,这种构图方式是故意通过对人物进行淡化处理的方式来表达出人物强大的内心情感,通过淡化人物形象的方式,突出人物的炙热内心,体现出人物并不是电影的主要部分,而是所要表达出人类普遍拥有的情感。

  二、外国文学改编中国影视的诗情画意表达

  从我国电影发展史来看,我国电影深受传统文化的而影响,尤其是在改编外国文学作品时,通过追求意象以及意境的方式来体现审美,并且通过对意象进行重组的方式来营造审美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运用音乐以及音响营造意境

  在电影中运用音乐是一种态度,通过音乐来对情感进行放大。通过将画面与音乐进行融合的方式,也是自有声电影产生之后,一直被运用的手段。在外国作品文学改编电影之中,通过将外国的故事情节改编成符合我国观众需要的情节,并且配以我国传统音乐的方式来营造情境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将音乐用于电影之中们不但能有效促进情与景之间的交融,同时也能创造出美感。由外国著名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中所改编的影视作品《喜玛拉雅王子》中,其中故事的地点就是我国的西藏,西藏充满了神秘感,常年被冰雪所覆盖的西藏同样也孕育出其独特的民歌。在该影片中,通过运用音乐来描写爱情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其中嘛呢歌就是来源于宗教信仰,将之运用在影片中作为环境音响,不但进一步衬托出西藏悠久的佛教文化,同时也为人们创造出一种较为神秘的意境。浑厚的大法号角的声音,低沉的念经声无不给人深刻的印象。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其中所使用的主体音乐就是《琵琶语》,该音乐具有舒缓、音律简洁等特点,强悍的表现力也在暗示着痴情女子的一生。加以辅助女子缓慢的语速以及低沉的语调,让人感受到女主角那种绝望的心声。加上慢镜头的运用,更把少女对美好爱情的强烈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运用色彩进行意境烘托

  在电影中运用色彩是一种表意方式,主要起到指代以及象征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运用色彩变化,不但能表现出自然风光,同时也能进行抒情,为人们传达一种不同的诗意与浪漫。但是在电影中运用色彩元素,并不是单纯地将色彩在影片中不断地机械重现,而是一种生活环境以及情绪的再现。例如在改编外国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中,《夜宴》在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上来看,色彩的使用是十分简单的,主要运用红、白、黑这三种较为突出的颜色,但是在电影中各种人物的刻画以及各类冲突都是通过色彩的对比来实现。《夜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三种色彩的呈现,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通过运用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出电影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性格变化,也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情感体验。

  (三)运用空镜头创造意境

  空镜头同时也被称之为景物镜头。其主要表达方式是通过对景物以及场景进行描写来表达意境。空镜头为电影创造出独特的诗化风格。空镜头在影片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人物环境进行刻画,这也是空镜头最基本的用途,而空镜头更多的作用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进行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物的刻画,使用空镜头进行人物刻画,不但要做到空镜头与人物心情之间的互相呼应,同时也要求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让空镜头更加具有生命力。在改编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电视剧中,第20集有这样一个画面,保尔想要自杀时,保尔站在海边,而画面出现的是海水激烈拍打海岸以及天空飞翔着的鸟儿,这表现了保尔当时的心情。拥有着坚强意志的保尔,因为健康而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从而出现了短暂的意志的消沉。激烈的海浪正代表着当时保尔矛盾的心情,而飞翔的鸟儿烘托出保尔对未来的向往。这两组空镜头的交替出现,表达了保尔希望与失望之间的交织,营造一种既心情复杂而又对生命充满希望的意境。最终保尔选择了不放弃,也就出现了那经典的一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从空镜头到保尔出现时,整个过程使用了蓝色海浪的画面,这个镜头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带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多,我国影视文化不断受到西方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影视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正确应对国际电影市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对外国文学进行改编时,我国影视需要从原著中寻找出文化阐释空间,从而做到将外国文学作品真正改编成为符合我国需求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洪宏.论“十七年”电影与欧美电影关系[J].当代电影,2008(9).

  [2]兰静.从电影《夜宴》看《哈姆莱特》剧本在中国影视解读中的异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3]张颐武“.中国之眼”:改编的跨文化问题[J].电影艺术,2007(1).

  [4]罗卡.拈须微笑观世情———李萍倩中晚年的创作[J].电影艺术,2007(1).

  [5]涂晓.聆听《喜玛拉雅王子》的音效,感悟藏族的神秘文化[J].电影评介,2006(24).

  [6]胡雪桦,倪震,胡克,杨远婴,刘华.喜玛拉雅王子[J].当代电影,2006(6).

  [7]赵晖.中国电影: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J].电影,2006(10).

  [8]王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9]欧阳文风.阳春秀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意境及其创构[J].理论与创作,2006(2).

  [10]陈旭光“.影响的焦虑”:接受、变异与融合———中国电影外来影响源流踪迹的初步考察[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3.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大全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5.毕业论文范文范文

    96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