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论文怎么写(2)
关于自然科学的论文范文
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契合
【摘 要】在生态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当代,生态自然观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两者是相联系的,只有以生态自然观为基础的发展观才能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科学发展观
生态问题是世界的一个共同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的问题。如何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反思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自然观的出现成为必要。科学发展观在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
(一)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以系统论、生态学等现代科学为基础,在生态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的。生态自然观认为人是自然之子,应该友好对待自然,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统一体。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生态上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科技每一次向自然界进军,在使人类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同时极大地消耗着自然资源和严重破坏着生态环境,致使自然界对人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报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往后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有消除了。”①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制约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乃至人类下一代的发展。不能仅仅只把自然界当作为人类提供物质的生存基础,只管掠取而不重视保护自然。
(二)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发展观是建立在自然观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的发展观念,所以自然观的不同往往导致发展观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带来不同的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②在改革开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中国,正面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二、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
(一)生态自然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观念和哲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生态自然观与传统认识,如“人是自然的主人”、“人要征服自然”等这样的观点大为不同,认为人与生态圈中的其他物种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主体,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基础。人类对自然的作用使自然界越来越来适应人类生存,但是也严重破坏着自然自身调节和修复系统,超出了自然能够负荷的范围,致使生态失衡。生态自然观要求人在改造自然实践时,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使人类的实践活动合乎自然规律性和,又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我们应尽早转变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竭泽而渔的式的发展模式,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既要考虑人类自身的发展,又要兼顾其他物种生存: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和尊重自然。
(二)科学发展观是生态自然观的实践形式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生态自然观的实践形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到了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大大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不能走西方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把节约资源放到更重要的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了环境承受能力的有限性,把生态可承受能力纳入经济发展的考虑范围。中国经济起点低、底子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不先进,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较大,如果再不重视国内生态保护,只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除了数量上的增加,还包括质量上的提高。以往追求经济总量、GDP增加,导致了许多地方政府出现重复建设、豆腐渣工程,既劳民伤财,又浪费资源。现在国际市场强调绿色产品,国内市场要紧跟国际脚步,充分利用科技,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
三、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人类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攫取和掠夺加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一次一次的加剧。当然人类在生态危机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在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帮助恢复生态系统,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生态自然观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今,生态意识已经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的一大飞跃。科学发展观提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人类在自然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以人类为中心转为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建立良好的生态关系和经济体制,从而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态产业,生物经济正在成为继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继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新的经济形态阶段。” 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383.
[2]薛桂波.科学发展观的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院,2011(3):40.
[3]唐晓勇.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196.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